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各種原因致高熱驚厥患兒的臨床護理方法,提高護理質量。
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兒科收治的34例高熱致驚厥患兒護理資料,通過保持呼吸道暢通、吸氧、物理降溫、藥物降溫、密切病情觀察、基礎護理等護理措施迅速控制病情。
結果:經精心護理后,34例患兒體溫恢復正常,未出現病情惡化,均順利出院。
結論:迅速有效降溫是小兒高熱驚厥臨床護理的核心環節,對于改善患兒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兒高熱驚厥降溫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67-01
小兒高熱致驚厥常見于體溫超過39.1℃或以上的嬰幼兒及學齡前高熱患兒[1],兒童患病率為3%-5%[2],主要表現為全身肌群強直性或陣發性痙攣、抽動,伴牙關緊閉、口吐白沫、意識障礙、大小便失禁等癥狀。若高熱持續過久,驚厥持續時間過長或反復發作可導致缺氧性腦損傷,甚至引發癲癇[3]。筆者結合多年臨床實踐,談一下小兒高熱驚厥的護理體會。
1臨床資料
資料來自我院兒科病房2011年8月-2012年3月間收治的高熱驚厥患兒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齡9月-7歲,平均4.2±1.4歲。患兒入院體溫39.0℃-41.5℃,均表現為陣發性全身或局部肌肉強直或陣發性抽搐、眼球固定、牙關緊閉、口角抽搐或口吐白沫等驚厥典型表現。原發性疾病為小兒肺炎15例,流感9例,菌痢7例,腦炎3例。所有病例在治療基礎疾病基礎上,采用鎮靜、吸氧、降溫、降低顱內壓及抗驚厥治療。
2護理措施
2.1圍呼吸道管理。①確保呼吸道暢通。患兒取平臥位,將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其口鼻分泌物與嘔吐物,以防嘔吐物誤吸造成窒息或引發吸入性肺炎,準備好吸痰器、氣管插管等用具,視情況定時吸痰。同時,將舌輕輕向外牽拉,防止舌后墜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不暢。②吸氧。患兒入科后立即經面罩給予高濃度吸氧,減輕缺氧對腦細胞的損害,預防缺氧性腦水腫。氧流量2-3L/min,濃度25%—30%;吸氧過程中注意觀察缺氧改善情況,待缺氧癥狀改善、呼吸規律后可改為鼻導管吸氧,氧流量0.5L-1L/min,避免氧流量過大引起氧中毒等并發癥。
2.2發熱護理。發熱致驚厥患兒入院后要盡快降低體溫,臨床常用降溫方法為物理降溫,主要包括:①局部冰敷或冷敷。為減緩或制止因高熱引發的腦細胞的損害,減少腦細胞耗氧量,預防腦水腫,常用冰帽或頭部冷敷的方法降低頭部溫度;同時也可用冰袋置于患兒的頸部、腋下及腹股溝處。②溫水與酒精擦浴。除冰敷、冷敷外,常用32℃-36℃的溫水或30%的酒精,反復擦拭患兒的四肢、頸部、腋窩、腹股溝等大動脈流經處,擴張毛細血管擴張,以增加血流量,加速熱量的散發。擦浴過程中,忌擦后頸、前胸、腹部與足底,若患兒出現皮膚蒼白或全身皮膚發涼癥狀應立即停止。③冷生理鹽水灌腸。對體溫超過40.0℃的超高溫患兒,可重復使用冷鹽水灌腸降溫方法。用注射器抽取30℃-32℃的冷鹽水100-300ml,用甘油將肛管擦拭潤滑后,通過注射器將冷鹽水注入直腸,期間適當抬高患兒臀部,使冷鹽水在腸道滯留一段時間,發揮降溫效果。本組有5例患兒重復實施了2-3次冷鹽水灌腸,降溫效果明顯。
對行物理降溫效果不明顯或者持續高溫患兒,應即使予藥物降溫。①口服降溫藥。常用藥物有阿司匹林、撲熱息痛、消炎痛等,但使用時用量不宜過大,以免患兒因大量出汗誘發低血容量性休克。②肛塞小兒退熱栓。每隔4-6h使用1次,可避免發生多汗、肢體厥冷等虛脫現象。③25%安乃近溶液滴鼻。適用于5個月-1歲左右的嬰兒,每次1-2滴,滴入鼻腔,1小時左右即可降低體溫。
2.3病情觀察。患兒在進行對癥治療與降溫護理過程中,要加強巡視,密切注意患兒體溫、神志、脈搏、瞳孔、呼吸等生命體征變化,詳細記錄抽搐的持續時間、間隔時間、發作類型、伴隨癥狀及停止后的精神狀。期間,若患兒抽出后伴意識障礙和呼吸節律不齊,則是顱內壓增高或呼吸中樞受損的表現;若患兒兩側瞳孔不等大則可能警惕腦水腫并發小腦幕切跡疝的發生;物理和(或)藥物降溫過程中要注意患兒面色、脈搏、體溫變化,謹防降溫驟降、出汗過多誘發電解質紊亂而出現癱軟無力等虛脫或休克現象。
2.4基礎護理。①口腔護理。高熱時唾液分泌減少,口腔粘膜干燥,易引發引起舌炎、齒齦炎,每次進食后應用淡鹽水漱口。②皮膚護理。降溫過程中,要保持患兒衣服、被褥清潔干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有助于排汗和降低體溫。③飲食護理。高熱驚厥患兒應注意補充水分,一來促進體內毒素排出,二來飲水可增加排汗量,有利于降低集體溫度。同時,給予患兒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清淡飲食。忌食油膩食油膩、辛辣之品,平衡營養膳食。
3結果
在治療原發病基礎上,經精心護理,34例患兒體溫恢復正常,未出現病情惡化病例,均順利出院。期間,退熱時間35-65min,平均退熱時間48.5±10.2min,住院時間4-10d,平均住院日7.2±2.4d。
4護理體會
小兒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高熱刺激在大腦內易引起強烈的興奮與擴散,導致神經細胞突然異常放電而致驚厥,高熱致驚厥對患兒危害很大,可引起腦、肝、腎功能損害,呼吸循環衰竭甚至死亡。有報道[4]對高熱驚厥患兒體溫降至38.5℃是關系治療成敗的關鍵。因此,護理人員要在積極配合臨床醫師對癥治療的同時,熟練掌握好降溫的臨床技能。物理降溫是小兒高熱輔助治療中首選的降溫方法,效果好、副作用少[5],對于物理降溫效果欠佳者,可同時性藥物降溫。降溫操作中,應把握好各種降溫措施的優缺點和降溫時機,注意觀察患兒神志等生命體征,既要發揮降溫對治療原發疾病的輔助性作用,減少高熱帶來的機體損害或后遺癥,又要避免因降溫急驟而帶來的負面效應。
參考文獻
[1]吳利英.小兒高熱的護理現狀[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13):2173-2174
[2]朱麗萍,周子花,吳愛華.護理干預在小兒高熱驚厥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0,17(4):561-562
[3]陳煒.小兒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熱驚厥的急救與護理[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10):800-801
[4]向瓊.小兒高熱的治療與護理[J].中國中醫藥,2009,7(8):194-195
[5]姜艷.高熱患兒物理降溫存在的問題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