【摘 要】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起點和基礎。教育不能沒有愛,就像池塘不能沒有水一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學生畢竟是孩子,他們不是完人,更不是超人,犯錯誤是學生的特權,這就要求教師永遠要用一顆真誠、善良、寬容贊賞的心對待學生;永遠要用一雙敏銳、公正的眼睛關愛學生、尊重學生。讓每個學生都相信他是你“私下的最愛”。
【關鍵詞】關愛寬容 贊美欣賞 平等尊重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3-0182-02
我“恨”學生!
一恨學生常常好心當做驢肝肺!二恨學生常常陽奉陰違兩面派!三恨學生常常狡辯無賴不認賬!四恨學生常常明知故犯耍賴皮!五恨學生常常無心向學無志趣!六恨學生常常逃避責任不誠實!七恨學生常常胸無大志做混混!八恨學生常常一意孤行不聽勸!九恨學生常常無中生有騙老師!十恨學生常常唯我獨尊玩瀟灑!
我“恨”學生,真正是恨鐵不成鋼!
這是一首網名為“不是教師”的一位先生編寫的《教師長恨歌》。作為教師的我讀了這首所謂的“教師長恨歌”的歌詞,我的心情異常沉重,特別是最后一句“我恨學生,真正是恨鐵不成鋼!”似乎能清楚地聽到恨得咬牙切齒的聲音。不是有一本名著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嗎?我想,我們是不是要寫一本《鋼鐵是怎樣“恨”成的》?試問,“恨”真的就能使鐵煉成嗎?請那些“恨”學生的教師們靜下心來好好想想吧!
愛與教育,猶如水與水池。教育沒有了愛,就成了無水的水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一句話,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記得李鎮西老師說過:“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大作家高爾基的一番話語質樸卻又意味深長,暗含著教育的真諦。我們每位教師,特別是擔任班主任工作的老師們不要再“恨”學生,讓我們學會愛,懂得愛,掌握愛的策略:
一 用贊美和微笑面對學生
贊美,其實是一種賞識,它猶如一縷春風使人溫馨和感激;又猶如一把火種點燃心中的憧憬和希望。作為班主任請不要吝嗇自己的微笑,就像太陽不會吝嗇自己的陽光那樣。“良言一句三冬暖”,讓學生獲得情融融、意切切的心靈感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燃起他們的希望之火,喚起他們的進取心。
我還清楚地記得當年教初一時的那幫可愛、頑皮的孩子中有一個姓吳的學生,特別的機靈、聰明,就是太調皮、好動。因離家較遠,小小年紀只得住校,但又不能很好地遵守宿舍的制度,常有生活老師打小報告。不過,我發現其父母雖不在身邊,但他自理能力很強,一點都不嬌慣自己,不管是在整理內務、衛生還是在生活習慣上都做得很好。衣服穿戴整齊干凈,被子疊得方方正正,如“豆腐塊”很漂亮。一天,我去宿舍檢查見他的被褥收拾得很規整,情不自禁露出微笑,由衷地夸獎道:“你真棒,太了不起了,被子疊的實在太漂亮了!”隨后,我又趁熱打鐵在贊美表揚他的同時委婉地指出了他的不足之處,希望他在其他方面的表現也能這般出色、優秀。后來,這位學生進步了很多,上課也遵守紀律了。
應該承認,人與人之間的確存在著差異,一個班上總有那么幾個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陶行知老先生的教誨,言猶在耳。孩子的每一微小進步,我們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贊美。要知道贊美和微笑的力量對于學生是多么的重要,它就像潤物無聲的春雨。請我們每位班主任不要再吝嗇自己的微笑和贊美,學會微笑和贊美吧!
