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治平老師是全國第三、四、五批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從醫60余載,臨床經驗豐富,尤擅長男科疾病的治療,本文對夏老治療陽痿經驗進行總結。
關鍵詞:名醫經驗夏治平陽痿中藥針灸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76-01
夏治平老師是江蘇省海安縣中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第三、四、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早年在南京中醫藥大學執教20年,今仍被該校聘為博士生導師。主編和參編中醫著作l9部,其中有《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等六部專著代表部級和國家級水平,《簡明針灸學》譯成英文,受到國外針灸學者的重視。夏老從醫60余載,臨床經驗豐富,尤擅長男科疾病的治療,現將夏老治療陽痿經驗總結如下,以饋同道。
陽萎,《內經》稱為“陰萎”“陰器不用”。《內經》把陽萎的成因歸之于“氣大衰而不起不用”;隋唐諸家多以勞傷、腎虛立論,認識到陽萎是虛勞的一種病理反映,起于房勞傷腎,腎中精氣虧損,陽氣不足所致。宋明諸家對陽萎的理法方藥大有發揮,到了清代,各醫家對陽萎的研究各有補充。如沈金鰲“抑郁傷肝,肝木不能疏達,亦致陽萎不起”;林佩琴提出“先天精弱者”也可引起陽萎的觀點,對陽萎成因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夏老多年來對本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認為,陽萎病因雖多,但主要為腎虛陽衰、肝家郁滯和血絡不通所致,且有時常相互影響。為此,夏老治療時常用益腎溫陽、疏肝解郁和活血化瘀之法。現將其經驗總結如下:
1補腎兼顧陰陽
腎主藏精,為先天之本,開竅于二陰。若勞傷于腎,精氣虛損,命門火衰,則陽事不舉。臨床上命門火衰陽萎,夏老多以益腎溫陽湯治之。方中鹿角片、仙靈脾、巴戟天、鎖陽等溫腎壯陽;黨參、蜈蚣益氣活血通絡而榮宗筋;枸杞、山萸肉等養血滋陰。同時在益腎溫陽藥中反佐了龍膽草,以達到陰陽相濟的目的。夏老推崇明代醫家張景岳“故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生而泉源不竭”。夏老指出,治療中切忌為速求一時之效,純用強腎干燥之品,以防耗傷陰液,陽應而陰廢。當然也不可一味滋陰,既有壅滯胃氣之弊,又可因寒涼損傷陽氣。
2疏肝不可或缺
陽萎的治療,過去常以溫腎壯陽為主。近年來,從肝論治陽萎正得到廣泛的應用。夏老治療中亦常用疏肝之品,蓋足厥陰肝經循行于陰器,與肝關系密切。肝主疏泄,調暢情志,若肝臟的疏泄功能失職,不能調暢情志,則可導致氣機不暢。陽氣郁結,肝脈失于溫養,宗筋弛縱而導致陽萎。臨床上常遇此類患者用溫陽之品,或短時有效,或毫無起色。夏老治療多以柴胡疏肝飲化裁,每每獲效。方中藥物柴胡、枳殼、川芎、延胡索等疏肝調氣;蜈蚣入肝經,其性走竄,內而臟腑,外而經絡,凡氣血凝聚之處,皆能開之,以開肝經之氣血郁閉,使肝氣條達,疏泄正常,經絡暢通,氣血得行;此外佐以白芍、當歸養血活血,補肝柔肝,營養宗筋,既能養血益精,調和陰陽,又能防止蜈蚣辛溫走竄傷陰之弊。諸藥同用,氣血兼顧,經臟同治,有補有通、寓通于補之中,共奏疏通肝經郁閉之功。
3巧用活血通絡
夏老在治療陽萎久治不愈者或伴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患者,常用活血通絡法。方用《醫林改錯》身痛逐瘀湯去秦艽、羌活、蒼術,即當歸、赤芍、桃仁、黃芪、川芎、紅花、黨參,加沒藥、地龍、五靈脂。夏老指出,祖國醫學素有“久病入絡”“久病成瘀”之說,清·王清任《醫林改錯》中既有“元氣既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流而瘀”。陽萎日久,經絡瘀滯,氣血失暢,宗筋失養,若不重用活血化瘀則難起此沉疴痼疾。而伴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部分老年患者夏老認為上述原因常導致血粘度升高,陰莖血管動脈硬化,而致局部血行不暢。用活血通絡法治療后則可改善陰部動脈血循,促使陰莖勃起,更好地達到振陽起萎的作用。夏老曾治數例糖尿病患者,陰莖不能正常勃起,四肢不溫,畏寒特甚,血糖明顯升高,予以上藥加鎖陽、肉蓯蓉,服10劑后周身轉暖,可以性交,服20劑后病情已一如常人。
4針藥結合相得益彰
夏老治療陽萎患者,常結合針灸治療。用穴第一組:關元氣海、歸來、三陰交、太沖;第二組:腎俞、次髎、秩邊、太溪。兩組穴位交替使用。夏老認為,針灸治病不僅要重視辯證和選穴,針刺的深度、方向和補瀉手法亦是決定療效的關鍵。夏老尤重視針感的傳導,即“氣至而有效”。針刺關元、氣海、歸來多以1.5寸毫針向前陰平刺或斜刺,進針后多用提插捻轉,以獲得向前陰部放散的針感。秩邊的針法也較特殊,夏老在臨床常用不同的的刺法治療不同的疾病,如直刺秩邊可獲得向下肢的針感,用以治療下肢痛麻;向內側以15~30度角斜刺可有向肛門的針感,用治療肛腸疾患。秩邊穴治療陽萎的針法多向內45-60度角,用3寸毫針刺入2.5寸左右,輕輕提插,以獲得向前陰的放射感。夏老在臨床上也常用此法治療其它男科疾患。此外,針灸的同時還配合當歸、柴胡針混合穴注腎俞和肝俞。通過穴注,達到穴位刺激和藥物的雙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