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098-01
深靜脈穿刺留置導管是重癥監護中常用的操作技術之一,是危重、大手術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進行中心靜脈壓監測、輸液、輸血、血液透析和實施完全胃腸外營養最有效的途徑之一。由于其具有保留時間長、操作簡單、輸液種類廣泛、導管彈性好等優點,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但如果置管后護理不當,不但影響置管的繼續使用,而且也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及經濟損失,如何預防置管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無疑對護理人員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1術前護理
1.1心理護理。由于危重患者無行為能力,家屬對深靜脈置管術缺乏了解,較難取得配合。因此,護士必須熱情、主動,耐心細致地進行講解,講解置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消除家屬的緊張和恐懼心理,配合醫護人員完成操作過程。同時說明在穿刺過程中及術后有可能出現的并發癥,讓患者及家屬做出選擇。
1.2在患者或家屬同意做深靜脈穿刺置管術的基礎上,請他們在《深靜脈穿刺置管術協議書》上簽字,使我們的護理工作做到有據可查,為深靜脈穿刺的必要性、合理性提供依據。
1.3用物準備。深靜脈穿刺包1個、1%利多卡因5ml、肝素稀釋液(濃度為25u/ml),無菌手套2副,無菌紗布,消毒用碘伏、棉簽等,3M透明敷貼、肝素帽、5ml注射器。
1.4協助患者按穿刺要求取正確臥位,是保證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
2術中護理
2.1熟悉穿刺置管部位靜脈的解剖和走行方向,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穿刺部位用碘伏消毒,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復多次穿刺,以防醫源性感染的發生。
2.2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術中盡量給予關心、體貼及耐心細致地解釋、指導。對個別躁動不安的要約束四肢,必要時可適當地應用小劑量鎮靜劑。
2.3置管成功后見回血,證實部位正確后接上肝素帽,方可按輸液導管輸液,導管固定穩妥后,并要標上置管刻度,一般為14~18cm。
3術后護理
3.1固定與消毒。用無菌透明貼膜或用BD無菌貼膜外固定,可有效防止導管移位,扭曲、受壓及脫出,使患者活動感到便利,同時要避免因患者翻身或不自主動作導致管道接頭脫落。注意觀察穿刺點局部皮膚有無紅、腫、熱、痛、滲血及膿性分泌物等炎性反應,穿刺點定時消毒,無菌敷料隔日更換一次,夏季或高熱多汗患者需每日更換,若被污染立即更換,同時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穿刺點周圍皮膚,要注意局部保護。
3.2預防氣栓。空氣栓塞是一種嚴重并發癥,可以立即引起死亡,常發生于靜脈壓較低、輸液時液體輸完或導管接頭脫落時。因此,一定要及時更換液體,并仔細檢查輸液系統的各個連接點,進行必要的妥善固定,使其不漏氣、不易脫落[3]。在更換輸液導管時應先關閉靜脈留置管,確保導管各連接完善并無漏氣現象后,再打開導管的阻斷閥。
3.3導管的護理。對靜脈輸液管道,24h要更換,觀察液體滴注是否通暢,導管有否扭曲、受壓,連接有無漏液現象,進針部有無皮下水腫、疼痛。對接頭處使用的三通閥或肝素帽,發現松動或脫落,立即去除,嚴格消毒后更換新的三通閥或肝素帽。對接頭處的各項操作如進行輸液、給藥及輸液泵銜接操作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防止醫源性感染發生。對輸注靜脈高營養液患者,輸液過程中,加強巡視,輸注完畢后,用生理鹽水沖洗管腔或重新更換新的輸液管后,再輸入其他液體。
3.4監測中心靜脈壓。利用深靜脈置管監測中心靜脈壓時,特別加強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護理,增強心理的安全感。較長時間監測CVP時,應每24h用生理鹽水配置的稀肝素液5ml(30u)沖洗導管,以保持測壓系統通暢和減少感染發生率。
3.5深靜脈置管的重要性。深靜脈置管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線,應該專管專用,透析期間不要用導管輸液、采血,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及血行感染,延長使用時間,血透結束后,先將雙腔導管內血液用生理鹽水每側10ml快速沖凈,再用肝素鹽水正壓封管,下次在透前將保留的肝素鹽水抽出。
3.6治療結束決定拔除導管時,先消毒局部皮膚,拔出導管,再消毒局部,用無菌紗布壓迫穿刺點約5min,防止發生血腫,并覆蓋無菌敷料,以保護局部,防止感染,必要時剪下導管末端送檢。
4小結
經此處理,全部病例均未出現空氣栓塞、穿刺點局部皮膚感染等并發癥及出現堵管現象。因此,在護理工作中,護士應熟練掌握深靜脈穿刺置管的無菌操作技術,熟悉深靜脈穿刺置管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加強責任心,細心觀察,仔細護理,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及時處理才能做好深靜脈穿刺置管的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