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靜脈輸液是臨床上一種最重要的治療手段[1],也是最基本、最常見的護理技術,以發揮療效迅速在各種給藥途徑中占重要位置。及時、正確的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尤為重要。
關鍵詞:靜脈輸液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12-01
靜脈輸液是臨床上一種最重要的治療手段,也是最基本、最常見的護理技術,以發揮療效迅速在各種給藥途徑中占重要位置。為了消除病人在輸液過程中焦慮、恐懼感,也為了提高病人的滿意度減少醫療投訴,及時、正確的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尤為重要。
1靜脈輸液
1.1血管的選擇。我科處置全院除住院病人外的輸液治療,臨時輸液及長期輸液均有,無年齡限制。臨時輸液者一般選擇位置較好易穿刺成功的靜脈。長期輸液的、老年、嬰幼兒患者,應有計劃性、合理性地保護靜脈,由遠心端小靜脈開始,選擇彈性好、回流通暢、便于固定及觀察的部位,采用交替注射法,以便使損傷的血管得以修復。禁選擇循環差硬化、感染、受損的靜脈進行穿刺。
1.2針頭的選擇。根據病人情況及輸入藥物選擇針頭。針頭越細、斜面越短對血管及皮膚的損傷就越小,越利于保護血管。一般選用5.5#、7#頭皮針,如輸入蛋白、血制品則選用9號頭皮針。或根據病人情況選擇針頭,如小兒、老年人、長期輸液患者一般選擇5號半頭皮針,成人、青壯年則選擇7號頭皮針。
1.3穿刺的技巧。穿刺時嚴格無菌操作。一般進針角度15~30°,根據病人血管情況調整進針角度,血管細且脆性度大進針時應減小些,破皮后沿靜脈向前走一點再進血管(病人疼痛感較大),如患者血管較粗進針時應加大角度(35~40°[2]),快速準確破皮直接進入血管(病人疼痛感較輕)。若天氣寒冷時,患者手部血管收縮明顯,勿盲目穿刺,應為患者準備暖手設施,如暖水袋,暖手5—10min后再選擇穿刺血管,此時血管充盈度[3]較前明顯。
1.4輸入特殊藥物對血管的護理。輸入對刺血管激性強的藥液時,輸液速度應減慢(要求快速靜點藥物除外),可用熱水袋熱敷為血管加溫,28℃左右[4]。如遇輸化療藥物患者,應先用不含藥物的液體進行穿刺,確保針頭完全在血管內無滲液的情況下再加入化療藥物。操作前先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藥物的特殊性,使其了解保護血管的必要性,以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
1.5拔針的護理。迅速拔針迅速按壓穿刺點,動作要連貫,按壓時間不少3min。按壓面積不要局限在穿刺點上,因為穿刺點不一定與進血管點重疊,所以按壓面積應稍大一點,以免皮下淤血。按壓時不要揉穿刺點局部,防止以免穿刺點淤血。同時囑患者盡量使穿刺點高于心臟,通過重力作用,減少局部淤血[5]。
1.6液體外滲的護理。24小時內穿刺局部冷敷,24小時后局部熱敷。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縮,減輕局部水腫及藥物擴散,還可使局部神經末梢敏感度降低[6]從而減輕局部疼痛感。為避免液體外滲,護士應加強巡視,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藥物濕敷,紗布浸33%硫酸鎂溶液,如意黃金散調成糊狀敷于外滲部位,濕敷面積要大于外滲區2-3cm。如患者自感外滲部位有燒灼感時禁任何方式的熱敷。
2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的文化程度、社會背景、語言、接受能力、認知能力的差異性,護士應在治療前和治療過程中主動講解輸液目的、所用藥物、注意事項,這樣不僅可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又可以使患者了解相關的專業知識,既取得了患者配合的主動性,又消除了患者緊張、焦慮的心理。以達到減輕患者痛苦及提高護理工作效率的目的[5],也大大提高了患者滿意度,減少了醫療投訴。
參考文獻
[1]鄭秀芳.長期靜脈輸液與血管保護方法的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08,6(13),153-154
[2]張壓力,王如欣.對長期輸液患者血管的護理干預[J].現代護理,2010,7(1),121-122
[3]萬珍蘭,黃亞玲.門診老年病人靜脈輸注保護血管的護理[J].家庭護士,2008,6(8),2118-2119
[4]孔祥霞,趙紅霞.長期輸液者靜脈血管保護方法的探討[J].《中國保健》醫學研究版,2008,16(29),1507-1508
[5]石慧梅,許雪琴.長期靜脈輸液者血管的選擇和保護方法的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08,3(35),199-200
[6]李群英.長期輸液患者的靜脈保護[J].廣州醫藥,2008,39(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