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12-01
患兒,男,36w出生,20天。因新生兒肺炎收入院。入院后第5天因外周靜脈穿刺困難給予行左側股靜脈留置針。24h發現患兒左下肢紅腫、壓無凹陷,皮溫較右腿偏低。彩超示左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靜脈壁損傷、血流緩慢和血液呈高凝狀態是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分析該患兒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有:
(1)新生兒為早產兒,凝血機制功能差,而肺炎宜造成缺氧、酸中毒致血液粘稠度增高。
(2)因曾多次穿刺該靜脈留取血標本造成血管壁損傷后,內膜下層及膠原裸露,激活血小板釋放多種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啟動內源性凝血系統,同時靜脈壁電荷改變,導致血小板聚集、粘附。
(3)因家長害怕留置針脫出,使患兒該側下肢長時間處于完全制動狀態,血流緩慢,形成渦流,致血栓形成。
護理:
(1)將患兒患肢抬高,制動,給予按摩。
(2)遵醫囑應用溶栓藥物。
(3)局部性紅外線照射30分鐘,每日兩次。
(4)50%硫酸鎂濕敷。
(5)加強患兒的喂養,保證大小便的次數,防止脫水,血液更加高凝。
(6)做好家長的心理安撫工作,爭取積極配合。
小結:
(1)留置針盡量選用粗、直、彈性好、無靜脈瓣的外周靜脈。
(2)股靜脈留置后該側肢體不能完全制動,可給予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
(3)避免多次穿刺損傷靜脈后再留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