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良好情緒狀態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重要性的闡述,提出保持良好情緒所具備的素質要求以及如何控制及調節情緒。
關鍵詞:護士良好情緒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65-01
新世紀,在護理管理模式與國際市場接軌之時,我們護士面臨著的是擁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習慣的服務對象,由此而產生的壓力也是空前的。我們護士應如何積極應對、調節自我、保持良好情緒狀態,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1保持良好情緒的臨床意義
1.1情緒。是人對客觀世界的一種特殊反映形式,即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態度的內心表現。實際就是要求護士轉化為一種情感于工作,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以良好的工作狀態服務于患者。
1.2保持良好的情緒是預防差錯事故的措施。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婚姻觀也在不斷地變化。超前的消費理念、不確定的價值取向以及不和諧的家庭關系、社會關系,所帶給人們的壓力也是空前的。當我們護士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壓力、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如供房、沒完沒了的夜班、婚變、孩子生病、讀書等等諸多壓力時,我們的情緒會怎樣?其一,情緒低落。表現為壓抑、不滿、抱怨現實的殘酷及上蒼不公平。就帶著不良情緒上班,勢必使工作注意力不集中,影響服務態度。接錯瓶、發錯藥,沖病人發火,當病人提問時,態度表現為冷漠、不耐煩,甚至輕蔑的表情。由此遭至病人家屬的圍攻毆打,這種惡性事件在我的護士身邊也時常上演。其二,若護士具有良好的情緒能力,表現為樂觀、豁達。就能正確處理情緒與工作的關系;及時調整自我,保持正常工作情緒;杜絕護患糾紛與危機發生;促進工作生活正常發展,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為患者提供有利康復的和諧的人文環境。
2保持良好情緒的素質要求
2.1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作為一名護士,除了愛國愛民以外,還必須熱愛護理事業,具有救死扶傷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和高尚的護理道德修養及獻身精神。
2.2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能。輕、穩、敏捷、準確、嫻熟的操作技能不但能減輕病人的病苦,還能給患者以安全感。
2.3豐富的知識結構。當代護士除了加強護理學知識和技能培訓外,還要進行臨床心理學、倫理學、法律知識和現代電子技術等方面學科知識的培訓,使護士的自身素質不斷提高,更好地勝任工作。
2.4心理素質。護士必須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社交能力和做思想工作的能力。俗話說:“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護士的語言能力直接影響病人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及護患關系。因此護士要懂得語言的技能和藝術,包括安慰、聆聽、同情、體貼、尊重病人的精神信仰。根據臨床觀察和一些學者研究發現,絕大多數患者不喜歡沉默寡言,性格過于內向的護士。樂觀、開朗、活潑、豁達的則容易取得病人的好感和信任。因為大多數病人不喜歡在自己本已抑郁、痛苦、悲傷的心境再有沉重的感覺,而喜歡護士有意無意地把他們當成朋友知已,帶到輕松愉快氛圍中去,在某種程度上還可以起到藥物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2.5身體素質。護理工作是腦力和體力相結合的工作,勞動強度大,要求我們護士必須有充沛的精力和高雅的儀態素質,衣著整潔得體,舉止文雅大方、態度和藹可親,給病人感覺是充滿朝氣和活力,以及尊重、踏實、信任感。
3情緒的控制與調節
簡單的提高工作情緒能力的方法有:在你每天從家里到辦公室的趕路之間,心里留空間,自行調整、勉勵,并訂上目標;當你哼著歌兒進入辦公室對著你的同事微笑時,那么這將能使你一天保持良好的情緒,對你的工作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3.1正確認知自身和患者的情緒。當自身情緒不好時,我們可通過自我剖析,做到“自知之明”來增強情緒能力。并通過真誠有效的溝通,去正確地認知患者的情緒,建立護患情感交流的橋梁。通過細心觀察,設身處地去感受患者的處境,才能了解患者的處境和感受。對患者的悲觀、憂慮等負面情緒作出積極敏銳的反應。
3.2適時調節自身情緒、保持健康心理狀態。對自身的不良情緒可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加以調整或就事論事、消除起因,根據不同起因有針對性采取相應措施;對于積極的情緒,要善于啟發、引導、培植;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理性認識;有利于樹立積極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認同他人和積極面對,接受現實。
3.3建立和維系良好的護患關系。以應有的工作情感投入工作,并善于激勵患者。若能滿足和理解患者情感上的需求,則可引發他產生滿足、愉悅、認同的情感,積極參與護理程序的制定,最終實現護理目標。
參考文獻
[1]龔靖云.淺論情商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當代護士.2000,8:19
[2]呂式媛.護理學基礎[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6:16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