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28-01
腸梗阻是指腸內容物由于各種原因不能正常運行、順利通過腸道,是常見的外科急腹癥之一[1],同時也是疑難病,臨床治療棘手,腸梗阻對機體穩態危害性大,病情發展迅速,死亡率較高,約為5%~10%,若在發生腸絞窄,死亡率可上升到10%~20%,因此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是治療腸梗阻的關鍵環節。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了腸梗阻患者62例,在行胃腸減壓等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從胃管注入76%泛影葡胺100mL,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了腸梗阻患者62例,其中男44例,女18例,年齡34~78歲,平均年齡56歲,均有腹痛、腹脹、嘔吐、停止排氣排便等癥狀,臨床表現和腹部平片均符合腸梗阻的診斷。
1.2治療方法。在禁食,胃腸減壓,灌腸,全身應用廣譜抗生素,腸外營養,補液及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等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經胃管注入76%泛影葡胺100mL,2次/d,注藥后夾管3h,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每隔6~8h拍腹部平片評價療效。觀察時間不超過48h,若不能緩解或有進行性加重的趨勢,則應立即行剖腹探查。
1.3結果。保守治療成功55例,中轉手術7例,手術率11%,均已腸梗阻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進食后無癥狀出院。
2護理措施
2.1心理護理。良好的護患關系,能明顯提高護患之間的合作程度,提高患者對護囑和醫囑的依從性,爭取患者在醫療護理活動中的配合,從而有利于診斷、治療、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2]。由于患者發病突然,極度痛苦,容易產生緊張、煩躁、焦慮、恐懼等心理變化,因此醫護人員應多關心體貼患者,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的心理支持和疏導,與患者建立有效溝通,向患者介紹病房環境,主管醫生及主管護士,幫助患者盡快熟悉病房環境,耐心細致的做好解釋安慰工作,最大程度的減少患者的不適感,以增強其對治療及護理的信心。
2.2飲食護理。腸梗阻患者應禁食、禁水,待排氣、排便、腹脹消失,拔除胃管12h后可進少量流質飲食,忌食易產氣的豆類、甜食、牛奶等,以免引起腸脹氣,48h后可試進半流質飲食,進食要定時定量、規律,清淡為主,循序漸進,應由流質、半流質,逐漸改為普食,切忌暴飲暴食。
2.3有效的胃腸減壓。胃腸減壓是治療腸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以減輕患者腹痛、腹脹,防止腸管膨脹過度。因放置胃管過程較難受,因此要向患者耐心解釋,介紹治療的目的、作用及配合方法,使患者接受,取得合作。放置胃管時動作要輕柔,囑患者做吞咽動作,如出現嗆咳、呼吸困難、發紺時,則可能誤入氣管應立即拔除。保持胃管引流通暢,每日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及量,若發現有血性液,應考慮有絞窄性腸梗阻的可能,及時報告醫生,配合處理。若患者嘔吐,囑其坐起或頭偏向一側,以免誤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及時清理口腔內嘔吐物,保持口腔清潔,并觀察記錄嘔吐物的顏色、性狀和量。
2.4病情觀察。定時測量記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經胃管注入76%泛影葡胺后嚴密觀察患者腹痛的部位及性質,詢問患者有無腹痛減輕、腹脹緩解,生命體征平穩可取半坐臥位,可使膈肌下降減輕腹脹。若經胃管注入76%泛影葡胺24h見造影劑進入結腸,48h腸梗阻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則為梗阻完全解除。觀察時間不超過48h,若梗阻癥狀和體征不能緩解或有進行性加重,應考慮有絞窄性腸梗阻的可能,應立即行手術治療,積極做好術前準備。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泛影葡胺時可引起低血容量、電解質紊亂、腸粘膜應激性損害、腸梗阻加重等不良后果,因此護士要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液體量,觀察水、電解質失衡糾正情況,結合血清電解質和血氣分析結果合理安排輸液種類及輸液量,保證輸液通暢,及時補液,以維持必要的營養,保證電解質的平衡。
2.5健康教育。囑患者注意飲食衛生,不食不潔凈的食物,不暴飲暴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進食后不做劇烈運動,保持大便通暢,老年便秘者應及時給予緩瀉劑,必要時灌腸,促進排便。出院后若有腹痛等不適,及時前來醫院就診。
3小結
泛影葡胺是高滲水溶液[3],滲透壓為1900m0sm/L,6倍于細胞外液濃度,其高滲作用可將組織間和血管內的液體轉移到腸腔,使腸內容物稀釋,梗阻近端腸管擴張,刺激小腸蠕動,增加腸梗阻的壓力梯度,稀釋腸內容物使其易通過梗阻部位,還可減輕腸壁水腫,促進腸梗阻緩解。泛影葡胺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還可以降低由于手術延誤造成的并發癥的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有效提高了腸梗阻保守治療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郭書若,程凱,宋文華,等.結腸癌合并急性腸梗阻34例外科治療評價[J].淮海醫藥,2010,28(1(:17-18
[2]李小寒.護理中的人際溝通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8
[3]國家基本藥物領導小組編.國家基本用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