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膽固醇和hs-CRP的檢測對于心血管病的預防與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在血液中的含量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但在高原條件下海拔較高,空氣稀薄,人口稀少,而心血管病患者相對比例卻較大,而相應的醫療條件卻較差,因此更應該加強膽固醇和hs-CRP的檢測以達到防治的目的。本文主要介紹膽固醇和高敏C-反應蛋白的檢測方法與意義,以及高原環境下檢測正常人和病人這兩個指標必要性。
關鍵詞:膽固醇hs-CRP(高敏C-反應蛋白)心血管疾病防預與治療高原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004-03
1當前國內外的臨床及實驗室研究中,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檢測對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預防與治療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C-反應蛋白(CRP)又稱防御蛋白,是一種典型的急性時相蛋白。它是由5個完全相同的球形單體相互以非共價鍵形式構成的對稱環狀五球體,其分子量為118KD[1]。
1999年Ross提出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炎癥性疾病的概念,動脈粥樣硬化通過各種過度炎癥纖維增生反應形成心血管疾病的基礎,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脂質沉淀疾病,在一定程度上,系統性炎癥在血栓形成的起初和發展過程中同樣起著一個關鍵性作用[2]。主要原因是血管內皮細胞遭受各種有害物質刺激引起的炎性反應過程,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在動脈墻的動脈粥樣化斑中也同樣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這個過程中細胞活素類造成從肝臟開始產生急性期反應物C-反應蛋白,近年研究發現這些產生的CRP并非僅僅作為非特異性炎癥反應中最敏感的炎癥因子,它實際上還通過多種途徑直接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3]。
動脈粥樣硬化又是形成冠心病的基礎,因此,實驗室或臨床上就非常容易將動脈粥樣化或冠心病的治療同可以檢測到的高敏感C反應蛋白(hs-CRP)的濃度相聯系起來,CRP的濃度越高,炎癥范圍越大,冠狀動脈損傷重,冠心病病變程度越高,惡性急性心律失常及心臟事件的發生也越多。它在發病初期迅速升高,病變好轉時又迅速降至正常。CRP參與了冠心病、高血壓的病理過程,檢測CRP有助于預測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及預后。
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急性期反應,使得CRP這種急性期蛋白已經得到廣泛的研究。除此之外,表面上健康的男性和女性血液中hs-CRP濃度的檢測,對于未來冠狀動脈疾病具有很好的預測能力,也就是說hs-CRP的檢測分析可以幫助探索和預示最初的心血管病產生,預期的研究結果對于未來建立起HS-CRP和預測冠心病之間存在的聯系具有很大的作用。hs-CRP可以作為急冠狀動脈病預兆指示也可以作為未來冠狀動脈事件的指示劑;還可以與其它一些生物化學標記一起對CHD疾病具有前兆價值。
CRP檢測的方便,而且不受到氣侯的影響,因此,在國際國內,CRP濃度的檢測應用特別廣泛,同時也使得hs-CRP檢測越來越向臨床應用上發展[2]。近年,國外多個前瞻性研究提示了hs-CRP在健康人群中對首次冠狀動脈事件的預報作用,指出具有較高hs-CRP濃度的隨訪人群與對照組人群相比,中風危險率高出2倍,心肌梗死高出3倍,周圍血管疾病高出4倍[4]。
中國高原面積約占全國總國土面積的26%,雖然近幾年與CRP相關的研究在國內外越來越多,然而,與高原有關的,及特定人群的報道卻顯得很少,hs-CRP相關的流行病學調查也顯得極其匱乏,因此很有必要在高原地區針對心血病與hs-CRP的相關性作進一步的調查研究。
2膽固醇對冠心病的產生和病情發展是一項重要的風險因子
冠心病是導致人們死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而動脈粥樣化被認為是冠心病的基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與心血管疾病具有很強的相關性,動脈粥樣化是一種炎癥疾病,由于血漿中膽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膽固醇(LDL-C)含量變高是動脈粥樣化的重要風險因子,所以動脈粥樣化曾經一直被認為是脂質在動脈血管壁上聚集所造成的,并使用藥物降低膽固醇來治療冠心病,盡管后來研究發現動脈粥樣化并不只是簡單的脂質在動脈血管壁上聚集,它還是一個由多種細胞和細胞因子參與的慢性炎癥過程,但是膽固醇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風險因子[2],臨床上使用Statin類降低膽固醇的濃度是預防冠心病以及其它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徑和方式。
盡管膽固醇參與動脈粥樣化,并導致冠心病的原因還沒有完全弄清楚,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攝入體內的膽固醇濃度已經越來越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被認為可以使膽固醇參與酯化而被代謝,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作為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已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重視,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NCEP)以LDL-C作為降低膽固醇治療的重要參考標準[5]。然而,由于生活習慣,飲食方式不同,NCEP的標準并不太適于我們國家。制定我國的血脂控制策略尚缺乏大規模流行病學研究的資料。
