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老齡化的發展,在老年人身上出現的病癥越來越明顯,相對的,由于腦中卒,即急性腦血管病,如腦梗阻、腦出血、腦中風等疾病引起的偏癱是比較常見的,它具有起病快、恢復治療復雜、見效慢,導致殘疾的概率較高等特點,對于中老年人的健康是越來越大的威脅。所以,康復護理對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偏癱的患者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偏癱患者的心理進行疏導,同時對其進行康復訓練,以此達到康復的目的。
關鍵詞:康復護理偏癱患者腦中卒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097-01
偏癱的原因有很多種,常常由血壓、心腦血管、摔跤導致中風等問題引起,當然,這樣的病癥多見于中老年人,加上中老年人的身體情況,在偏癱后的恢復過程比較麻煩,而且想要復原有著很大的困難。所以對于偏癱患者,康復治療才是至關重要的,康復護理的程度及因人而異的方案對患者能否痊愈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1康復護理
心理康復護理。由于引起偏癱病癥的原因多數都是突發性的,事先沒有一個心理準備的過程,當發病后,病人的身體處于偏癱的情況,肢體活動不受自己控制,甚至連生活自理都存在很大的困難,加上康復治療過程較長,不能立即見效,所以,患者一般都有心理適應過程,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患者常常會表現出悲觀的態度,覺得自己從此以后就沒用了,擔心治療后還是不能康復,或者不能痊愈、會經常復發,對未來充滿了消極的思想等心理,逐漸的就會產生精神壓力和焦躁的情緒,長此以往將有可能轉變為抑郁癥等心理問題。這時,醫護人員護理時的態度、家人的耐心和關心程度,哪怕是一個很小的細節,都會對患者產生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
家屬在平時的照料中應以足夠的熱情和溫和的態度來對待病患,而且中老年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小孩脾氣”,要多耐心的傾聽患者的訴說,盡量順其意,這樣才能真正了解他們心理的想法;而醫護人員在面對病患消極或煩躁的態度時,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為其講解治療康復的例子,從心理上誘導其用正確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病情,要逐步的建立其自信,同時,很多偏癱患者還存在語言障礙,這樣的情況更應該耐心的與之溝通,在從心理上關心和關注的同時,應該讓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讓他們能主動配合醫護人員進行康復鍛煉。
2康復訓練
2.1臥床期。在患者剛開始偏癱的時候,要使其保持良好的體位和肢位,因為這一點是患者恢復和做其他護理的基礎,其中包括仰臥和側臥,當患者需要變換體位的時候,醫護人員的幫助是必須的,一般來說,想要避免褥瘡等問題,最好能在短時間內幫助患者進行體位更換,這樣也能讓患者處于相對舒服的狀態。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仰臥還是側臥,都要保持頭平。因為這時的患者并不能進行主動的活動,所以也需要護理人員定時的進行被動活動:四肢關節的彎曲、伸展和旋轉,前提是不要弄疼患者,要多帶動患者的患肢進行反復的活動,當感覺患肢能夠輕微的移動的時候,可以協助其將膝蓋彎曲,做床上橋式運動,這樣有助于患者的肌肉力量的恢復,也要逐步增加平臥的角度,使患者能在鍛煉中慢慢的坐穩。
2.2坐位期。康復護理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能坐穩的前提下,對患者進行坐位的耐力訓練,同時配合以四肢的抬起與放松的活動,但是一定要密切注意患者的血壓情況,避免因訓練引起心血管和腦壓方面的問題。應該訓練患者在沒有任何背部依靠的情況下進行坐位練習,即使有外力的推動時也能保持平衡,這樣就能協助患者坐在床的邊緣或者椅子上,但要保持頭部的直立,慢慢的做頭部的轉向和肩部的運動,并且訓練患者能在座椅上做上身的轉向運動,對于肘關節和手臂,應該引導患者進行舉過頭頂的活動,同時,將患手放在患腿上,用健康的手將患手拉伸并且幫助患手慢慢分開每一個手指,醫護人員應該囑咐病患在平時要反復的鍛煉患手和患腿的活動能力鍛煉。
2.3站立和步行期。當患者的患手和患腿能進行緩慢的活動時,應當幫助患者進行站立的訓練,一開始的時候可以讓患者靠著床或者墻壁,以健康的手扶住支撐點,慢慢的把身體重心移向偏癱的側邊,對患腿的腿部肌肉力量進行鍛煉,加以偏癱側邊的負重,彎曲,弓背等肢體訓練,通過不斷的練習,試著讓患者開始無支撐的站立訓練,并且從不同的方向輕推患者,當患者能夠逐步掌握站立平衡時,就要開始步行的訓練。
要讓患腿在負重的情況下開始單腿站立進行腿部擺動訓練,擺動時,足部及腳趾要進行相應的彎曲和活動,步行初期由醫護人員陪護進行,在患側和健康側邊進行交替時,注意患者的重心轉移,而且要對患者的上肢做好嚴密的防范措施,謹防患者在步行康復訓練時出現意外。逐漸的要患者能在步行時抬頭,挺胸,能加大患肢的移動幅度。這是一個艱苦的康復過程,由于偏癱患者的年齡結構問題,使得多數患者不能堅持下來,所以要在康復護理的過程中不斷鼓勵患者,樹立其信心,并且要讓患者看到每次訓練進步之處,讓他們能真正的感受到康復的希望。
3康復護理的意義
對于各種病因引起的偏癱患者,能越早的進行康復訓練和護理是最好的選擇,這樣肢體功能恢復的可能性就越大,治療的效果也越好。一般情況下,只要患者的體內機理相對平衡,有著清醒的意識就能開始康復性的訓練,這樣的護理過程需要患者和醫護人員的高度配合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對于一些血壓不穩或者心率不穩定的患者,嚴格來說要在患者發病兩個星期后才能開始康復性的鍛煉,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規避風險。
康復護理時采用的逐步鍛煉模式,需要根據不同人的病情而定,這樣才能充分刺激偏癱患者的神經元,使其在發病后保持正常的興奮過程,通過各階段的鍛煉練習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耐力,能有效的預防患側的攣縮,避免出現肢體僵硬和肌肉萎縮的現象,用這種正常的康復訓練模式能有效的降低偏癱患者的殘疾概率,盡快的恢復至能生活自理的狀態。
參考文獻
[1]戰國霞,謝海,魏秀宏.護理干預對腦中卒偏癱恢復期患者的影響.中國現代醫生,2007,45:1—35
[2]高麗華,霍春媛,張雅珍,等.早期康復訓練對急性腦梗塞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1999,34(7):39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