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腹膜外剖宮產是將圍繞膀胱的腹膜與膀胱分離,不進入腹腔,直接暴露子宮下段,切開子宮直接取出胎兒及其附屬物的手術,此術式有防止宮內感染擴散,不干擾腹腔內臟器,術后不禁食,排氣快等優點。在臨床上采用腹膜外剖宮產手術越來越多,腹膜外剖宮產包括三種術式,分別是頂入式,側入式,側頂聯合式,在2009年我們醫院對150例患者分別行頂入式、側入式與側頂聯合式三種腹膜外剖宮產術,對其臨床效果進行比較分析。方法:每組各選取手術指征相同年齡相近的同期病例50例進行分析。
結果:頂側聯合式組總手術時間、手術至胎兒娩出時間均較頂入式、側入式組顯著縮短(P<0.01),手術成功率高(P<0.01),手術出血量、術后24小時疼痛、切口愈合率及術后并發癥無明顯差異。
結論:頂側聯合式腹膜外剖宮產術較頂入式與側入式腹膜外剖宮產術更易掌握,手術成功率高。
關鍵詞:頂入式側入式側頂入式
【中圖分類號】R-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207-01
腹膜外剖宮產術隨著腹膜外剖宮產術在產科的應用,使其術式日異變得多樣化。腹膜外操作、術后反應小,胎兒未經過腹腔羊水及胎兒產物不會污染腹腔,不會形成腸粘連,腸蠕動恢復較快,腹痛較輕,住院時間短等優點。近幾年越受更多醫患人員青昧。我院開展此技術已近10年,現通過大量臨床實踐和臨床資料積累以及術式不斷改進,使手術副損傷小、安全,現分別將采用腹膜外剖宮產術的患者隨機分為三組,分別采用頂入式、側入式、頂側入式對其臨床效果分析比較。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行頂入式、側入式與頂側入式腹膜外剖宮術患者各50例,三組剖宮產指征相同、年齡相近,具有可比性。
1.2手術方法。①三組切開腹壁的方法相同,取Pfannenstiel切口,弧形切開皮膚,沿切口方向于切口正中切開皮下脂肪達腹直肌前鞘,于前鞘下方游離腹直肌及錐狀肌,鈍性縱向分離兩側腹直肌進而暴露腹橫筋膜。②頂入式組:用手觸摸確定膀胱界限,于膀胱頂緣下1.5cm處弧形切開腹橫筋膜及膀胱前筋膜,以鈍銳相結合方法分離膀胱頂,直達膀胱后腹膜返折處,上推膀胱返折,下推膀胱,暴露出子宮下段,上下分別牽拉腹膜返折和膀胱,暴露子宮前筋膜,腹膜返折下方約2cm左右,切開子宮前筋膜及子宮,取出胎兒。側入式:術者用手指沿腹壁切開左側緣,分離腹壁后間隙,暴露膀胱前壁及左側窩,推開腹橫筋膜及其下指肪,暴露膀胱左側三角區脂肪堆,分離脂肪堆,暴露出腹膜返折,將腹膜返折緣下1cm處之宮頸前筋膜鉗起,將其橫行剪開直達子宮右側緣,然后從子宮頸前筋膜下游離切口以下的膀胱后筋膜,將筋膜剪開直至充分暴露子宮下段為止,橫行切開子宮取出胎兒。③側頂聯合組:約在膀胱頂緣下2厘米左右的中點用彎血管鉗挑開膀胱前筋膜,然后鈍性擴大剝離,膀胱前筋膜打開后,膀胱輪廓清晰露于切口內,用彎血管鉗緊貼膀胱左側緣,挑起結締組織與脂肪組織,用剪刀剪開,將結締組織與脂肪組織向左側推開后,可見膀胱左側的小三角區,上緣為腹膜反折下緣為膀胱左側壁,約在腹膜反折下1厘米用彎血管鉗鉗起子宮前筋膜,用剪刀剪開以小口,伸示中指入此口,自左向右將子宮前筋膜和子宮肌壁分離。在膀胱左側三角區內,膀胱與腹膜的交界處,助手鉗夾起膀胱與腹膜反折間的筋膜,用紗布包裹之示指在膀胱和腹膜反折間搔刮,暴露筋膜,充分暴露子宮下段,切開子宮取出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