患者與社區醫生提及血脂異常時,大多指的是甘油三酯異常,而忽略了更為重要的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隨著臨床治療與科研不斷發展,我國衛生部也提出了相應的膽固醇標準,中國膽固醇教育計劃(CCEP)—衛生部“十年百項”冠心病血脂干預推廣項目已于2004年4月17日在北京正式啟動,培訓全國各地講課核心專家的項目也同時進行[6]。
盡管如此,在國內不同地區,不同人群對于膽固醇的認識水平卻不盡相同,例如,東南部發達地區人們水平提高較大,科研和醫學比較發達,人們對于膽固醇的標準就顯得比較重視,相反,在西北部或高原地區,對于膽固醇的認識和流行病學相關調查卻顯得不足。
因此,在我們對于特定地區,特定人群,特定年齡段和健康狀況的人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為制定適合特定人群的防治指南提供科學依據,仍然顯得十分必要,根據臨床試驗證據和指南不同人群的情況不同。如已患過心肌梗死或做過介人支架或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或糖尿病和同時有多種危險因素的患者,應把低密度膽固醇降至100mg/dL以下,而其他危險性較低的人群的目標水平為130mg/dL或更高。因此,這個膽固醇目標值可以作為預防和檢測膽固醇含量的參考值。
3膽固醇和CRP結合檢測對于分析和預測冠心病的預防、起始、發作以及治療具有很大幫助
動脈粥樣化的過程是一個炎癥過程,盡管使用Statin類藥物使得膽固醇含量有所降低,卻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病情,所以膽固醇和發病有關,而hs-CRP則可以預測和治療疾病。在發達國家,冠心病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動脈粥樣硬化是大多數CHD潛在的原因,它起病很早,但是病情進展較慢,而且會潛伏上幾十年,50-60歲的男性或60-70歲的女性,CHD臨床表現常常是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心肌中風和心肌絞痛或突然死亡。膽固醇篩選作為一種工具被用于評估個體發展冠狀動脈病的風險。盡管這個方法比較有效,但是它對于美國每年發展成為MI的130萬人群的識別卻是失敗的,這些病人要么很正常,要么血清中膽固醇濃度只有適當的增加。
長期以來,人們用血清膽固醇濃度測定作為一種工具,評估個體將來發生冠狀動脈事件的危險度。這種方法雖然有一定的有效性,但仍有幾乎近一半的病人漏檢,原因是這些病人的膽固醇濃度往往呈現正常或只是稍稍升高。因此,hs-CRP測定作為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實驗室和臨床的證據均已證明,動脈粥樣硬化并非單純是一個脂類沉積的過程,系統性炎癥在動脈粥樣硬化的開始和發展各個階段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因此,同時檢測CRP與膽固醇的意義在于,必須了解清楚相關的機制,才可能使用藥物,例如statin類的藥物雖然已經引入全國各地,然而有些低膽固醇濃度的表面上健康病人卻也存在著冠心病的危險,而這與膽固醇并沒有太大關系;另一方面,一方面HS-CRP雖然可以作為一項重要的指標來預測冠心病,然而它與特定人特定的習慣也有很大的關連,例如長期抽煙,喝酒或其它條件下的CRP濃度往往會偏高,從而容易導致不準確性。因此,如果使用雙重指標作出評價可能會更具有指導意義。HS-CRP與血脂聯合檢測,將大大增進我們對未來心肌梗死或心肌病發作危險因素的預測,對心血管疾病的預測,以及開發藏族針對性藥物治療冠心病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在先前的研究中,也有過類似的重要分析。
4國內外血液hs-CRP與膽固醇相關檢測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國內外對于hs-CRP及膽固醇的檢測,已經存在通用方便的辦法,具體做法是:用統一問卷調查一般人口學資料、吸煙飲酒史、個人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服藥史及體力活動情況等。身體項目包括血壓、身高、體重、腰圍、臀圍、空腹靜脈血測定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血糖(Glu)。具體方法見文獻。LDL-C按Friede wald公式計算:LDL-C=TC-HDL-C-TG/212(以mmol/L計算)。然后使用統計學的多種方法和特定的參照標準加以分析,并比較其差異性。
由于健康人體內的CRP水平通常<3mg/L因此篩查要用高敏感的檢測方法。隨著醫學檢測手斷的不斷發展,超敏CRP(HS-CRP)測試范圍0.25-10mg/L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作為預測心腦血管疾病危險性的重要指標。當3mg/L
對于膽固醇的檢測方法較多,酶法簡單易行,快速準確,易于自動化分析,許多廠家都能提供所需要的成套試劑盒,易于普及。目前臨床實驗室基本上都用酶法檢測血清TG、TC等,對于hs-CRP的臨床檢測一般使用透射免疫比濁法和速率散射免疫比濁法測定,均能達到較高的精確度[7]。
因此,對于這兩項指標的檢測和數據分析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5國內外有關高原心血管病的研究相對缺乏
高原地區低氧低氣壓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及諸多危險因素與平原地區冠心病存在差異而不同高海拔地區居民的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種族差別、遺傳背景、生活方式及體力活動又不相同,是諸多研究結果不盡相同的重要原因,然而卻缺少相應的研究和調查[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