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脊髓損傷患者經過康復治療后功能恢復情況。
方法:采用物理治療肌力訓練、步行功能、并發癥治療、心理治療、康復護理等,對70例患者進行系統康復治療,分別于入院和出院時應用改良Barthe指數(MBI)、功能獨立性測量量表(FIM)進行評定。
結果:康復治療后,MBI和FIM評分有顯著提高,治療后MBI、FIM評定結果明顯高于治療前,差異有顯著性(P>0.05),使用步行矯形器后,23例患者恢復步行能力,47例患者回歸家庭,6例患者回歸工作崗位。
結論:綜合康復治療能顯著改善和提高脊髓損傷患者的功能。
關鍵詞:康復治療脊髓損傷恢復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019-01
脊髓損傷(SCI)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脊髓結構、功能的損害,造成損傷水平以下運動、感覺、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據流行病學調查,統計資料顯示脊髓損傷均以青壯年為主,年齡在40歲以下者約占80%。鑒于脊髓損傷的高發病率,及其造成的四肢癱、截癱等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其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脊髓損傷的防治刻不容緩,其康復治療更是重中之重。作者針對我院70例脊髓損傷患者的康復治療進行分析,旨在對康復治療在脊髓損傷功能恢復中的實際應用及進展進行歸納總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70例脊髓損傷患者,男47例,女23例,年齡18~45歲,平均年齡38歲。
1.2康復治療方法。采用物理治療(肌力訓練、步行功能)、并發癥治療、心理治療、康復護理等,對70例患者進行系統康復治療,分別于入院和出院時應用改良Barthe指數(MBI)、功能獨立性測量量表(FIM)進行評定。
1.3評定標準。Barthel指數評分結果: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獨立性越好,依賴性越小。評分在60分以上者為良,生活基本自理;60~40分者為中度殘疾,有功能障礙,生活需要幫助;40~20分者為重度殘疾,生活需要幫助,依賴明顯;20分以下者為完全殘疾,生活完全依賴。Barthel指數40分以上者康復治療效益最大。
FIM的評分標準:獨立:生活中不需要他人給予幫助;有條件的依賴:患者自己付出50%或更多的努力,根據所需的輔助水平評出5分、4分、3分;完全依賴:患者付出的努力≤49%,需要最大量的幫助或完全幫助,或根本不能進行活動,根據所需要幫助的水平,評出2分、1分。
2結果
康復治療后,MBI、FIM評定結果明顯高于治療前,差異有顯著性(P>0.05),具體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