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的有效性。
方法:對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運用推拿、牽引、腰神經根封閉和腰背肌鍛煉等綜合療法進行治療,并觀察療效。
結果:治愈:癥狀完全消失或接近消失,直腿抬高試驗可過85°左右,能恢復原工作,共42例。顯著進步:癥狀大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試驗超過70°可恢復原工作,共26例。好轉:癥狀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較治療前顯著改善,可擔任較輕工作,共10例。無效:癥狀無明顯減輕,不能參加工作,共2例。
結論:運用推拿、牽引、腰神經根封閉和腰背肌鍛煉等綜合療法治療腰椎間盤是有效性的。
關鍵詞: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總結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058-01
從2005—2011年,我們對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運用推拿、牽引、腰神經根封閉和腰背肌鍛煉等綜合療法進行治療,取得較為滿意的療效。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80例病例中,男52例,女28例,年齡20~57歲,病程最短3d,最長5年,其中55人有外傷史。全部病例經過CT檢查。L3-4椎間盤突出8例,L4-5椎間盤突出53例,L5-S1椎間盤突出19例,L4-5、L5-S1椎間盤同時突出12例。45例病例為腰椎間盤突出急性發作,腰腿痛癥狀明顯。
1.2治療方法。
1.2.1腰椎牽引。患者俯臥于牽引床上,固定好腰及骨盆部,牽引力為40~80kg,每次20min,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1.2.2手法推拿。于患者腰骶部施以推揉、拳壓、肘壓、指壓等手法至下肢,最后行腰部側扳。側扳方法:患者側臥,面對術者,放松腰部,上面的下肢屈膝,下面的下肢自然伸直。術者一肘向外推肩關節,一肘向內推臀部,作相反的緩緩用力扳動,使腰部被動旋動,當旋至遇阻力時,再稍加力快速推動,先患側、后健側。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1.2.3腰神經根封閉。患者俯臥,根據CT示腰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平此節段棘突間隙外緣旁開1.0~1.5cm,先作皮丘標志,用7號長穿刺針垂直位刺人皮膚達橫突,再斜向內穿韌帶,可感覺有一突破感,此時進針一定要緩慢,避免刺及神經根。通過硬脊膜外脊椎管側角,到達神經根周圍,抽吸無血液或腦脊液回流時,即可注人醋酸曲安奈德30mg+2%鹽酸利多卡因10ml。注藥后3~5min內患者一般會出現患肢發熱、麻脹感。囑患者臥床休息半小時后方可下地行走。
1.2.4腰背肌鍛煉。俯臥位,抬頭抬雙下肢離開床面,雙上肢放于兩側、作充分伸背,持續2s重復10~20次。也可分解完成,即單抬頭或單抬下肢。2次/d,10次1療程,可連續進行長期堅持。
1.3療效標準。治愈:癥狀完全消失或接近消失,直腿抬高試驗可過85°左右,能恢復原工作,共42例。顯著進步:癥狀大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試驗超過70°可恢復原工作,共26例。好轉:癥狀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較治療前顯著改善,可擔任較輕工作,共10例。無效:癥狀無明顯減輕,不能參加工作,共2例。
2討論
患者身體有損傷的病史。由于損傷,可使纖維環發生小的裂隙或部分纖維斷裂,造成纖維環某些部位薄弱,使纖維環的血液供應減少。當椎間盤受到壓力時,髓核擠向四周,即可以從這些薄弱部位突出。由于突出的腰椎間盤組織壓迫神經根及椎管內靜脈叢使靜脈淤滯、回流受阻,硬膜外腔因受壓而減少或消失,或因缺血、缺氧及滲出液刺激而產生的炎癥反應,有時可見神經根周圍水腫或粘連,使神經根及周圍組織增生產生無菌性炎癥,因而在椎間孔處作神經根封閉,可抑制神經末梢的興奮性,改善局部的血循環,使局部代謝產物易于從血循環中帶走,從而起到消炎作用。利多卡因對神經根及神經末梢產生麻醉、止痛作用。本組45例急性發作者行腰神經根封閉術后,有41例2d內疼痛明顯緩解。另外,我們強調患者早期進行腰脊肌鍛煉并適當下床活動,主要是做一定距離的散步。也不主張患者用腰圍保護,因為這樣易使腰肌萎縮。在手法治療時,重點應放在患側腰骶部,觸及索狀物時應著重治療。采用上述療法,大多數患者在一個療程內(20d)就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另外,我們認為綜合治療應早期進行,以促使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