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掌板結合外固定架治療C3型橈骨遠端骨折高能量損傷的治療效果。
方法:選擇我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21例C3型橈骨遠端骨折高能量損傷的患者,均采用掌板結合外固定架進行治療,所有患者術后均得到6-24個月的隨訪,對近期效果及遠期效果進行觀察。
結果:本組21例患者治愈15例,好轉6例,總有效率100%。1例患者外固定支架釘道感染,給予對癥治療后好轉。所有患者均隨訪6-24個月,效果良好,2例隨訪過程中并發創傷性關節炎,并發癥發生率為9.52%。
結論:掌板結合外固定架有利于損傷關節軟骨的修復,有效穩定骨折端,防止骨折碎片向掌側移位,因此是治療C3型橈骨遠端骨折高能量損傷的理想手術方法,在提高療效的同時可避免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掌側鋼板外固定架C3型橈骨遠端骨折高能量損傷
【中圖分類號】R-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97-01
高能量損傷造成橈骨遠端骨折多是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而且隨著現代交通工具有速度加快,高能量骨折的患者人數激增,橈骨遠端骨折約占骨折患者的6.7%[1],而他們中高能量損傷性骨折患者占有絕大部分,表現為橈骨干骺端和關節面粉碎性骨折。傳統的手法復位加小夾板或石膏外固定治療很難恢復其正確的掌傾角、尺偏角、橈骨長度極難維持[2],而且復位固定后極易發生骨折部位再移位,最終導致腕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1]。為了提高療效,本研究選擇我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21例C3型橈骨遠端骨折高能量損傷的患者,均采用掌板結合外固定架進行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21例C3型橈骨遠端骨折高能量損傷的患者,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齡29-51歲,平均年齡(39.5±11.5)歲;開放性骨折5例,閉合型骨折16例,受傷至就診時間1-21小時,平均10.5小時;所有患者均為新鮮骨傷。
1.2治療方法。
1.2.1掌板內固定方法。本組21例患者均采用臂叢麻醉,5例開放性骨折患者首先進行創面清理,患者取仰臥位,患肢外展,均經掌側入路,取前臂遠端Henry切口,在C臂機輔助下進行,沿橈動脈與橈側腕屈肌腱間切開皮膚。在旋前方肌于橈骨起始部切斷并用縫線牽拉開,切入時注意保護橈動脈,同時關節囊有限切開,顯露骨折斷端后,首先恢復橈骨長度、掌傾角、尺偏角,直視下對骨折干骺端及關節面骨折進行復位。在復位的同時對骨缺損進行植骨,共9例患者進行了植骨。完成復位及關節面平整后,C臂機透視骨折線對位滿意后,用克氏針臨時固定骨折復位。選擇合適掌側固定加壓T型鋼板置于橈骨關節邊緣,探測深度后選擇長度合適的鎖定螺釘擰入并鎖定,C臂機透視位置滿意,縫合旋前方肌。
1.2.2外固定架方法。掌板內固定完成后,前臂旋前20°,通過掌板于第2掌骨中部與基底部及骨折線近側與前臂成45°角3-4cm處各置入2枚橈骨螺釘,方向與橈骨干垂直,連接外固定支架。X線透視滿意后縫合傷口,常規抗生素治療3-5天,進行適當的功能訓練。
1.3療效判定。治愈:外觀、功能、掌傾角、尺偏角完全恢復正常,X線片顯示對位對線好,達到解剖復位標準為功能。好轉:外觀、掌傾角、尺偏角基本恢復正常,X線片顯示對位對線可,日常生活不受影響者;無效:掌傾角、尺偏角均未恢復,仍有成角或側方移位,X線片顯示對位對線差,需要重新整復或手術治療,否則將影響功能和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