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腦性癱瘓的療效。
方法:110例小兒腦癱患兒分為單純西醫治療組(45例)和中西醫結合治療組(65例),分別采用單純西醫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
結果:
中西醫結合治療組臨床顯效55例(84.6%),有效62例(95.4%),無效3例(4.6%);單純西醫治療組臨床顯效28例(62.2%),有效37例(82.2%),無效8例(17.8%),中西醫結合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單純西醫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腦性癱瘓的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腦性癱瘓中西醫結合治療療效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73-01
兒腦性癱瘓(簡稱小兒腦癱)是指自受孕開始至嬰兒期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育缺陷所導致的綜合癥,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2006年中國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小兒腦癱康復專業委員會提出的定義),常并發感覺、知覺、認知、交流、行為紊亂、癲癇、繼發性肌與骨骼問題。我國腦癱發病率約為0.18%-0.40%。近五十年來,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生兒死亡率明顯下降,但腦癱發病率有上升趨勢。診斷依據主要為:①高危因素;②發育神經學異常;③嬰兒期內出現腦癱;④可有影像學、電生理學等輔助檢查異常[1]。治療小兒腦癱強調早期診斷、早期干預、早期治療,以綜合性康復為主,配合中醫療法以及手術治療等。小兒腦癱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痙攣型、不隨意運動型、強直型、共濟失調型、肌張力低下型及混合型共6型[2]。如何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早期治療是我們面臨的主要難題,特別是如何運用祖國傳統中醫對小兒腦癱進行治療,顯得尤為重要。我中心對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10名小兒腦癱患兒分別采用單純西醫和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進行治療。比較2種方法的治療效果,現分析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110例小兒腦癱患兒,男性62例,女性48例,年齡8個月~10歲,其中痙攣型48例(四肢癱30例,偏癱10例,雙癱8例),不隨意運動型22例,共濟失調型5例,強直型8例,肌張力低下型5例,混合型12例。接收標準:符合小兒腦性癱瘓的診斷標準,并能堅持治療三個月以上。對于合并重要器官器質性疾病、嚴重遺傳代謝性疾病、精神病及嚴重癲癇等患兒則不予接收。
110例腦癱患兒,其中新生兒缺血性腦病48例(43.6%),孕期不良用藥史17例(15.5%),新生兒窒息15例(13.6%),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11例(10%),胎位不正9例(8.2%),羊水早破7例(6.4%),多胎妊娠3例(2.7%);8歲以內102例(92.7%)。
1.2治療方法。110例小兒腦癱患兒分為兩組,兩組均采用西方醫學運動療法(pt);作業療法(ot);言語療法(st)和神經發育療法(NDT);引導式教育等康復療法。單純西醫治療組45例,結合西醫治療方法進行治療,主要藥物有:營養腦細胞、改善腦循環類;促神經細胞生長類;苯二氮卓類;替扎尼定類;曲丹林類等。中西醫結合治療組65例,采用綜合治療、康復教育游戲相結合的方法,再加用傳統中醫療法如針灸、推拿、理療、中藥熏蒸、蠟療、穴位注射等方法進行治療;其中3歲以內的患兒針刺時只采取留針的形式,而不使用電針。比較兩組治療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