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總結后路矯形術治療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的圍手術期護理。
方法:對采用后路矯形術治療8例青少年脊柱側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實施相應護理。
結果:8例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患者經后路矯形手術治療后,通過精心護理均未發生任何并發癥。
結論:對采用后路矯形手術治療青少年脊柱側彎的患者術前應加強心理護理,做好體位及飲食護理,呼吸道護理,疼痛護理,引流管護理,脊髓神經功能的觀察及胃腸功能恢復的護理,同時重視術后功能鍛煉及出院指導是手術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矯形術圍手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60-02
脊柱側彎是指脊柱的1個或數個節段向側方彎曲伴有椎體旋轉的三維脊柱畸形,在我國的發病率約為1%左右[1],是危害青少年的常見病,可影響心肺功能。2010年7月-2011年7月,我科共對8例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患者實施后路矯形術,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將護理要點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本組23例,男7例,女16例;年齡12—18歲,平均15歲。先天性脊柱側彎15例,特發性脊柱側彎8例。術前脊柱側彎Cobb角65°~135°,平均74.4°;術后Cobb角10°~45°,術后矯正率為76.5%。術后平均身高增長4.5cm。住院時間為12~15d,平均住院時間13.5d。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均為青少年,女性為多,因長期以來的身體畸形,多數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礙。表現為自卑、暴躁,對疾病的發展和自己的未來感到恐懼和沮喪,缺乏自信心,她們往往迫切需要治療,然而在尋求治療的同時,承擔了對手術的巨大恐懼和風險,卻對手術后外觀畸形的改善期望值高。根據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需求,患者入院后我們主動熱情接待,詳細介紹病區環境、科室規章制度、主管醫護人員,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及恐懼心理。
2.1.2完善術前評估、做好術前準備。由于胸廓畸形和胸腔臟器發育不良,患者心肺功能常有不同程度的損害,術前必須認真完成心肺功能各種檢查,包括憋氣試驗、胸部攝X線片、心電圖、超聲心電圖、誘發電位等[1]。同時對雙下肢肌力測試及感覺運動情況應詳細檢查記錄,作為術后觀察雙下肢感覺運動情況的對比依據。同時應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備皮是防止感染的重要環節。
2.2術后護理。
2.2.1生命體征的監測。因手術創傷大,出血量多,患者易發生血容量不足而致休克,因此,術后應嚴密觀察血壓、脈搏的變化,術后6h每30min測1次,穩定后改為1h/次至術后第2天。如監測發現患者脈搏增快、血壓下降時,注意創口滲血及引流量的情況,立即報告醫生及時處理。本組3例患者術后引流量多,半小時大于300mL,立即給予止血藥物并靜脈輸血,把引流管負壓改為常壓引流,并調快補液速度,血壓回升,無并發癥發生。
2.2.2體位及飲食護理。患者返回病房時,搬動的人力要足夠,動作要協調,確保脊柱在同一條水平線上,嚴防扭曲。4h以內去枕仰臥、頭偏向一側,隨后每2h/1次軸線翻身45°,依手術部位按“左-平”或“右-平”順序進行軸線翻身護理,防止脊柱受壓。翻身時由2名護士共同完成。同時,觀察皮膚有無受壓、破損。
2.2.3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肺部感染。由于該手術為全麻,氣管插管刺激氣管粘膜,使咽喉部疼痛以及傷口疼痛等原因,影響患者的自主咳嗽及深呼吸,致使分泌物不能排出,容易發生肺部感染。護理措施:術后給予低流量吸氧,生理鹽水20mL加沐舒坦15mg霧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15~20min。協助軸線翻身,定時扣胸拍背。疼痛劇烈者給予鎮痛劑,鼓勵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本組患者經過精心護理,均未發生肺部感染。
2.2.4疼痛的護理。由于患者中,兒童及青少年占大多數,耐受力差,在術后48~72h應給予鎮痛劑,肌肉注射強痛定50~100mg。目前應用PCA(病人自控式止痛泵)給藥方法可持續有效地緩解疼痛,但要注意觀察患者神志、表情及反應能力,如出現持續昏睡,嘔吐應暫時關閉止痛泵。在本組18例患者中應用PCA效果好,其中1例出現上述癥狀,停用止痛泵1d后癥狀消失,神志清醒。
2.2.5脊髓神經功能的觀察。脊柱矯形術中有可能因脊髓牽拉或缺血引起脊髓損傷[2]。術后24h內,應1~2h進行神經系統評估,觀察雙下肢感覺活動狀況,尤其是足趾和踝關節的伸屈功能,并牽拉尿管觀察反應。重視病人主訴,如感覺困倦或肢體發沉,肢端劇烈疼痛、麻木刺痛或肢端無法移動等,應立即報告主治醫師及時處理,預防不可逆的神經損傷。
2.2.6皮膚的護理。由于創傷大,患者懼怕疼痛,術后翻身成了大問題,為了預防褥瘡發生,2~3h幫助患者軸線翻身1次,按摩受壓部位。翻身時動作要輕柔,禁忌拖拉病人,做好解釋工作使病人配合。妥善安置各種管道嚴防脫出。
2.2.7胃腸功能恢復的護理。由于手術牽拉,病人術后極易出現胃腸功能紊亂及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長期臥床直接或間接影響支配消化道的植物神經而出現腹痛、腹脹、便秘等癥狀,要注意病人飲食的質和量,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高蛋白質、高纖維素、高鈣食品,保持大便通暢[2]。
3功能鍛煉
護士應向病人解釋功能鍛煉的重要性,使病人從思想上重視并主動配合。鍛煉時應循序漸進,術后即可以開始四肢活動,如足的背伸、跖屈、旋內、旋外、屈膝屈髖,手指屈伸、腕關節旋轉,肘關節屈伸、旋內旋外,肩關節外展、內合做擴胸運動,深吸氣慢呼氣運動,并練習吹氣球呼吸功能鍛煉,術后72h后可在床上進行直腿抬高訓練,3天后可扶病人坐起,坐起前應首先側臥,用胳膊扶床并向下用力從臥位坐起,病人初坐起時,常會出現直立性低血壓,護士應保證病人安全。
參考文獻
[1]吳新軍,鐘渝,陳雍華.脊柱側凸圍手術期的護理.重慶醫學,2005,34(7)∶1017-1018
[2]陳成英.特發性脊柱側凸病人圍手術期的護理.護理研究,2004,18(8)∶1458-1459
[3]伍藝.脊柱側凸矯形術的護理.護理進修雜志,2005,20(10)∶958-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