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炎癥和壞死病變為主的一組傳染病。臨床上以疲乏,食欲減退,肝腫大,肝功能異常為主要表現,部分病例可出現黃疸,無癥狀感染者常見。加強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護理可以讓患者更好地配合,可有效防止疾病傳播,而且對于治療康復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的:通過對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臨床護理,發現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的護理問題,并及時解決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
方法:對8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進行臨床調查,在抗病毒保肝治療的同時給予全面護理。
結果:針對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同情況,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方法,使病毒性肝炎患者積極接受治療,病情得到了控制。
結論:加強護理讓患者予以配合,可有效防止疾病傳播,而且對于治療康復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病毒性肝炎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18-02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炎癥和壞死病變為主的一組傳染病。臨床上以疲乏,食欲減退,肝腫大,肝功能異常為主要表現,部分病例可出現黃疸,無癥狀感染者常見。加強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護理可以讓患者更好地配合,可有效防止疾病傳播,而且對于治療康復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院感染疾病科于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對8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給予臨床全面護理,針對患者存在的護理問題,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使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所有病例均為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感染疾病科就醫治療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共86例,男50例,女36例;年齡21~75歲,平均46.5歲,病程3個月~1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第七版內科學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1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3例,其他類型肝炎12例。
2護理方法
2.1心理護理。由于病毒性肝炎為傳染性疾病,患者對病毒性肝炎的預后、生活方式等存在恐懼感和絕望,易產生緊張、焦慮、悲觀的情緒,護士應多關心病人,以熱情、親切的態度與病人溝通。了解其思想狀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護理,醫護人員應多講解肝炎的一般知識,使患者對自己的疾病有全面正確的認識,消除思想顧慮,增強治療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2臨床護理。干擾素是目前治療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藥物之一,但是干擾素也會使患者出現很多不良反應,患者用藥后進行密切觀察,及時護理患者用藥后出現的不良反應。
2.2.1發熱護理。大多數患者在用藥初期會出現發熱癥狀,發熱時間少數1~2天,多數持續1周,患者一般均能耐受,體溫不超過38℃可以無需處理,癥狀在3~4小時后自動緩解消失。體溫超過39℃時要對癥處理,可使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必要時給予患者肌注安痛定;讓患者多喝糖水或鹽水,以保證體內充足的水份和熱量。首次應用干擾素半小時前,可以采取預防性用藥預防措施[2]:給患者服用適量去痛片或消炎痛,能減輕患者因使用干擾素引發的發熱、頭痛等不適癥狀;應掌握干擾素肌肉注射的最佳時間,可以減輕患者的不良反應,如可選在患者晚間入睡前1小時注射。
2.2.2血象異常護理。血象異常多表現為血小板減少或白細胞降低,用藥前應首先進行血常規檢查,如患者治療前白細胞或血小板水平就偏低,不宜馬上應用干擾素,應先糾正血象至正常后再考慮用藥.在治療中對患者的血象情況應定期復查,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查找原因,對癥治療(如服用升白細胞藥),若出現血象持續降低時,應停藥觀察。
2.3生活護理。病毒肝炎病人應注意休息。對于急性期的病人應臥床休息,以增加肝臟的血流量,改善肝臟的供氧量,促進壞死肝細胞的恢復。在病情明顯好轉后逐漸增加活動量,但以不感覺疲乏為標準,這對消化和吸收都有好處。對慢性肝炎病人不能強調絕對臥床休息,做到適當的休息和恰當的活動相結合,保持8小時的正常睡眠。病情穩定者,可以從事一些輕體力工作,癥狀完全消失和肝功能正常2個月后可恢復正常工作,但生活要有規律,不宜過度勞累。
飲食護理。病毒性肝炎病人應進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隨著病情的好轉,逐漸增加蛋白質和脂肪,以利肝細胞修復再生。每天需要90—100克蛋白質,可吃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豆類、牛、羊、豬的瘦肉,雞肉、蛋類等,但不要強調高蛋白質,攝入蛋白質一定要適量,同時一定要搭配好動植物蛋白質,還要食入充足的蔬菜和瓜果。肝炎病人不應禁忌脂肪類吸收食物,脂肪能幫助消化吸收多種維生素,只要病人沒有厭油的反應,就不要禁忌脂肪類食物;肝炎病人過多吃糖會加重胰腺的負擔,引發糖尿病,甚至造成脂肪肝,因此,要避免過多糖的攝入。
3結果
通過護理后8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疾病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患者治療疾病意識明顯提高,癥狀減輕,使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質量。
4討論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炎癥和壞死病變為主的一組傳染病。了解病毒性肝炎護理常規讓患者予以配合,可有效防止疾病傳播,而且對于治療康復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前,臨床對多數病毒性肝炎的治療仍停留在對癥治療及治療并發癥,所以對病毒性肝炎預防優于治療,為加強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現對病毒性肝炎患者健康教育需求進行分析,故心理護理在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中無疑起著重要作用。護理工作者應滿足患者的心理需要,穩定患者情緒,緩解其心理壓力和心理應激,調節其情緒變化,幫助患者增強適應能力,使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最佳心理狀態下主動地接受治療,在抗病毒保肝治療的同時給予全面護理,針對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的護理問題,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使病毒性肝炎患者積極接受治療,病情得到了控制,從而獲得最好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劉秀華.病毒性肝炎不同時期的心理及心理護理[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04
[2]李洪權,劉英,李輝.干擾素抗病毒機制及其抗病毒性肝炎中的作用[J].中國公共衛生,2005,21(7):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