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系結石形成的原因,提出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方法:對于確診的泌尿系結石給予自擬中藥湯方進行不超過三個療程的治療。
結果:100例中總有效率98%,治愈率72%。
結論:治療泌尿系結石在清熱利濕、通淋排石的基礎上,佐以升降之品,確可提高療效。
關鍵詞:泌尿系結石中藥療法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78-01
筆者自擬升降排石湯治療泌尿系結石100例,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100例患者均為門診病例,患者均有典型的尿路結石癥狀,并經(jīng)彩超檢查證實;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齡14~68歲;病程最長15年,最短7天;腎結石32例;輸尿管上段結石16例,中段結石17例,下段結石8例;腎結石合并輸尿管結石27例;結石橫徑超過1cm者2例,最大者1.5cm,其余均<1.0cm。
2治療方法
自擬升降排石湯藥物組成:金錢草30g,石葦30g,萹蓄15g,瞿麥15g,川牛膝30g,黃芪30g,生雞內(nèi)金10g,枳殼15g,升麻10g,滑石20g,海金沙20g,甘草5g。臨床可根據(jù)病情隨癥加減:疼痛劇烈者加白芍30g,延胡索15g,杜仲12g,甘草加至10g;血尿明顯者加白茅根30g,牡丹皮15g,地榆20g;有積水或熱象者加金銀花20g,蒲公英30g,白花蛇舌草30g,車前子10g;有腹脹、胃脘不適者加砂仁6g,木香10g,建曲12g。用法:每日一劑,水煎3次,分早中晚三次服。10天為一療程,觀察三個療程。
3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痊愈:癥狀、體征消失,排出結石,彩超復查結石影消失。有效:癥狀減輕或消失,尿常規(guī)檢查正常,有的排出結石,彩超復查結石縮小或位置下移者。無效:癥狀改善不大,彩超檢查治療前后無變化者。
3.2結果。100例中痊愈72例,有效2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8%,治愈率72%。
4典型病例
黃某,女,28歲,幼師。2010年5月18日初診。患者兩年前曾患腎結石,經(jīng)治療癥狀消失。近一個月來經(jīng)常感到腰肋部酸脹不舒,未予理睬。今天上午突覺左腰絞痛,痛時向腹部并沿輸尿管走向向下陰放射。左腎區(qū)叩擊痛(+),左下腹部有壓痛,無反跳痛。舌淡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彩超檢查顯示:左側輸尿管上段0.3×0.5cm回聲并帶慧尾。中醫(yī)診斷:尿結石。即用上法治療,服藥后約2小時疼痛明顯減輕,服至第三天排出結石,第五天彩超復查結石影消失而告痊愈,隨訪至今沒有再發(fā)。
5討論
泌尿系結石是臨床常見多發(fā)病,屬中醫(yī)“石淋”范疇。發(fā)病多因平素飲食不節(jié)、生活失調(diào),致脾胃氣機運化失常,積濕生熱,濕熱下注,膀胱氣化不利,濕熱久蘊,化火灼陰,煎熬水液,釀成結石。由此可見,濕熱和氣機運化失常是結石形成的關鍵。因此,在治療時既要選取石葦、金錢草、萹蓄、瞿麥、海金砂、滑石等清熱利濕通淋排石之品,更要佐以黃芪、升麻、枳殼、川牛膝等升降之品,欲降先升,升降同用,促使結石排出。用之臨床,屢獲佳效。若不明升降之理,徒事攻逐,既損臟腑,又不能達到理想效果。
參考文獻
[1]蔡炳勤.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外科常見病[M].第一版.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257-262
[2]鄧青.升提通降法治療泌尿系結石的體會[J].中醫(yī)雜志.2005,45(增刊):275
[3]賈河先,王輝武.提高中醫(yī)療效的方法[M].第一版.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86: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