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胎膜早破是指在臨產前胎膜自然破裂。
探討:胎膜早破對母親及胎兒都有極高的危險及采取的護理措施。
方法:嚴密監測胎兒情況、預防臍帶脫垂、積極預防感染、健康教育等。
結論:胎膜早破發生后,對母親及胎兒都有極高的危險,可導致一系列嚴重的母嬰并發癥,因此加強產前保健和孕期衛生知識教育,積極預防和治療下生殖道感染,健康教育可降低胎膜早破引起的孕產婦圍產兒發病率,講解胎膜早破對母嬰的影響,避免不良心理因素及環境刺激,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順利完成分娩,以確保母嬰安全。
關鍵詞:原因預防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50-01
胎膜早破是造成早產的重要因素,在早產中約有1/3并發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對胎兒影響較大,早期破水后,母親面臨的威脅為早產(子宮頸尚未準備好的)、宮內感染、產褥感染。胎兒因吸入感染的羊水可發生胎兒性肺炎、另外臍帶脫垂發生機會增加,使圍產兒死亡率增加。所以,做好護理工作非常重要。
臨產前破膜者稱胎膜早破。胎膜早破是產科臨床常見的產前并發癥。胎膜具有保持羊水和保護胎兒的功能。胎膜早破可引起一系列產科并發癥,危害母兒安全,因此防止胎膜早破的發生及做好胎膜早破的護理至關重要。只有熟悉胎膜早破的病因才能采取適合的措施有效的預防其發生。
1胎膜早破的原因
1.1創傷。妊娠晚期盆腔檢查,剝膜引產,羊膜腔多次穿刺失敗及性交都可能引起胎膜早破。
1.2子宮頸機能不全。子宮頸機能不全是指子宮頸內口大于正常,同時宮頸峽部也呈缺弦狀,是妊娠中期發生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此時宮頸內口不能承受妊娠子宮內容物的壓力而被動擴張,胎膜失去宮頸的支持作用,加之子宮內容物重力的作用胎囊逐漸突出向宮頸口方向,當其受壓達到一定程度時即出現胎膜破裂。
1.3感染。以往認為胎膜早破的感染是繼發于胎膜破裂之后,由陰道或宮頸內微生物上行性感染所致,但近年來的許多資料證明感染也是胎膜早破的重要發病因素。
1.4骨盆、胎位異常以及頭盆不稱為引起胎膜早破的常見因素,骨盆狹窄時常出現胎位異常或頭盆不稱。
1.5其它。胎膜結構發育異常及孕婦的營養和膳食與胎膜早破有一定關系。
2胎膜早破的預防
2.1孕育宣傳教育。營養不良的孕婦易發生胎膜早破,應指導孕婦合理膳食進富含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食物,如:魚、蛋、瘦肉、動物肝臟、豆制品及新鮮蔬菜和水果等。
2.2定期產前檢查、糾正胎位不正。對于臀先露者于孕30周左右采取膝胸臥位、針灸糾正胎位可減少胎膜早破的發生。雙胎、羊水過多除避免重體力勞動,多臥床休息外,可采用中藥治療羊水過多。
2.3防止腹部外傷。避免陰道檢查,孕晚期禁止性交,注意產前衛生保健,可減少胎膜早破的發生。
2.4宮頸松弛患者,可在非孕期修補或在孕14~16周左右進行宮頸環扎術。
2.5預防性應用抗生素。胎膜早破>24小時,絨毛膜羊膜炎的發生率為3.0%~25.0%,破膜后6小時內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預防感染可減少母兒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
