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帶線錨釘技術治療急性髕骨下極撕脫性骨折療效和方法。
方法:選擇我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急性髕骨下極撕脫性骨折患者30例,均采用帶線錨釘技術治療,所有患者均隨訪6-24個月,對治療效果進行觀察。
結果:所有患者均隨訪時間12~24個月,術后3個月Bostman評分為(24.5±3.5)分,12個月Bostman評分為(27.5±2.2)分,24個月Bostman評分評分明顯高于3個月Bostman評分,前后比較差異具有顯示性,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優26例,良4例,優良率100%。
結論:帶線錨釘技術是治療急性髕骨下極撕脫性骨折患者的有效方法,其特點是無需二次手術,而且創傷小,對骨折部位固定可靠、術后早期能夠進行功能鍛煉,縮短恢復時間。
關鍵詞:帶線錨釘技術急性髕骨下極撕脫性骨折療效方法
【中圖分類號】R-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98-02
急性髕骨下極撕脫性骨折是臨床骨科的常見病,隨著交通事故的增加[1],高能量損傷性骨折的患者日益增多,暴力直接作用于髕骨下極極易導致髕骨粉碎性骨折,在強大外力作用下,附著于髕骨下極的髕韌帶常出現明顯的分離移位[2],造成撕脫性骨折及伸膝裝置損傷,早期手術對骨折部位進行復位,并采用內固定,可提前進行早期功能鍛煉,本研究選擇我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急性髕骨下極撕脫性骨折患者30例,均采用帶線錨釘技術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急性髕骨下極撕脫性骨折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26-69歲,平均年齡(39.5±29.5)歲;致傷原因分別是交通事故傷22例,占73.33;高空墜落傷3例,占10%;摔傷5例,占16.67%,受傷至手術時間為2-5d。
1.2納入及排除標準。所有患者均為閉合性髕骨下極骨折,同時排除既往有膝關節手術史的患者,排除合并同側脛骨近端骨折患者、股骨遠端骨折患者及嚴重骨質疏松各種代謝性疾病及精神病史的患者。
1.3手術方法。所有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臥位,常規消毒、鋪巾,術中使用止血帶,膝蓋正中縱形切入,使髕骨下極骨折端充分顯露,同時顯露雙側支持帶及韌帶,清除關節腔積血及髕骨骨折端,骨折近端的橫截面呈橢圓形,將橢圓長徑分為三等分。將帶線錨釘分別擰入中間的兩個等分點。錨釘方向需與骨折端垂直,將4根錨線拉緊,兩兩打結。同樣方法將骨折遠端橫截面長徑分為五等分,針線分別從骨折遠端中央穿過相對應的中間四個等分點的骨質,自髕韌帶移行處與髕骨下極穿出。本組30例患者有4例患者骨折遠端粉碎,在行手術時將針可直接穿過裸露的髕腱,髕韌帶下做“8”字縫合并打結。直視下復位手,膝關節屈曲120度對骨折的穩定性進行檢查,確認關節面平整后,逐層縫合兩側關節囊和皮膚,定期X線復查。
1.4效果評判。膝關節評分采用Bostman髕骨骨折功能評分,優:28-30;良:20-27;差:<20分。
1.5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且進行t檢驗,以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