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循證護理(EBN)是近幾年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護理工作理念,即以有價值的,可信的科學研究結果為證據。提出問題、尋找實證、用實證對病人實施最佳護理,筆者統計本院2011年6月-12月作胃鏡檢查患者4846例,實施循征護理,讓他們更好地配合檢查,安全成功率100%,無一例意外,無一差錯、糾紛。
關鍵詞:循證護理貫穿胃鏡檢查整體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49-01
循證護理(Evidence-based.nvrsing,EBN)是循證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系近幾年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護理工作理念,即以有價值的,可信的科學研究結果為證據,提出問題,尋找實證,用實證對病人實施最佳護理,其核心是強調實證。而作胃鏡檢查時也有一定的危險性和不可預料性,特別是插胃管時患者惡心、嘔吐、個別患者甚至出現休克癥狀等,術前做好護患溝通,以循證護理理念消除患者顧慮及恐懼心理,是作好胃鏡檢查的關鍵。筆者統計了2011年6月1日—12月1日共作胃鏡檢查4846例均安全通過,現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本組4846例胃鏡檢查患者中,男3017例,女1829例,男與女比例為62.3∶37.7,年齡最大的77歲,最小的18歲,平均年齡48.2歲,其中作無痛胃鏡3976例,占82%,非無痛胃鏡870例,占18%。
2確定問題
在作胃鏡檢查前,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患者的心理狀況,大部分患者害怕胃管插入口腔后惡心、嘔吐,擔心胃本身有病,那么粗的胃管插入后又再損傷食管及胃黏膜是雪上加霜,還有顧慮特別重的,認為做無痛胃鏡要打全麻,萬一麻醉過量變成植物人怎么辦,更有甚者認為麻醉過量永不生還等等。
3循證
根據患者的種種顧慮,進行系統的文獻檢索,制定有效的循證護理計劃,再對此計劃的實用性進行分析評價,并與臨床相結合,確定循證護理計劃并實施。
4循證護理
4.1術前護理。
①心理干預: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關心體貼病人,耐心聽取病人的意見和要求,向病人介紹手術醫生及麻醉醫生的操作水平,消除患者的緊張心理,使患者對此項檢查充滿信心,認識到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態的重要性,愉快地配合檢查。
②認知干預:詳細收集資料,了解病人病史,做好解釋工作,向病人解釋作胃鏡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如何配合可以避免不良反應等,加強語言的藝術性,鼓勵病人及家屬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③行為干預:心理學家普遍認為讓病人傾訴是解決心理問題的關鍵,護理人員鼓勵病人傾訴,特別是男性病人,要讓其適時發泄自己被疾病困擾的壓抑情感,在病人情緒低落時主動關心、安慰、照顧他們,鼓勵他們說出內心感受,以減輕焦慮情緒,配合檢查。
④情緒干預:以心身醫學的觀點給病人講解情緒與疾病及其所產生癥狀的關系,讓病人了解復雜情緒是影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對病人表現出的煩燥、易怒、焦慮給予同情、理解、鼓勵和安慰、安排病人和心理狀況較好的同類病人交談,從同伴那里找到精神寄托,建立信心。
4.2術中護理。①建立靜脈通路,患者進入胃鏡室后,首先建立一條靜脈通路,正常點滴后通知麻醉醫生用藥。②手術體位:取左側側臥位,肩下墊一軟枕。③保持室溫:胃鏡室內保持23-24℃,如天氣氣溫過低需對輸液的液體進行加溫。④術中協助:患者經麻醉醫生用藥“熟睡”后,通知醫生插胃管,醫生插胃管過程中,遇有非無痛胃鏡者,協助醫生扶幫好患者手腳,疏導患者配合操作,直到操作完畢。
4.3術后護理。胃鏡手術結束后,囑咐患者兩小時內勿進飲食,兩小時后漸進溫流汁飲食,對做無痛胃鏡的患者囑其勿立即離開醫院,靜坐半小時以上,觀察無特殊變化再回家。
5結果
對本組4846例作胃鏡檢查的患者,經實施循證護理計劃后,病人的焦慮、緊張、恐懼心理得到有效緩解,幫助他(她)們緩解心理壓力,正確引導病人,使其更好地配合檢查,獲得良好的效果,安全成功率100%,無一例發生例外,無一例差錯、糾紛。
6體會
在循證護理的過程中,我們慎重、準確、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據,結合個人專業技能和多年的臨床經驗,考慮病人的愿望實施護理,通過護理問題與循證護理有機結合,對患者實施系統的有效的循證護理。
應用循證護理,促進了我們自覺、主動學習,在實踐中求問題,及時吸取現代化醫學護理信息,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循證依據,針對性、有效性、科學性地提出護理措施,改變了以往的經驗和感覺為主的習慣和行為,提高了觀察力、判斷力、理解力,解決問題的工作能力和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促進了個人素質的提高,使護理實現更科學、為患者提供的服務更快捷和人性化,從而提高整體護理的水平。
7討論
循證護理(EBN)意為“遵循證據的護理學”,即以有價值的,可信的研究結果為證據,提出問題、尋找實證、制定程序,從而開展護理工作。EBN打破了我們傳統的護理和工作模式,要求我們每次臨床實踐都要有科學的研究證據做指導。
循證護理強調以實證為基礎的護理,以臨床中的實際問題為出發點,將科學結果與臨床專業知識和經驗,病人的需求相結合,促進直接經驗和間接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現在普遍只重視實證,忽略了從業人員的技能和病人的個體條件。整體護理的中心理念就是以病人為中心,從病人的實際情況出發,這樣也是循證護理的基本出發點,如果只注重傳統化的所謂最佳行為,就是忽視個體化的護理。
評價實證的最佳證據,還包括價格成本因素,醫療科學的快速發展,醫療需求,醫療成本,藥品價格不斷提高,導致社會上看病貴的問題日益突出,明確患者是最終的受益者,運用循證護理的理論將科學與技術結合起來,在制定醫護方案時或實施時,按照優質、高效、低能的原則遴選開展。
循證護理實踐為五個步驟→確實擬解決的具體臨床問題→檢索現有的最好的臨床研究證據→評價研究證據的真實性、臨床重要性→應研究的證據并結合臨床專業知識,病人的選擇解決臨床問題,指導醫療決策→評價實踐后的效果,進一步提高。
總之,循證護理提高了護士的決斷力、觀察力、科研能力及工作技能,更新并完善了護理人員的知識水平。
參考文獻
[1]何克芝.循證護理的理論與實踐.護理學雜志,2002,12,945—947。
[2]李文清.改進分級護理制度以減少護患糾紛的探討.中華護理雜志,21007,42(3)266-267
[3]姜海寧.護理發展新趨勢循證護理.護理研究,2005(4)271
[4]姜安麗.新編護理學基礎.第五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17),37
[5]馬麗,馬健.循證護理的研究進展.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6),6313—6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