2.6胎膜早破終止妊娠的時間。足月胎膜早破(>36周)原則上應盡快終止妊娠。破膜后觀察24小時,如未自然臨產,應引進。對于未足月胎膜早破者,因母兒感染率遠遠超過早產兒的并發癥,建議取陰道后穹窿羊水測定磷脂酰甘油,若胎肺成熟應終止妊娠。孕32~35周胎膜早破者,胎兒出生后存活力較強,以引產為宜。胎齡在32孕周以下,如無宮內感染,無胎兒宮內窘迫,可預防性應用抗生素,肌注地塞米松10mg,每日二次持續2天以促胎肺成熟。如能期待48小時以上加之由于胎膜破裂對胎兒的應激作用,可促進胎肺表面活性物質的產生,從而降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生率。孕28周以下胎膜早破,由于胎齡過小,胎兒存活率很低,除有個別期待療法得到活嬰的報道外,一般應以終止妊娠為宜。如出現感染象征,則不論胎齡大小,均應終止妊娠,盡早結束分娩。
2.7胎膜早破孕婦臨產前應加強胎心率的監護,使用產程圖監護產程,胎膜早破易發生胎兒宮內窘迫。臨產后應常規吸氧,臥床待產,以防止宮縮時臍帶脫垂,出現胎兒宮內窘迫象征。如胎兒出生后能存活,應立即剖宮產結束分娩。
2.8胎膜早破產婦,產后應常規給抗生素和子宮收縮劑預防產后急性子宮內膜炎。如有產后感染應積極治療,并作宮腔培養和藥物試驗。
小結:胎膜早破是產科常見的并發癥,并常與早產有關,為保障母兒健康,應積極防治胎膜早破并做好護理,以降低母兒的病率和病死率。
3胎膜早破的護理
3.1減輕焦慮、配合治療。向孕婦及家屬說明目前的情況,以及醫護人員采取處理措施的目的意義,指導配合治療與監護,協助孕婦做好各種生活護理,減輕焦慮。
3.2防止臍帶脫垂促進圍生兒健康。胎膜已破臍帶隨羊水從胎先露部與骨盆入口的空隙處脫出于子宮頸外口,降至陰道甚至外陰者,稱臍帶脫垂。
3.2.1破膜后立即肛查或陰道檢查,了解先露高低,宮口情況,及有無臍帶脫垂。
3.2.2宮口未開全,先露未入盆,應立即臥床并抬高臀部側臥位,禁灌腸。
3.2.3及時聽取胎心音,并進行嚴密監護。
3.2.4一旦發現臍帶脫垂者,宮口未開全應立即氧氣吸入,在胸膝臥位下帶無菌手套將臍帶送回宮腔,做好即行剖宮產準備,宮口開全,應協助立即助產。
3.3監測母體與胎兒的健康狀況。監測孕婦的生命體征,白細胞計數及羊水性質,以確知是否受感染。檢查胎位及先露部高低,盡量減少施行陰道內診,以減少感染和早產的機會。使用監護儀監測宮縮及胎心率,注意有無胎兒宮內窘迫或臍帶受壓的特殊胎心率出現。
3.4防感染。
3.4.1保持外陰清潔,每日2次外陰擦洗,并勤換消毒衛生墊。
3.4.2觀察羊水量、性質、顏色、氣味,注意是否混有胎糞,尤其是頭先露者。
3.4.3觀察體溫變化,每日測體溫4次,若體溫上升,白細胞計數升高,血清C-反應蛋白升高,均提示宮內感染,應及早處理。
3.4.4絕對臥床休息,盡量少做肛查或陰道檢查,必要時必須在無菌下進行。
3.4.5破膜超過12小時,可考慮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超過24小時尚未臨產,應按醫囑給予引產。
4總結
胎膜早破對妊娠和分娩均造成不利影響,可導致早產及增加圍生兒死亡率,增加孕產婦宮內感染率和產褥感染率。向孕婦講解胎膜早破的原因,及對母兒的影響,分析孕婦目前的狀況,使孕婦積極參與治療護理。通過積極的治療與護理使母兒生命安全,防止宮腔感染、胎兒窘迫與臍帶脫垂等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陳忠法.胎膜早期破裂的原為及后果[J].國外醫學.婦產科學分冊,1981年01期
[2]吳集成.胎膜早破的若干問題[J].華中醫學雜志,198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