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22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034-01
臨床上腹股溝區軟傷性疼痛雖不常見,但由于痛區靠近會陰部,影響患者活動,且常致患者緊張。通過詳細分析癥狀及病理,我們認為該疼痛系六種情況所致,并施以專門手法,治療取得很好效果。現通過6個病例予以說明。
1病例報告
例1,患者男,33歲。右腹股溝區疼痛1天,深吸氣時加重,于2011年4月20日求治。查體:右髂前上棘上方2㎝處壓痛明顯,右腹股溝區無腫物,右下肢活動正常。診斷:右腹外斜肌綜合征。治療:點按右腹外斜肌起止點,同時令患者深吸氣3~5次,疼痛消失,1次治愈。
例2,患者男,47歲。右腹股溝區疼痛2天,深吸氣時加重,影響行走,于2011年6月9日求治。查體:右腹股溝韌帶中段壓痛明顯,右下肢被動運動范圍正常,主動運動范圍受限。診斷:右腹股溝韌帶損傷。治療:直接點按右腹股溝韌帶起止點,同時令患者深吸氣并右下肢主動運動,疼痛消失,1次治愈。
以上2例詳詢病史均有患病前大運動量游泳史。
例3,患者女,37歲。右腹股溝區疼痛2天,影響行走,于2011年6月30日求治。查體:右恥骨聯合下方壓痛明顯,右下肢外展功能受限。診斷:右恥骨肌損傷。治療:點按右恥骨肌起止點,同時令右下肢行外展運動3~5次,點按右梨狀肌肌起止點,同時令右下肢行外展運動3~5次,患者疼痛明顯減輕,行走正常,共行2次治療痊愈。
例4,患者女,58歲。左腹股溝區疼痛7天,影響行走,于2011年7月13日求治。查體:左髂前下棘下方壓痛明顯,左下肢直腿后伸功能受限。診斷:左股四頭肌勞損。治療:點按左股四頭肌中點及臏韌帶處,同時令患者伸膝翹足3~5次,疼痛消失,1次治愈。
例5,患者男,44歲。右腹股溝區疼痛10天,于2011年8月24日求治。查體:右髂前上棘處壓痛明顯,右4字試驗時疼痛加重。診斷:右縫匠肌損傷。治療:點按右縫匠肌起止點,同時令右下肢行4字運動3—5次,疼痛消失,1次治愈。
例6,患者男,40歲。右腹股溝區疼痛尤以轉身時疼痛明顯半年,于2011年11月14日求治。查體:右側恥骨下端壓痛并伴有右髖關節外旋外展功能受限。診斷:右閉孔內外肌損傷。治療:點按右閉孔內外肌起止點,同時令右下肢行外旋外展運動3~5次,疼痛消失,5次治愈。
2討論
腹股溝區疼痛可由疝氣或生殖系統疾病引起,但相對較多的情況是由軟傷所致。本文提到的6種情況較常見。由于腹股溝區結構復雜,患者心情緊張,需仔細詢問方可明確定位,而定位是腹股溝區軟傷性疼痛診斷的重要前提,故需準確辨析。與呼吸活動有關的腹股溝區軟傷性疼痛多考慮腹外斜肌損傷或腹股溝韌帶損傷,與后伸功能障礙有關的腹股溝區軟傷性疼痛考慮為股四頭肌勞損,與4字運動障礙有關的腹股溝區軟傷性疼痛考慮為縫匠肌損傷,與外展功能障礙有關的腹股溝區軟傷性疼痛考慮為恥骨肌損傷,與外展外旋功能障礙有關的腹股溝區軟傷性疼痛考慮為閉孔內外肌損傷。該損傷疼痛較深在。診斷明確后手法治療簡單有效。除韌帶損傷可以直接按壓外,其他損傷均尋找肌肉起止點按壓并令患者行主動運動,多1次治愈。唯有閉孔內外肌損傷因位置較深,治療次數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