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055-01
腦干為人體呼吸循環中樞,生理功能極其重要,所以腦干出血危害極大,常在短時間導致患者死亡,腦干出血量在15ml以下的,死亡率17.1%左右,出血量在15ml以上,死亡率81.8%左右。本文通過收集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探討誘發腦干出血的高危因素,并對各種高危因素危險度進行比較,現報告如下:
1資料
我們收集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三年間神經內科和急診科收治的腦干出血病例76例。篩選常見影響腦干出血的誘發因素:①長期飲酒,飲白酒量>150克/天,飲酒史>5年;②高血壓病;③糖尿??;④高脂血癥;⑤長期吸煙,吸煙量>20支/天,吸煙史>5年。其中有長期飲酒史者68例,占總例數的89.5%,有高血壓病者59例,占77.6%,有糖尿病者21例,占27.6%,有高脂血癥者37例,占48.7%,有長期吸煙史者42例,占總例數的55.2%。按年齡層分,30歲以下患者0例,30~39歲患者有12例,占總例數的15.8%,40~49歲患者有35例,占46.1%,50~59歲患者有23例,占30.1%,60~69歲患者有5例,占6.1%,70歲以上患者有1例,占1.3%。按性別分男性病人70例,占總例數的92.1%,女性病人6例,占總例數的7.9%。
2討論
腦干由基底動脈及其分支穿通動脈供血。目前對于引起腦干出血的原因,比較普遍的觀點是高血壓病導致動脈硬化是腦干出血的主要病因。但我們從上述臨床資料分析,引起腦干出血的常見原因中,長期飲酒者占總例數的89.5%,為第一位危險因素,較高血壓病所占比例(77.6%)為高,高血壓病為第二位危險因素。通過現有文獻資料分析,Henning實驗證實乙醇中毒是誘發腦血管病變的重要因素[1]。乙醇可引起細胞毒性反應,乙醇的攝入會導致磷脂和脂肪代謝紊亂,氧化代謝產物的增加造成了細胞的損傷[2]。病理也顯示長期飲酒可引起腦動脈內膜增厚,管壁鈣鹽沉積,管腔狹窄[3]。從臨床資料及相關基礎病理研究可以推斷,長期大量飲酒更易導致腦動脈硬化,更易誘發腦干出血。
從年齡構成來看,40~49歲患者有35例,所占比例最多,占46.1%,其次為50~59歲患者有23例,占30.1%,兩者合計58例,占總例數的76.2%。即中年人群腦干出血發病率最高,整個年齡分布呈“∩”分布,而不是隨年齡增長發病率升高,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由不良生活習慣及基礎病導致的腦干出血機率比單純年齡因素大。從性別角度比較,男性明顯多于女性。
綜上所述,就危險因素而言,長期飲酒危害性較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癥及吸煙更容易誘發腦干出血,長期大量飲酒的中年男性為腦干出血的高危人群。
參考文獻
[1]Henningsen H.Stroke Patients in general practice.Preventing recurrent infarct[J].MMW Fenteir Med,2001,143(suppl2):40-43
[2]李秀敏,鄧源.乙醇對中樞神經系統損傷作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5,9(21):181-183
[3]謝明,白懌寧,曹滿清.酗酒者尸體解剖10例臨床病理分析[J].疑難病雜志,2007,6(3):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