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胃癌術胃癱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54-01
術后胃癱綜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在手術后出現的一種以胃流出道非機械性梗阻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其特征為胃排空遲緩,其原因是正常胃調控功能異常。多見于腹部手術,尤以胃和胰腺術后多見,據文獻報道婦科手術、食管手術以及心肺移植術均可出現,近年來發生有上升趨勢[1,2]。PGS主要表現為術后開始進食的1~2d或由流質飲食向半流質飲食過渡時,餐后上腹部疼痛、飽脹、惡心、嘔吐、食欲下降和體質量減輕等,可持續數周甚至數年。輔助胃鏡、口服或胃管注入消化道稀鋇、泛影葡胺檢查,可見胃液潴溜、胃無蠕動或蠕動減弱,吻合口水腫、炎性反應,造影劑在胃內潴留,但部分造影劑或胃鏡仍可通過吻合口,不存在機械性梗阻。PGS的發生使患者術后營養攝取出現障礙,導致恢復時間延長或誘發其他并發癥,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大多文獻報道,胃癱病人一般于3~4周可恢復,極少超過4周。針對我科收治1例胃癌術后胃癱的患者,本病例屬極少見的時間接近3個月的胃癱患者,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女,67歲,2011年11月因胃竇部腺癌行遠端胃癌根治手術,術中行畢Ⅱ氏吻合。患者術后5d排氣后拔除胃管進流食,未訴不適。術后7d始出現反酸、呃逆、上腹部脹滿不適等癥狀,嘔吐含膽汁胃液后腹脹明顯減輕。體征:上腹膨隆,無明顯壓痛,可聞及振水音,腸鳴音減弱。上消化道造影發現胃內大量潴留液,造影劑不能通過幽門,無胃蠕動。診斷胃癱明確。給予行胃腸減壓,靜脈營養支持治療,病情緩解后口服營養液,同時行中醫針灸治療。
2護理
2.1心理護理。精神因素通過影響迷走神經的興奮性而與胃癱發生和恢復有密切關系。大多數胃癱患者對疾病認識能力差,容易出現恐懼、焦慮不安,對預后產生懷疑甚至抱怨心理。因此,護理的重點是消除病人的緊張情緒,向患者講解保持情緒穩定的重要性,說明保守治療的可行性,通過良好的溝通技巧對患者做到恰如其分的解釋,解除其各種焦慮,調動患者治病的積極性,使患者消除緊張情緒,接受治療。本例患者由于病情好轉緩慢,情緒反復波動,曾出現抑郁和憤怒,我們應用心理護理知識減輕病人的心理壓力。患者了解了胃癱的基本知識,消除了對立情緒,病情逐漸好轉。
2.2禁食和胃腸減壓。禁食和胃腸減壓有利于減輕胃黏膜水腫,可早期恢復胃張力。應注意以下幾點:①保持胃管通暢,準確記錄引流量。待每日引流量<500mL時,可夾閉胃管;②用3%的高滲鹽水洗胃,3次/d,先抽空胃內容物后再洗胃,以減輕胃黏膜水腫有利于減輕胃黏膜水腫;③鼓勵患者多取半臥位。術后飲食誤區:胃切除術后進流質易消化、吸收快。胃的各部排空功能分工不同,近端胃以排固體為主,遠端胃以排液體為主,共同協調,互相配合、統一行動,則排空正常[3]。術后殘胃之近端胃排液體功能差,當進入大量流質,往往造成人為的殘胃功能性排空障礙。過早進食及進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亦可造成胃排空延遲。指導患者少吃流質,多吃干軟飲食,餐后取坐位或半臥位,利用重力原理使食物排入腸道,并且在進食早期宜清淡飲食,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食物。
2.3營養護理。由于患者胃癱后長期禁食,常伴有營養不良。持續胃腸減壓,更易引起電解質的丟失及營養缺乏,因此必須加強營養支持治療。我們于患者術后肝門排氣,病情緩解即開始間斷口服康全甘、瑞代。同時予全胃腸外營養(TPN),TPN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從而使胃腸道得到充分休息,使胃壁功能恢復,這對阻斷惡性循環有明顯的作用。患者沒有出現營養不良及水、電解質失衡的情況。
2.4應用促進胃腸蠕動的藥物。雖有報道認為應用促進胃腸蠕動的藥物如嗎丁啉、西沙比利等可以使胃癱緩解。但是本例患者應用嗎丁啉、西沙比利、甲氧氯普胺等藥物經充分研磨口服,并沒有使患者病情明顯改善。
2.5血糖和電解質監測。高血糖對胃動力有抑制作用,并與血糖高低呈正相關,血糖濃度正常時則對胃動力無影響[4]。高鉀、低鉀均可使胃腸道平滑肌張力減退,從而加重胃癱。因此,在禁食期間,于輸液前、輸液中、輸液后用微量法監測血糖,隔日1次監測血鉀,根據結果及時調整用藥和監測頻率。
2.6中醫中藥。針灸穴位,予中醫科會診,每天1次針灸,艾灸輔助治療。
3討論
胃癱的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胃部手術切斷迷走神經后,近端胃的容受性舒張功能喪失;遠端胃蠕動性收縮減弱;損害了小腸異位起搏電位的抑制,引起胃竇壓力波和十二指腸慢波分離,使固體食物滯留相延長。同時患者對手術及預后思慮過多,精神處于極度緊張狀態,術后又經歷疼痛及其他不適刺激,最終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特別是激活的交感神經不僅可以通過抑制胃腸神經叢的興奮神經元抑制胃動力,還可以通過交感神經末梢釋放兒茶酚胺直接與平滑肌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抑制平滑肌細胞收縮,導致胃腸排空延遲。
胃癱的發生給病人及家庭帶來了嚴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常常使病人對治療和護理不滿意及對自己喪失康復的信心。因此,對心理護理必須有足夠的耐心,應采用綜合完善的治療和護理手段,協助并鼓勵病人進行胃鏡檢查,可以幫助診斷。更重要的是它的機械性刺激可激活胃的蠕動,以提高療效,縮短病程。
參考文獻
[1]秦新裕,劉鳳林.術后胃癱的診斷和治療[J].中華消化雜志,2005,25(7):441
[2]盧詩杰,陳玉泉,楊捷生,等.移植胸胃排空障礙原因及防治[J].中華外科雜志,1991,29(11):694
[3]程嗣福.胃癌術后功能性排空障礙的原因及對策[J].臨床腫瘤學雜志,1999,4(3):96-97
[4]秦新裕.手術后胃癱綜合征的研究進展[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2,5: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