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腦利鈉肽(BNP)與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的相關性。
方法:我院診治153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心功能Killip’s分級分為Ⅰ組(46例)、Ⅱ組(74例)、Ⅲ組(21例)、Ⅳ組(12例),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腦利鈉肽水平,心臟超聲測量左心室相關功能指標。
結果:腦利鈉肽隨著患者心功能級別的增加,且BNP水平與左心室相關功能指標有較好的相關性。
結論:BNP對于評價心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作為臨床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輔助指標。
關鍵詞:腦利鈉肽腦利鈉肽心功能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074-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狀動脈突然完全性閉塞,心肌發生缺血或損傷而引起的心肌壞死,進而影響患者的心功能。近年來,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和死亡率逐漸升高,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因而,急需尋找一些可以快速、準確地反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狀況并能用于預測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死亡的指標。腦利鈉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近年來在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診斷、治療及預后判斷中起到重要作用[1]。本研究通過檢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腦利鈉肽水平以及左心室功能,旨在探討血清BNP水平與心功能的關系,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我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診治的1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等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標準[2]。男81例,女72例,年齡29~86歲,平均年齡(43.4±9.2)歲。按急性心肌梗死的Killip’s心功能分級分為Ⅰ組(46例)、Ⅱ組(74例)、Ⅲ組(21例)、Ⅳ組(12例),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35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8例。35例合并高血壓病,26例合并糖尿病。4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心肌梗死類型、合并癥等基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血清BNP測定。患者于入院24小時內空腹采集靜脈全血5ml加入EDTA抗凝試管中,搖勻,以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BNP值,試劑盒由上海羅氏公司提供。
1.2.2心臟超聲檢查。患者于抽血當日采用心臟超聲檢查以下左心室相關指標: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房內徑(LA)、左心室質量指數(LVMI)、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
1.3統計學方法。數據使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四組患者左心室相關指標以及BNP的比較。四組間BNP、LVEF、LA、LVMI、LVESD、LVEDD等指標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LVEF、LA、LVMI、LVESD、LVEDD隨著患者心功能級別的增加而增加,LVEF則隨著心功能級別的增加而降低,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