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61-02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的壽命在不斷延長,老年人在人群中的比例也相應的增長。由于老年人體質虛弱,生理和心理與其他年齡段的病人不同,老年性癡呆、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老年人康復能力差,其后遺癥愈發多見,糖尿病等常年纏身,有增無減,治療效果不明顯,加上老年人的自尊心強,脾氣尤其固執,情緒異常急躁,有時喜怒無常,這些都對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因此,應加強對老年人的保健、疾病防治以及高質量的護理,有助于老年人的健康、減少疾病、延長壽命。
1老年人的生理變化
人的衰老是一個生理發展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器官結構發生變性,功能衰退。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①心血管系統:心包脂肪增多,心內膜進行性增厚,心肌動脈血管內膜類脂質沉著,形成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另外,心臟的起搏與傳導系統亦有改變,導致心率減慢,心排出量下降,冠狀動脈血流減少,在應激情況下常易出現心臟功能不全。這些變化都是老年人易患心臟病,特別是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基礎。動脈硬化亦常累及腦動脈,以至發生腦血管意外。②呼吸系統:呼吸肌進行性衰退,肺組織生理性彈性減退,肺泡膨脹毛細血管受損,肺活量減少,殘氣量增加,氣管粘膜纖毛上皮細胞脫落,咳嗽,反射功能遲緩,氣管內分泌物不易咳出,加上免疫功能降低,因而極易發生繼發感染,累及肺組織,甚至造成嚴重的呼吸衰竭;③泌尿系統:腎功能常由于腎動脈硬化,腎小球濾過率減少造成肌酐清除率下降;④消化系統:除了對脂肪、蛋白質、糖類代謝功能延緩外,各種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管的運動功能均有減弱,故老年人容易發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及腹瀉;⑤運動系統:肌肉松弛,骨質疏松容易引起骨折及關節炎;⑥其它:常因營養吸收障礙造成貧血、內分泌紊亂,容易造成水、電解質平衡失調。細胞上胰島素受體與胰島素結合能力降低,造成血糖升高,容易誘發糖尿病;免疫監視功能減弱,對自身組織的耐受性也受到破壞,這可能是老年人癌腫發病率較高的原因之一。
2老年人的心理特點
一個人從出生到成熟,以至衰老,他的心理活動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腦的機能,特別是隨著他所處的生活條件,從事實踐活動的變化而改變。60歲以上老年人,一般是由各行各業的工作崗位上退休下來的,他們的青壯年時代都擔負著一定的職責,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因此,一旦離開了工作崗位,會因年老失去職位而感到空虛,又會因破壞了長期形成的生活規律感到不適應,常因一些日常小事而大發脾氣,在自我意識方面,老年人總認為年齡大了,不中用了,自憐自棄,遇事不能自制,性情固執,怪癖任性,觀察力、記憶力和思維力均有所下降。
3老年人的護理
我們在護理老年患者的同時,首先必須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狀態,對待老年患者態度要親切、關心、體貼、誠懇、言語溫和,要尊重他們,不要勉強他們改變長期形成的習慣和嗜好。向他們介紹有關醫學知識、使他們認識衰老是一生中生理發展的必然過程,從而對恢復健康樹立信心。
3.1生活環境。根據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點,應安排一個與之相適應的舒適,安寧的生活環境,保持室內安靜,室內空氣流通,溫濕度適中,應避免對流風。夜間睡眠時室內保持有弱光,可因浴室、盥洗室、居室的布局和配備不合理,或老人對環境不適應為危險因素。以防患者起床時發生意外,床要略低些,便于老年患者上下床。
3.2個人清潔衛生。老年人皮下脂肪減少,表面小動脈硬化;汗腺萎縮分泌減少,以致皮膚干燥、脆簿,有皮屑,起皺紋,易于破損干裂而引起感染,因此老年人應用中性皂液擦洗皮膚,并涂以油脂,受壓局部給予按摩,以增進血液循環,預防褥瘡民,并協助和督促他們更換衣服、洗腳、剪指(趾)甲,注意個人衛生。
3.3營養與飲食。老年人常有牙齒脫落和齲齒,咀嚼不便,應給予飲食并指導飲食的均衡,老年人基礎代謝率低,運動量低于年輕人,應給予必須氨基酸組成的高生物價蛋白質以增加營養,如豆、肉、魚、蛋、牛奶等脂肪,供應不飽和脂肪酸為宜,每天不超過50g,故應少用動物性脂肪,科學飲食與合理營養對老年人機體的康復十分重要。老年人給予清淡、軟爛營養豐富的飲食,要葷素搭配,多吃豆類制品、新鮮蔬菜和水果。同時應注意飲食與疾病的關系。慢性喘息性氣管炎病人應忌吃海鮮食物,以免引起過敏反應而加重病情;高血壓心腦腎病宜吃低脂肪、低膽固醇、低鹽飲食[3]。
3.4適當運動。老年患者因機體功能衰退往往好靜不好動,我們應勸導患者進行功能訓練,如室外散步,下棋,打拳等。對久病臥床的患者,應給予被動運動,如更換體位、活動肢體等,以保持血液循環通暢和肺呼吸通暢,防止關節僵直和肌肉萎縮。
3.5加強觀察協助診斷。老年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及感覺系統功能降低,機體反應不敏感,對疾病的痛苦反應不明顯,有時病理改變嚴重,自覺癥狀輕微不典型,在出現兩種以上的疾病時,一種疾病又可被另一種疾病所掩蓋,在詢問病史時,老年患者常由于耳聾,記憶力差而答病史含糊,啰嗦,主訴不明確不突出,因此我們必須仔細,耐心地觀察病情,協助診斷。
3.6協助和執行治療。老年患者對藥物的作用有時反應過敏,有時則遲鈍,應了解這些特點,以防藥物毒副作用的發生,發現有藥物不良反應時立即報告。輸液時注意調節滴速,并定時記錄出入量,注意患者的心肺、腎功能情況,防止發生肺水腫。
3.7做好預防保健及護理咨詢。老年人由于機體呈現不同程度的衰老性改變容易患病,病后痊愈緩慢,故在患者住院期間和出院后均應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指導,使他們了解引起疾病的原因和預防措施,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做好老年人的護理,這無疑是對老年人晚年幸福的一種保障,而對我國人口老齡化,老年人隊伍的日漸增大,搞好老年人的護理,既解除了獨生子女及老年人后顧之憂,又可減輕社會負擔。
參考文獻
[1]謝紅珍,張健.老年病的護理模式[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5,14(3):122
[2]李志彬.住院老人睡眠障礙的原因分析[J].廣西醫學,2004,26(10):1518-1519
[3]張艷.高干病房老年病人負性心理情緒及其相關因素的探討[J].護理研究,2009,23(1C):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