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射頻熱凝術(RFA)腰椎間盤突出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06-01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最常見的脊柱疾病,大多由于腰肌勞損、椎間盤退變、腰部外傷引起腰椎間盤纖維破裂、髓核脫出刺激或壓迫一側或雙側神經根,而產生腰腿疼痛等臨床特征[1],嚴重影響患者的社會工作和家庭生活。目前,對該病的治療方法較多,射頻熱凝術(RFA)是一種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微創方法,于2000年7月被FDA批準用于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該項技術能很好地控制掌握熱凝靶點與神經根的關系、熱凝靶點的溫度及范圍,治療過程中能極大減少損傷神經及其它結構的風險,并發癥少、死亡率極低,不破壞脊椎結構及穩定性,康復快,是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手段中發展較快的一項技術。我院自2012年1月至5月采用RFA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20例,并給予精心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護理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本組20例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齡25~61歲,平均45歲;病程3天~6個月,術前接受小針刀、理療的13例,未經治療的7例。20例患者均有腰痛癥狀,合并下肢放射痛者18例,下肢麻木者13例,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者17例,第一趾背伸肌力減弱者7例。行X線平片、CT掃描或MRI檢查,L3/4椎間盤突出者2例,L4/5椎間盤突出者5例,L5/S1椎間盤突出者8例,L3/4、L4/5兩節段椎間盤突出者2例,L4/5、L5/S1兩節段椎間盤突出者3例。
1.2治療方法。先行常規CT掃描,確定突出部位,為手術做好準備,根據手術需要,患者取俯臥位,常規CT掃描定位,確定進針點,設定進針的方向、深度、角度,然后進針,達到病灶靶點后退出針芯,將射頻針頭插入,打開射頻治療儀進行治療,然后變換進針角度到達靶點后再次治療,經CT掃描檢查達到要求后拔出穿刺針,無菌紗布覆蓋包扎,送入病房。
2結果
療效評價采用改良Macnab法,主要根據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為主要判斷標準[2]。優:疼痛消失,無活動功能障礙,恢復正常工作與活動;良:疼痛消失,能從事輕工作;可:癥狀有所改善,仍有疼痛,不能工作;差:有神經受壓表現,需行手術治療。術后3d療效評定優3例,良6例,可10例,差1例,優良率45%,有效率95%;術后1個月評定上述指標分別為10、5、3和2例,優良率75%,有效率90%。臨床療效滿意。
3護理
3.1一般護理。患者臥硬板床,訓練患者俯臥能力,注意保暖,加強營養,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協助患者做好有關輔助檢查如:胸片、心電圖、血常規、肝腎功能的測定,了解患者的全身情況。術區備皮,囑患者術前禁飲食。對精神緊張的患者術前30min給鎮靜劑,咳嗽者給鎮咳藥,囑患者術前排空大小便,必要時遵醫囑進行術前預防抗感染治療。
3.2心理護理。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大多病程長、反復發作,疾病的長期折磨,生活自理缺陷,使患者感到緊張、恐懼、悲觀,上述原因不僅造成患者生理健康受到打擊,心理健康也受到嚴重影響,形成病理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間的惡性循環舊[3],使患者在術中不能很好配合,影響術后康復。護士應熱情接待患者,詳細說明手術的必要性安全性,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反應及如何配合,加深患者對手術的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積極配合治療。
3.3物品準備。CT室術前紫外線消毒30min,檢查射頻儀器是否處于正常狀態,術前擺好手術所需物品,如手套、手術敷料、無菌包、無菌手術衣、一次性射頻穿刺套針、腰穿包、射頻專用電極貼、氧氣裝置1套、體位墊、碘伏、生理鹽水、2%利多卡因、急救藥品等。
3.4術中護理。協助患者取俯臥位,腹部墊體位枕,四肢放舒適位置。術中護士應陪伴患者,給予支持、安慰,消除其緊張情緒,必要時建立靜脈通路。護士應熟悉手術步驟,當好醫生的助手,積極配合,熟練傳遞術中用物,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面色、神志。常規消毒皮膚,穿刺處鋪孔巾,局麻后射頻針穿刺,穿刺完畢,再次CT定位無誤后,配合醫師將電極與射頻儀導線相連,用酒精紗布清潔小腿皮膚。貼電極與射頻儀導線相連,根據醫囑選擇溫度和時間進行治療,同時觀察患者的一般情況,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師并處理。完畢后,再次在相同條件下進行CT掃描,確定無誤后,拔除穿刺針并用無菌敷料覆蓋穿刺處,局部按壓3~5min,保持敷料干燥以防感染。
3.5術后護理。患者回病房后絕對臥床3天,密切觀察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神志、手術部位有無出血、滲出、肢體活動度,保持手術部位清潔、干燥,并做好記錄。術后患者出現發熱,穿刺部位出現輕微疼痛不需做處理。患者出現高熱、頭痛、嘔吐、穿刺部位紅腫,肢體活動異常,應立即通知醫生進行處理,并遵醫囑給抗感染、降低顱內壓等治療。協助患者全面生活護理,四肢可做適當屈伸運動,翻身時用力要均勻,肩、胸、腰、臀在同一水平。告知患者進食富含粗纖維、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保持床鋪干燥整潔。1周內以臥床為主,以防過度活動影響治療效果[4],術后1周開始指導患者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
3.6并發癥的觀察。術后應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警惕損傷性出血,同時評估腰部及下肢疼痛的性質、范圍、持續時間,如發現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等應立即處理,術后應該定期測試下肢感覺、運動情況,以便評估是否有神經損傷,如有異常立即報告醫生及時處理。
4討論
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方法目前很多,大致有保守、微創以及手術等多種方法。微創介入治療具有損傷小、安全以及費用低等優點,越來越受到患者及醫生的重視和接受,RFA將射頻電流直接作用于突出的髓核,消融部分髓核組織,從而達到對椎間盤周圍組織的減壓目的,以消除或緩解臨床癥狀。在RAF的圍手術期,護理措施是否到位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康復效果。為了患者的安全、健康、保證手術的成功,護理工作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曙光.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6:27(17):2145.
[2]Macnab I.Negative disc exploratio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nerve-root involvement in sixty-eight patients[J].J Bone Joint Surg(Am),1971,53:891-903
[3]張秀菊,夏冰,王晴文,等.介入治療肝癌患者的心理護理[J].醫學影像學雜志,2007,17(2):43l-432
[4]陳雷敏,伍少玲,金冬梅,等.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后遠期療效分析[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23(3):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