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前以學案導航、臨床見習、實訓中心探索練習等形式引入新課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任務學習。根據異質分組原則結合學情分析對學生進行分組,通過組內互助、組間競爭,充分鍛煉學生合作學習與溝通交流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良性競爭意識。讓老師成為課堂的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做中學、做中教。
【關鍵詞】護理教學改革 理實一體化教學 任務驅動多元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3-0184-02
外科護理旨在培養能夠滿足臨床實際工作需要的高素質外科護理人才,全面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要達到這一整體目標,必須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在課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只有通過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才能適應這一趨勢。筆者對手術人員手及手臂的清潔與消毒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進,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具體措施如下。
一 課前準備
1.教學內容分析
在開展本次課程之前,學生已明確了手及手臂清潔消毒的前期準備工作;在本次課的基礎上,學生將繼續學習穿無菌手術衣等知識和技能,從整體上把握手術工作流程。
本次課程內容可分解為四大任務:任務一,清潔洗手;任務二,肥皂液刷手;任務三,消毒液泡手;任務四,知識拓展,其他手消毒法。
2.學情分析
本次課程的教學對象是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初步具備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較好地把握護理操作的整體實施過程,一年后即將進入臨床實習,對學習有較強的求知欲。
課前調查發現:授課班級內一位同學曾做過闌尾炎手術,兩位同學做過重瞼手術,兩位同學曾進入手術室觀摩家屬的手術過程。在進行學生分組時,筆者將這5名同學分配到不同的小組中,其目的是有利于學生互相交流所見、所感、所想。
3.教學資源分析
從校內條件看,校內實訓基地設施、功能齊全,與醫院零距離,模擬手術洗手室為學生提供了高仿真的學習環境。從校外條件看,學校與多家醫院有持續而良好的合作,方便學生進行臨床見習與實踐。
4.確立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臨床護理崗位需要,外科護理課程標準、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要求,確立三維目標及重難點如下:(1)認知目標,詳述肥皂液刷手法的方法和注意事項。(2)能力目標,通過課前預習、閱讀學案,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通過學生分組學習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協作能力。通過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能正確實施肥皂水刷手法。(3)情感目標,通過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評價等方式培養學生不斷進取的學習態度。通過實際動手操作逐漸培養學生嚴格的無菌觀念。(4)重點與難點,本次課要學習的操作步驟多、過程相對復雜,考慮到學生的操作規范意識以及對知識與技能靈活運用的能力,確立本次課的重點與難點為任務二的肥皂液刷手。
5.教法學法與教學策略
在教法上,綜合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合作交流、探究發現中完成學習任務。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認知規律,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教法時有所偏重。在學法上,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體驗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為了解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啟發式教學,注意學生個體差異,從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出發,使認知建構建立在學生自主思考的基礎上,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根本。
二 教學過程
1.學案領航,課前預習
指導學生根據學案要求進行預習,通過閱讀課本、觀看視頻、小組討論、模擬操作等方法充分調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對手術人員手及手臂的清潔消毒形成總體印象。
2.組織教學,回顧復習
教師檢查學生儀表,幫助學生進入角色。回顧復習時提問學生無菌原則,請學生展示無菌技術操作。其目的有二,一是檢查學生對已學內容的掌握程度,二是為本次課學習的內容做鋪墊。
3.導入任務,展示目標
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手術感染的案例,導入新課。圍繞案例,進行啟發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新的學習內容。在案例導入新課的同時注意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嚴肅的工作態度和嚴格的無菌觀念。
向學生展示教學目標,目的是幫助學生對本堂課內容有整體性的認識。
4.課堂實施,完成任務
任務一清潔洗手,是學生在護理學基礎中已學過的操作,所以采取學生展示、大家點評的方法。展示時一般選擇較內向或動手能力有待提高的學生。若學生演示非常完美,則由教師進行表揚與獎勵。若學生展示存在缺陷,則由教師引導其他學生委婉地指出,然后鼓勵其將操作再正確的做一遍,肯定學生取得的進步。教師要將賞識教育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培養學生的自信,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任務二肥皂液刷手,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將學生分為8個小組,設置問題,進行組內討論、歸納,在此過程中教師進行巡視、觀察、指導,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第二階段,每組選出一位代表進行全班交流,其他組同學進行討論、補充,在此過程中教師給予適當幫助與引導,掌握討論的深度及時間。第三階段,教師進行講評,使用教學輔助手段,如肥皂液刷手的視頻、幻燈展示圖片等對操作動作進行詳細分解,強化正確信息。教學輔助手段的使用,既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增加學生興趣,又能將課本理論變得形象直觀,幫助學生加強理解與記憶,在解決重點的同時突破難點。
任務三消毒液泡手,根據學生現有的理解能力與操作能力,采用學生展示,然后學生討論找出問題,先由同學嘗試進行問題的解決,最后由教師進行講評并演示正確操作的方法。這一過程既可以檢測學生課前自學情況,又能通過教師引導幫助學生逐漸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方法。
5.課堂小結,多元評價
通過板書,圍繞教學目標,師生共同回顧總結,使知識的記憶更具條理性,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通過學生回復示教、護考習題檢測等方式,采用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評價多元結合的方法,將能力作為評價重點,讓評價真正發揮督促和改進的作用。
6.任務拓展,鞏固提高
課后組織學生進入醫院完成任務四知識拓展,學習其他手消毒法,在臨床實踐中復習理論、鞏固技能,同時又能幫助學生緊跟臨床發展,了解臨床新動態,學到新知識、新技術。
三 教學反思
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充分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每個學生都有獨立思考、積極參與的機會,有利于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陶行知先生曾說,“教育不是填鴨式的知識灌輸,而是幫助學生找到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好的教師不是教學生學會,而是教學生會學。”筆者的課程設計特色就在于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緊扣職業教育特色,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根本,用心育人。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