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以及后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的臨床治療效果。
方法:我院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126例輸尿管結石患者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患者分成觀察組及對照組,對照組的患者運用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的方式來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則運用后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的治療方式來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的63例患者中,顯效的為46例,有效的為17例,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對比P<0.05,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結論:運用后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的方式來治療輸尿管結石不僅非常的安全和可靠,且具有相當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應在臨床治療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輸尿鏡下氣壓彈道碎石后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93-02
泌尿系結石病為泌尿系常見病之一。可發生于泌尿系統任何部位,但多原發于腎臟。發病突然,劇烈腰痛,疼痛多呈持續性或間歇性,如果不及時治療或任其發展,最終可導致腎積水、腎功能衰竭、尿毒癥等嚴重后果,因此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有傳統的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和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微創術,微創手術具有碎石無創傷、減少腎臟損害和住院時間短等優勢,因此微創手術已經成為現代臨床治療結石中的首選方式。為了進一步探討分析,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和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對泌尿結石的臨床治療效果,先將我院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126例輸尿管結石患者,進行全面的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為我院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126例輸尿管結石患者,其中,男性為96例,女性為30例,年齡為28—62歲,平均年齡為44.2歲。所有患者均為患側腰部鈍痛或隱痛,常在活動后加重,病程為6—11個月之間。左側的患者為51例,右側的患者為45例。將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分成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以及病程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氣壓彈道碎石術。對照組患者運用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1輸尿管中下段結石患者采取截石位硬模外麻醉。經尿道向患者輸尿管插入輸尿管鏡,見到結石后從輸尿管鏡工作道插入0.8~1.0mm已連接好空氣壓縮泵的碎石探桿,對準結石后,啟動氣壓泵,以單個或連續脈沖方式將結石擊碎至3mm以下,稍大的可用鱷魚嘴鉗取出。術后常規放置雙J管,引流15天~1個月。
而觀察組患者則運用后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的治療方式來進行治療,在患者的腹膜后腔,患者的腋中線髂嵴上、腋前線肋弓處及腋前線平臍處置入穿刺套管以及相關的操作器械。在患者的腋中線穿刺套管內放入內鏡,切開其腎周筋膜,在腎下周到患者的輸尿管,并根據已經定位好的X射線游離含有結石段的輸尿管,運用自制的內藏式刀片在患者的結石處以及其近段切開患者的輸尿管并取石。
1.3統計學處理。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的63例患者中,顯效的為46例,有效的為17例,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而對照組的63例患者中,顯效的為31例,有效的為32例,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5%,對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的數據統計情況分析請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