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研究住院出血性患者親自參與的護理工作,闡述各種護理措施在治療出血性休克的臨床應用,使大家認識到采取積極正確的護理措施,對于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方法:通過對本院30例出血性休克患者實施各種有效的護理,總結分析上述患者在護理治療過程中的臨床表現,觀察治療后患者癥狀的臨床改善。
結果:29例病人治愈出院,1例病人因到醫院時已無脈搏、血壓、心跳,搶救無效死亡。
結論:通過迅速補充有效循環血量,消除感染灶,糾正酸中毒等護理措施,有效的降低了出血性休克的病死率。
關鍵詞:出血性休克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20-01
出血性休克是過度的內部或外部血液流失,導致有效循環血量減低,組織器官微循環灌流嚴重不足,導致細胞損傷和器官功能障礙的病理過程。見于外傷大出血,胃潰瘍出血,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及產后大出血,如快速失血超過總血量的20%以上即可引起休克。臨床表現為循環衰竭;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若治療不及時可引發重要器官不可逆性損傷,嚴重威脅病人生命安全。因此正確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措施是控制出血性休克并發癥的重要關鍵。為探討各種護理措施在治療出血性休克的臨床應用。我院選擇了2009年2月—2011年3月的30例出血性休克病人,經過我院的密切觀察,積極治療與護理,病人得到了有效的救治。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我院選擇了2009年2月—2011年3月的30例出血性休克病人,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齡在24歲~51歲之間,平均年齡46歲。根據血流動力學特點分類,低排高阻型休克17例,高排低阻型休克13例。提示低排高阻型休克見于出血休克晚期,而高排低阻型休克見于出血性休克的早期。
1.2方法。護理體會:判斷出血性休克的時期,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這對出血性休克的緊急治療十分重要[1]。①微循環缺血性缺氧期又稱代償期。此期患者微循環特點:微循環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組織呈現缺血缺氧狀態。患者表現面色蒼白,四肢濕冷,尿量減少,心率增快,脈搏細速,血壓可驟降,煩躁不安,但神志清楚。此期患者應盡早消除休克的病因,及時補充血容量,解除微血管的痙攣,增加組織血流灌注,防止休克進一步發展。②微循環淤血性缺氧期又稱可逆性失代償期。此期患者微循環特點:微循環灌多少流,灌大于流,血液瘀滯,組織呈淤血缺氧狀態。患者表現面色發紺或花斑,心搏無力,心音低鈍,脈搏細速,少尿或無尿,神志淡漠或昏迷,動脈血壓進行性降低。此期患者應積極輸血,給氧治療:③微循環衰竭期(難治期),此期患者微循環血流停止,不灌不流,后期可見微循環出血。臨床表現:循環衰竭,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護理:①基礎護理:頭部置冰枕、冰帽,減輕患者痛疼。頭和軀干抬高10-15°,腳高20°,采取仰臥位,以增加血液循環的流動,使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增加,注意患者不可活動,避免過多的搬動。②保持氣道通暢,并吸氧治療。清除口、鼻腔分泌物(肺部堵塞或呼吸困難者應氣管插管),保持氣道通暢。待氣道通暢后進行高流量鼻導管(純氧15—25ml,使氧分壓在8kpa以上,流量在4—10L/min[2])給氧或面罩機器呼吸(血氧飽和度在90%—98%并間斷式給氧,防止造成氧過多)。在上述給氧的同時可應用添加酒精,酒精泡沫的破裂有利于呼吸道的通暢。③注意環境溫度;體表溫度降低時應注意保暖,但不可過度增加溫度,以免血管擴張導致,微循環障礙的進一步加重。④檢測生命體征及尿量。嚴密觀察呼吸,定時測體溫。注意異常體征。如面色發紺,暗示組織缺氧,應給予氧治療。煩躁不安,暗示缺血(缺血反射性興奮中樞神經系統),應及時補血。早期患者一般平均30min測量一次血壓。晚期患者10min檢測一次。血壓和脈搏應隨時進行測量。放置導尿管,準確記錄出入量,每小時尿量,一小時記錄一次,以了解腎功能障礙的程度。⑤控制出血,及時補血;對出血部位及時止血,防止流血過多,造成組織灌流量不足;如止血帶,纖維內鏡止血,手術止血等[3]。在補血上應堅持需多少補多少。對于早期患者首先輸入電解質液,輸液量在2000ml/24h以上,但最高輸入5500ml,電解質液中膠體與晶體的比是1∶3;使血壓保持穩定[4];輸血時應同步檢測中心靜脈壓和肺動脈鍥入壓以精確得知道輸血流量。一般中心靜脈壓控制在12cmH2O以下,肺動脈鍥入壓控制在10mmHg左右。⑥糾正酸中毒。臨床上根據酸中毒的程度補充堿性藥物。⑦合理應用血管活性劑。可分為縮血管藥物和擴血管藥物。臨床上通過辨別休克的不同時期應用不同血管活性劑,達到促進微循環的目的。⑧心理護理,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結果
29例病人經護理治療后,血液循環恢復正常,血壓恢復,尿量增多,尿比重恢復正常。全部康復出院。1例病人因到醫院時已無脈搏、血壓、心跳,搶救無效死亡。
3討論
由于出血性休克時微循環的障礙,若不及時治療可引發重要器官不可逆性損傷,因此要針對出血原因實施正確的護理治療方針。做到及時處理,迅速止血、補充血容量,糾正失血性休克,防治感染。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
參考文獻
[1]王基,金鴻賓.創傷急救中的VIP程序[J].創傷雜志,1987,3(2):120-121
[2]蘭靜,韓秀玲,葛利麗,等.產后出血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當代醫學,2009,15(7):115
[3]沈建慶,丁焱,周立剛,等.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體復蘇的療效評價[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02,29(4):29-30,33
[4]王彥.限制性液體復蘇研究新進展[J].醫學研究雜志,2007,36(10):82-83
[5]方國美.創傷失血性休克患者限制性液體復蘇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3):120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