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對進展型腦梗死患者和正常人血清ET-1、NO含量的比較,探討進展型腦梗死患者血清ET-1和NO含量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方法:應用放射免疫法、硝酸還原法檢測患者和正常人血清ET-1、NO含量的變化,并對檢測結果進行比較。
結果:正常人血清ET-1含量穩定,進展型腦梗死患者血清ET-1含量明顯增高,P<0.05,而進展型腦梗死患者血清NO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結論:進展型腦梗死患者血清ET-1、NO含量在腦梗死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作為判斷腦梗死臨床診斷、治療的實驗性指標之一。
關鍵詞:腦梗死ET-1NO
【中圖分類號】R74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024-01
腦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稱缺血性腦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指局部腦組織因血液循環障礙,缺血、缺氧而發生的軟化壞死[1]。常見的發病原因有兩種,一種是由于供應腦部血液的動脈出現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導致局灶性。腦梗死主要原因是因為急性腦供血不足而發病,稱為動脈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腦梗死(atherothrombotic brain infarction,ABI),占本病的40%~60%;另外一種原因是由于異常物體(固體、液體、氣體)沿血液循環進入腦動脈或供應腦血液循環的頸部動脈,造成血流阻斷或血流量驟減而產生相應支配區域腦組織軟化壞死者,這種稱為腦栓塞(cerebral embolism,CE)占本病的15%~20%[2]。還有一種臨床上很少見的,是腔隙性腦梗死(lacunar infarction),系高血壓小動脈硬化引起的腦部動脈深穿支閉塞形成的微梗死,但是臨床上最多見的還是CT和MRI,發病率相當高,約占腦梗死的20%~30%。腦梗死是腦血管病中最常見者,約占75%,病死率平均10%~15%,致殘率極高,且極易復發,復發性中風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3]。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病例選擇與分組。所有病例來自我院神經內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住院的腦梗死患者,共172例。分為兩組:進展性腦梗死61例,男45例,女16例,平均年齡(45±26)歲。穩定性腦梗死111例,男70例,女41例,平均年齡(49±21)歲。進展性腦梗死的臨床診斷標準為:起病6h后雖經常規治療在3d內病情仍進行性加重,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①癱瘓肢體肌力較人院時下降2級或2級以上;②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增加9分或9分以上;③病情加重后復查頭顱CT或MRI梗死后出血者。對照組120例,為年度體檢健康的人群,男77人,女43人。
1.2血液標本的采集和分析。所有患者均在入院1、4、7、14d早上空腹采血,抽取靜脈血4ml/次,取2ml置于含有抑肽酶30ul,10%的EDTA40ul的聚乙烯試管內,搖蕩均勻然后置于4000r/min的高速離心機內離心15min,取上清液置于Eppendoef管內,剩余的2ml置于不抗凝的試管內帶血液冷卻后取血清,置于4000r/min的高速離心機內離心15min,取血清置于Eppendoef管內,將收集好的標本置于-70℃的冰箱內保存待測[4]。對照組正常人的標本采集方法同上。
1.3ET-1和NO測定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血漿ET-1的含量,試劑盒由河南上峰免疫技術研究所提供。用硝酸還原酶法測定血清NO的含量,試劑盒有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1.4統計學處理。各組檢測指標均采用X±SD表示,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