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急性心肌缺血家兔電針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GMP-140)、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的影響。
方法:將32只健康家兔完全隨機分為4組:空白組、假手術組、模型組,模型電針組,每組8只。空白組不予任何處理,假手術組開胸暴露心臟,于冠狀動脈下只掛線但不結扎;模型組通過結扎家兔左冠狀動脈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模型電針組是在造模成功即刻,針刺雙側內關,并在電針后取各組家兔的血液標本,采用標記的125Ⅰ單抗夾心法檢測GMP-140、酶聯免疫分析法檢測PAF含量。
結果:①四組家兔在造模前心電圖ST段無顯著性差異;假手術組家兔在造模即刻及造模后ST段雖有增加,但與空白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模型組在造模即刻和造模后30minST段電位顯著升高,與假手術組和空白組比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提示急性心肌缺血造模成功。模型電針組在造模并電針30min后,心電圖ST段電位較假手術組和空白組雖明顯升高,但顯著低于模型組(P<0.05)。②假手術組家兔血清GMP-140和PAF含量雖有變化,但與空白組比較,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③模型組家兔造模后30minGMP-140和PAF含量較假手術組和空白組均明顯升高,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④模型電針組電針30min后GMP-140和PAF的含量低于模型組(P<0.05),GMP-140、PAF的含量與假手術組和空白組比較仍然升高,無顯著性差異(P<0.05)。
結論:電針內關穴能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家兔血小板膜糖蛋白(GMP-140)、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水平,調整血小板活性功能,改善血液的病理狀態,改善急性心肌缺血。
關鍵詞:電針內關急性心肌缺血家兔血小板膜糖蛋白(GMP-140)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002-02
缺血性心臟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由于冠狀動脈循環改變引起冠狀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間不平衡而導致的心肌損害,是一類嚴重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常見疾病。是中老年常見多發的后天性心臟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致死率,已成為二十一世紀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都是致殘和致死的重要病因。
近年來發現血小板功能和本病發病密切相關[1,2]。大量臨床研究證實針灸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具有較好的療效。在針灸內關穴治療心肌缺血的實驗研究中,對缺血再灌注的研究較多,而對血小板變化影響的研究尚未見報道。本研究從血小板活化角度探討電針內關穴是否具有調整血小板活性功能的作用,為針灸臨床治療缺血性心臟病科學內涵和內在機制提供相關證據并探索研究思路。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動物與分組。健康家兔,雌雄各半,體重1.8-2.3kg,共32只,由湖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提供。清潔級。
將實驗兔隨機分為空白組、假手術組、模型組、模型電針組,每組8只。
1.2主要儀器與試劑。兔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試劑盒(長沙安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兔血小板膜糖蛋白(GMP-140)試劑盒(蘇州大學醫學院止血與血栓研究所);烏拉坦,BL-420F多通道生物信號采集處理系統(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G6805-Ⅱ型電針治療儀(上海醫療電子儀器廠生產),離心機(長沙科威實業有限公司)等。
1.3動物模型制備。參照Simpson方法。將實驗兔用20%烏拉坦(4m1/kg)行耳緣靜脈注射麻醉后,仰臥固定于兔臺上,鋪上消毒孔巾,在胸骨柄稍下方至胸骨劍突上方約2cm處,作正中皮膚切口,沿胸骨左緣分離胸壁肌肉,并剪斷左側第3、4肋軟骨(注意緊貼胸骨左緣開胸,以免傷及左側內乳動脈和造成氣胸)。然后用開胸器暴露心臟,用眼科剪將心包膜前部剪開,用開胸器掛上心包膜后,在心前壁左側用細圓針穿0號絲線縫一針,并以此為引線使心臟略向右旋,暴露左心耳及大部分左心室,再在左心耳下緣仔細尋找左冠狀動脈前降支,并于左室壁上、中1/3交界處,以細圓針穿入血管下縫一針,用絲線結扎血管,阻斷冠狀血流。收緊結扎線后,左室前壁發紛向外膨脹及心電圖ST段抬高、T波高聳,表示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制作成功。假手術組動物只開胸暴露心臟,掛線但不結扎冠狀動脈。
1.4針刺方法。按照中國針灸學會實驗針灸研究會1992年制定的《實驗動物穴位定位標準》,取家兔內關穴,另取雙下肢對稱任取一點作為電針電極固定部位。在結扎左冠狀動脈前降支后,用華佗牌0.5寸不銹鋼無菌針針刺雙側內關和雙下肢任一部位,均直刺0.5-1cm,同側上下肢分別接通G6805-Ⅱ型電針治療儀,連續波,頻率2Hz,強度1mA,以動物肢體輕微抖動為度,留針30min。
1.5GMP-140和PAF檢測。均采用頸動脈采血6ml,空白組:記錄心電圖后即可采血;假手術組:于掛線術后,靜置30min后記錄心電圖并采血。模型組:于造模30min后記錄心電圖并采血。電針組:造模成功后電針30min取針,記錄心電圖并采血;靜置30min后,4℃,3000rpm,離心10min;取管中上清液,放入Tip管中,-20℃冰凍保存。
各組治療前后心電圖均采用BL-420F多通道生物信號分析系統采集,記錄Ⅱ導聯心電圖。各組分別于造模前、造模即刻、造模后30min每次記錄5min,觀察測量ST段電位變化;指標檢測全部操作按說明書進行。
1.6統計方法。計量資料以例數,均數±標準差(n,X±S)表示,多組間比較方差齊時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用q檢驗,方差不齊時用秩和檢驗;自身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統計分析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
2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