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康復治療對指戰員膝關節損傷的臨床療效。
方法:隨機選取非手術治療的膝關節損傷的指戰員20例,給予本體感覺訓練、理療按摩、功能訓練等康復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對受傷指戰員康復前后的患側及健側膝關節位置覺測試和膝關節功能進行總體評分。
結果:康復治療3個月后患側的位置重現的平均偏差變小,不同角度的偏差也變小,康復初期健側平均偏差及各組偏差均小于患膝(P<0.01);治療3個月后與治療初向比較,患側Lysholm評分明顯增加,不穩定單項評分也明顯增加(P<0.01)。
結論:膝關節受傷的指戰員的康復治療中,強化本體感覺訓練對膝關節位置覺、關節穩定性的恢復有促進的作用。
關鍵詞:指戰員膝關節本體感覺訓練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083-02
指戰員膝部軟組織損傷在訓練中較常見,占患病人數的36.2%,應充分重視膝部損傷的系統針對性預防、治療和康復訓練各環節[1]。本研究對指戰員膝關節損傷的康復訓練效果進行分析,闡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某部隊膝關節損傷的指戰員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齡12~36歲,平均年齡(15.5±2.5)歲,訓練時間5~18年。近2年膝關節受傷后,停訓進行治療。其中半月板損傷10例,韌帶損傷5例,骨關節炎5例。20例均給予非手術的康復治療措施。
1.2治療方法。指戰員在進行康復治療的同時,要給予消腫、冷敷、止痛、理療按摩等輔助治療,促進恢復,待基礎的康復治療2周后,開始著重本體感覺訓練方法。
1.2.1站立平衡練習。指戰員先采用雙足站立的方式,身體重心左右以及前后運動,每組做15次,每日2組,到4~5周是改為患側單足站立,在過渡到閉目的狀態,次數同前。
1.2.2水中訓練。在深水中進行水中慢走,前后及左右移動,一組15次,每日2組,運動2周后開始自由泳練習。
1.2.3平衡訓練。平衡練習4組,每組30秒。墊腳,閉眼,可根據指戰員條件和掌握增強難度。
1.2.4膝關節動態練習。向前慢速踏步3分鐘,抬腿時的彎曲度盡可能大點,輕落腳。前后側向上下臺階4組,每組20秒。高度有底至高,可慢慢加大難度,指戰員根據情況變換組次。
1.2.5慢跑練習。不能過早進行,待第8~9周,可以開始強度小的向前、向側方等方式的慢跑,每組20分鐘,每日2組。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配對t檢驗分析康復治療初、治療3個月末的位置覺數據以及膝關節的Lysholm評分結果。
2結果
2.1康復治療前后膝關節位置重現偏差。如表1,康復治療3個月后患側的位置重現的平均偏差以及不同角度的偏差均減小,康復初期健側平均偏差及不同角度偏差均小于患膝(P<0.01);健側的不同角度組的偏差在康復治療前后無顯著性差異(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