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1例早產兒臨床護理,總結護理要點,提高護理質量。
方法:1例孕30周早產兒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結果:孕30周早產兒健康出院。
結論:加強早產兒的護理可以提高存活率及生活質量。
關鍵詞:孕30周早產兒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08-01
早產兒又稱未成熟兒(pretem infant,premature infant)是指胎齡未滿37周,出生體重不足2500g,身長在46cm以下的活產嬰兒。早產兒身體各器官發育尚未成熟,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差,胎齡越小各種反應越差,免疫系統比足月兒差,病死率較高,是足月胎兒的20倍,主要死亡原因是窒息,肺透明膜病、顱內出血和感染。[1]
1臨床資料
患兒,男,30周早產,氣促、青紫、呻吟20分鐘。患兒系其母孕30﹢4周因胎膜早破2天順產出生,體重1500g,Apgar評分1-5-10分鐘均為8-9-9分,羊水清,胎盤、臍帶無異常。于20分鐘前(即生后)出現氣促、青紫、呻吟,病程中無發熱、抽搐、嗜睡,予以吸痰處理,以“30周早產兒”急轉入NICU。
2護理要點
2.1注意保暖。早產兒中樞發育不成熟,體溫調節功能差,易受外界環境影響而改變,故外界環境應恒定不宜波動過大。早產兒室溫度應保持在24℃—26℃、相對濕度55%-65%。體重越輕者,周圍環境溫度應越接近早產兒體溫。一般體重在1500~2000g者,暖箱溫度在30℃~32℃;體重在1000~1500g者,暖箱溫度在32℃~34℃;體重<1000g者,溫度宜在34℃~36℃;并根據日齡及體溫調整。早產兒的中性溫度一般在32℃~36℃。[2]
2.2預防感染。各種感染的預防對實行保護性隔離,是護理工作中極為重要的一環。①病室保持室內恒溫、恒濕及空氣新鮮,采用濕式清潔、紫外線消毒、開窗通風等方法每日消毒病室。②床單及使用物品及時更換。③為防止水生菌繁殖,使用閉式暖箱,堅持每周徹底消毒1次,暖箱內的蒸餾水每日更換,每天用消毒液毛巾擦拭暖箱,保證患兒有一個清潔舒適的環境。④早產兒的皮膚柔嫩,角質層很薄,受壓時間過長或受大小便等污物的刺激易破損引起感染。在病情許可的情況下應每天給患兒擦洗1次,尤其注意皮膚皺褶處的清潔,如患兒皮膚上胎脂較多,可用植物油或石蠟油輕輕擦去。堅持每2h翻身1次,并輕輕按摩受壓皮膚。⑤每日臍部護理,有炎性分泌物時,先用3%過氧化氫溶液清潔,再用75%乙醇擦凈。避免大小便污染。⑥尿布潮濕及時更換,每次換尿布時,先用溫水擦凈,再用護臀膏擦臀部,防止紅臀發生。⑦每次接觸嬰兒前,醫護人員必須嚴格消毒雙手,感染及帶菌者應調離早產兒室工作,避免交叉感染。⑧靜脈穿刺前后,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以免引起局部感染。
2.3精心喂養。早產兒更需要母乳喂養,因為早產母親的奶中所含各種營養物質和氨基酸較足月兒母乳多,能充分滿足早產兒的營養需求。而且早產母親的奶更利于早產兒的消化吸收,還能提高早產兒的免疫能力,對抗感染有很大作用。所以媽媽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適合喂養孩子,要想辦法讓孩子吃到母乳,或者想辦法讓孩子出院后吃到母乳。對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孩子,媽媽要按時擠奶(至少每3h擠一次),然后將擠來的奶喂嬰兒。用奶瓶喂奶時,奶頭孔眼不宜過大,否則乳汁流得太快,易引起嗆咳,甚至發生窒息。但奶頭孔眼也不宜太小,以免吸奶費力,引起疲勞。吸吮和吞咽能力差的早產兒,可使用套有橡膠管的滴管喂奶。喂養時要有耐心,喂完奶后,可讓嬰兒側臥,這樣即便是吐奶也不容易嗆咳,能避免嘔吐物吸入氣管,引起吸人性肺炎或窒息。對無法實行母乳喂養的,可選擇早產兒配方奶。有嚴重呼吸系統疾病并伴有胃排空延遲的患兒常采用持續胃管喂養,在使用該法時,必須保證胃管的正確位置,加強巡回觀察,并檢查胃殘余量。
2.4嬰兒撫觸。嬰兒撫觸是通過醫護人員或父母對嬰兒施以輕柔的愛撫。在國內及國外均已被證實可以提高患兒的生長及智力發育,可減少后遺癥,縮短住院時間。[3]撫觸給孩子帶來的觸覺上的刺激會在孩子大腦形成一種反射,這時孩子的眼睛、手腳跟著活動起來,當這種腦細胞之間的聯系和活動較多時,就促進了孩子智力的發育。還有一個好處是孩子可以減少哭鬧,可以更好地睡眠。而腹部的按摩,可以使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強。撫觸要確保房間的溫度適當,一般保持在20-30℃,另外選擇合適的時間,一般選在寶寶吃飽后1—2h清醒時為佳,不要選在吃飽后、饑餓時或想睡時。
3體會
早產兒適應能力差,抵抗力差,由于新生兒在母體內,突然轉變為獨立生活,機體內外環境在短時間內發生了一系列的巨大變化,兼之各種生活機能尚未成熟,各種外界不良因素都容易影響他們的健康。因此,對早產兒的護理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做到對早產兒進行密切的觀察,精心的護理,合理喂養,嚴格的消毒隔離,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預防感染,無為患兒提供一個安全有效地環境,提高早產兒成活率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29
[2]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68—70
[3]覃桂榮.撫觸對嬰兒社會適應能力影響的研究.護理研究,2005,19(2):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