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小劑量的抗抑郁藥物對消化性潰瘍的輔助治療效果,探討其臨床應用價值。
方法:本院收治的82例消化性潰瘍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分為2組,對照組(n=41)接受常規內科治療,觀察組(n=41)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抗抑郁藥物治療,對比臨床效果。
結果:治療一個月后,對照組痊愈5例(12.2%)、好轉18例(43.9%)、無效18例(43.9%),總有效率56.1%;觀察組痊愈12例(29.3%)、好轉22例(53.7%)、無效7例(17.1%),總有效率82.9%;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X2=6.962807,P=0.008322)。
結論:常規內科治療聯用小劑量抗抑郁藥物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效果顯著,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消化性潰瘍抗抑郁藥物臨床效果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052-02
消化性潰瘍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國內外多項臨床研究表明,功能性胃腸病患者的不良情緒發生率明顯高于正常人[1]。本文旨在觀察小劑量抗抑郁藥物輔助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可為臨床治療消化性潰瘍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院于2010年7月~2012年1月收治82例消化性潰瘍患者,所有患者經胃鏡、X線鋇餐及病理檢查明確診斷為消化性潰瘍;其中男性50例、女性32例,年齡40~69歲,平均年齡(53.5±2.0)歲;其中十二指腸潰瘍48例、胃潰瘍25例、復合潰瘍9例;剔除合并其他嚴重軀體疾病、精神疾患者;所有病例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41)和觀察組(n=41),兩組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根據病情選擇胃黏膜保護劑、H2受體阻斷藥、抗膽堿藥、抗螺桿菌藥、抗酸劑、質子泵抑制劑等藥物治療。觀察組在上述內科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安定5mg/次,1次/晚,多慮平25mg睡前2h口服。必要時給予心理護理,治療1個月后進行療效評估。
1.3療效評價標準。治療前、治療1個月均進行胃鏡檢查,參考臨床相關報道[2],將療效分為3個等級:①痊愈:治療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胃鏡檢查示潰瘍愈合,X線鋇餐檢查龕影消失,大便潛血陰性;②好轉: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或明顯好轉,胃鏡檢查結果示潰瘍面縮小,X線鋇餐檢查龕影縮小55.0%;③無效: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改善,各項里才能檢查無好轉。以痊愈率加上好轉率為總有效率。
1.4統計學方法。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統計軟件進行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