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212-01
化驗單或報告單的結果常常用(+)、(—)來表示。這里的(+)、(—)并不是數學計算時加、減的符號,而是用來表示結果的陽性、陰性。有的人不太了解(+)和(—),陽性和陰性的實際意思,弄不清它的含義是什么。
一般來說,陽性(+)是表示疾病或體內生理的變化有一定的結果。例如,為一位停經婦女作尿液妊娠試驗檢查,結果是陽性(+),就說明這位婦女已懷了孕,思想上可以有所準備。再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檢查結果為陽性(+),說明這是一位乙型肝炎病人或是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要引起重視才好。相反,化驗單或報告單上的陰性(—),則多數基本上否定或排除某種病變的可能性。
有時,(+)的多少,還能表示某種疾病病情發展程度上的嚴重性,也就是代表數量上的變化。例如,得了糖尿病,經常作尿糖試驗,(+)、(++)、(+++)的符號,就說明糖尿病的病情有所變化:(+)為病情輕,(—)為病情得到控制,而(++)、(+++)說明病情沒有得到控制,在繼續惡化和發展,患有胃、十二指腸潰瘍病的人,大便隱血試驗(+++)或(++++)則說明病人出血的嚴重程度。
然而,陽性或陰性,(+)或(—)的結果有時也代表著相反的一面。例如一位多年不孕的婦女去作了治療后,發現尿液妊娠(+)陽性時,已懷孕的信息將使她高興不已。同樣,檢查結果為陰性(—)時,也不能盲目樂觀。再如,乙型肝炎表面抗體陽性(+)表示對乙肝病毒有抵抗力,陰性(—)則表示尚沒有,注射乙肝疫苗可使陰性變成陽性。
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發展,名目繁多的化驗、檢查項目也隨之增加,對于其結果的陽性和陰性即(+)和(—),都要作具體分析,以作出正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