二 用平等和欣賞尊重學生
漂亮的孩子人人都愛,愛“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師真正的愛。
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個精彩的比喻:我們要像呵護荷葉上的露珠那樣去保護孩子的心靈,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和學生平等對話,傾心交流。用“愛”去正面引導他們,善待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濃濃的愛意。班主任只有以一種平等的姿態把學生作為一個與自己平等的、鮮活的生命來看待、接納。我想,這種平等不會讓學生在言語中感受到班主任的居高臨下,而是感受到一種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平等,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的尊重。
還記得我前面提過的那個被我稱贊“疊被子”漂亮的姓吳的學生嗎?他可是班里不愛寫作業、不完成作業的頭號人物。起初,我沒怎么追究,只是說把作業補上,交到我的辦公室就行了,可是常常沒了下文。他也不補作業,更別說交了,我也因為借故忙而不再過問。長此以往,每次完不成作業的學生名單里都有他。我把他叫到辦公室問他不完成作業的理由,可是他一言不發低著頭站在我面前,怎么問都問不出個所以然來,一副極力回避、排斥我的態度。于是,我向科任老師了解他的情況,幾乎每位老師都是擺手,搖頭說:“這孩子著實讓人頭疼,學習成績搞不上去,紀律也差,不交作業已成家常便飯了。”通過對他的留意觀察,我發現他上課注意力很難集中,小動作多、好動。老師在上面講著課,似乎和他一點關系都沒有。無論你的課講得多么有激情,他依舊在課上自得其樂。經了解才得知,原來他因為以前基礎差,再加上老師的“漠不關心”、同學們的“冷落”,他對自己喪失了信心,不愿意再嘗試進步,便安于現狀。我知道,“挽救一個后進生比培養一個尖子生重要”。于是主動找他談心,與他溝通,并對他的行為表示理解,少要求,等他做到后再慢慢提高要求。上課時,我會挑一些簡單的問題問他,并給予表揚。又因為他的長處我特意安排他做衛生委員。慢慢地,我發現他變了,作業不交的次數逐漸減少,上課做小動作的次數也少了,幾乎能夠認認真真地聽完整堂課。班里的衛生在他的精心“關照”下,衛生流動紅旗來班里“光顧”的次數也多了。有一天,我站在窗外聽到數學老師表揚他的進步時,我真切得發現他的眼睛不再暗淡,而是明亮剔透,那紅撲撲的小臉上露出了笑容。
班主任對學生要有欣賞雕刻藝術的眼光,尋找每個學生的“亮點”。要知道沒有差生,只有后進生。我們不能單從學習成績一方面來衡量學生的好壞,教師要帶著欣賞的眼光去看學生。要知道對學生一次小小的肯定、一句鼓勵的話、一個贊許的目光,雖然只是舉手之勞,但卻能溫暖學生荒漠的
心,尤其是那些經常得不到“陽光雨露”的孩子。為了不讓“后進生”成為我們教育的遺憾,班主任應多一些贊揚、多一些尊重、多一些欣賞。
三 用寬容和關愛善待學生
曾記得在教育網上有這么一篇報道:一個寒冷的早上升旗時,一位年輕的班主任硬要學生脫下厚厚的棉衣,穿著校服在操場上接受“檢閱”。小小年紀的學生身穿著單薄的校服在寒風中瑟瑟發抖,老師卻振振有詞:“你不穿,班級就會被扣分,就得不到流動紅旗。”試想:班主任是真心愛學生嗎?分數是保住了,可這位老師卻永遠失去了學生的心,學生怎么愿意把這樣的老師當成朋友呢?又怎么愿意和這樣的老師傾吐心聲呢?愛是教育的永恒;愛是打開學生心鎖的鑰匙;愛是交流。師生只有在愛與愛的交融、情與情的碰撞中才能迸發出生命的火花。
還記得班里有一位家庭經濟條件不錯的女生,有一次,父母給她買的英語電子詞典被班里某男生拿走了。事發之后,整整一個下午我都在班里進行開導和說服教育,希望拿電子詞典的同學能主動把東西還給別人,可是,一直到放學也沒有一點動靜。我有些急了,當時真想把視為“懷疑”的幾個對象叫到我的辦公室,又無奈沒有證據只好作罷。怎么辦呢?我相信這些孩子本質都不壞,正當我一籌莫展時,看見辦公桌上的作業本,我靈機一動,有了——我給這幾個孩子寫小紙條。我把寫完的小紙條加在作業本里并親手發到他們的手里(說實話,我對自己采用的這種沒辦法的辦法,當時心里沒底)。至今我還清楚記得小紙條上的內容:“我親愛的學生,老師知道你現在正為自己今天的行為感到后悔和不安。也許,你是出于好奇,只想看看而已,是嗎?人生的道路很長,一部電子詞典的分量實在是太輕,如果因為這個電子詞典而在你純潔的心靈里留下了一個不光彩的污點,那真是太不值得了。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老師相信你會做得很棒,老師期待著你……”小紙條送出去了。第二天沒有動靜,第三天仍沒有動靜。我雖心急如焚卻還保持那份鎮靜,在班上緘口不提此事。一直在等待,因為,我相信這個孩子不“壞”。果然,第三天晚上,丟失電子詞典的女生給我打電話告訴我東西找回來了。我也在批改的作業本里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回信”。我暗自欣喜,為這個孩子的進步而高興,他真的長大了。之后,我沒有再詳細地詢問電子詞典找回的過程。這也許將成為我和他之間永遠的秘密。事隔多年,這位學生也不負眾望考上了某重點大學。至今,我們還一直保持著聯系。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些“小錯誤”。其實,每個人都是在不斷地犯錯誤改錯中吸取教訓慢慢成長的。班主任要學會寬容學生,包容他們的“小錯誤”。我們要盡量避免用訓斥和粗暴的態度去刺激、打擊學生,畢竟,他們還是孩子,需要我們的引導和幫助。“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在關愛中成長,那么,就讓所有的“鮮花”和“小草”都能沐浴在愛的陽光下,而被譽為“教育園丁”的教師們,學會愛吧!在這片教育園地里欣賞別有洞天的“美麗風景”。
最后,我借用李鎮西老師的一句話送給所有從事班主任工作的辛勤園丁們,當然也包括自己:“優秀的班主任,不僅僅是教師,還應該是專家、思想家和心理學家。而要成為這些‘家’,別忘了,去愛他們,做孩子的朋友,握住你純真的童心。”
參考文獻
[1]李鎮西.愛心與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3]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