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護士是一份風險較高的行業,經常會發生一些護患糾紛,降低了護理質量。通過明確護理當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采取針對性措施以規避風險或者是將風險所帶來的損失降至最低,提高護理質量,充分保障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護理質量管理風險管理分析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232-02
風險管理指的是在一個有風險的環境里如何將風險消除或者是降至最低程度的管理過程[1]。因此,在護理工作當中,積極推行風險管理,可以有效避免風險或者是將風險所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1風險管理中的問題
1.1患者因素。在臨床科室當中,有的科室患者會經常涉及到病情較為復雜的患者,例如心血管內、肝膽外科等科室。在這些科室當中,患者的病情較重,起病急,病情進展快;同時這些患者還伴有心、肝、腎等臟器官功能不全,這些基礎的危險因素增加了護理的難度,是醫院各個臨床科室當中護理風險比較高的科室。患者疾病種類比較多,病情比較嚴重,而且并發癥也比較多,患者猝死的幾率比較高。而當患者死亡的時候,患者家屬此時煩躁不安,極易與護士發生矛盾產生較大的沖突。
1.2護士因素。
1.2.1整體素質參差不齊。護理隊伍當中,職稱低、護齡短、年齡小的護士占據絕大多數,導致護士的整體技術素質參差不齊。在工作當中,一些護士對患者病情的發生與發展的過程理解不深,對于搶救流程不太熟識,對于急危重病患者或者是復雜的疾病觀察不夠仔細,在護理當中有時候出現沒有及時發現病情的變化而耽誤治療,甚至有些護士的護理操作技術比較差,會出現配錯藥輸錯液的情況,非常容易引起患者及其家屬的不滿,導致一些醫護糾紛的發生。在治療過程當中,當患者的病情發生變化的時候,有時候會出現護士與醫生對病情預測結果不相符,造成家屬產生嚴重的不信任感,懷疑護士的所采取的護理行為,導致糾紛的發生。
1.2.2法律意識淡薄。大部分護士比較重視護理技術水平的提高,但是忽視了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在護理工作當中對自己應有的責任與義務不夠明確,不及時履行告知的義務,對于護理記錄也沒有做到準確客觀地記載,隨意涂改或者是填寫病歷,造成病歷失去了應用的真實性。
1.2.3溝通不力。在護理在護理過程當中,患者病情出現變化的時候護士沒有及時地向患者及其家屬做好解釋工作,或者是在進行解釋的時候言語生硬,缺乏技巧,或者不夠細致耐心,使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極不滿意。同時,還存在醫護溝通也不足,在向患者告知病情的時候醫護人員之間說法不一致,使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不信任,懷疑護士的所采取的護理行為,不讓護士實施護理行為,導致糾紛的發生。
1.2.4管理不力。規章制度不完善,實施細則缺如,護士的職責界限不清楚;護士對相關的制度不夠熟悉,無法嚴格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采取正確地護理行為,例如一些新畢業的護士沒有經過系統的崗前培訓便進入到護理一線當中,對一些規章制度的落實不到位;同時,隨著一些護理新理念不斷在臨床護理當中得到應用,但是對于相關的培訓工作卻沒有及時跟上,使一些護士缺乏一些預見性。
2規避護理風險對策
2.1提高法律意識。在護理工作當中,一旦出現醫護糾紛事件,既給醫院造成了比較嚴重的負面影響,使醫院的聲譽受到損害;也給護士帶來較大的精神壓力以及經濟損失,對前途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因此,為了提升護士的法律意識,醫院要不斷組織安排護士學習相關的醫療法律法規,增強護士的法律意識,樹立法制的觀念,在發生醫護糾紛的時候,護士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一些合法權益。同時,由于護理不當所引發的醫護糾紛也不在少數,通過法律知識的培訓以及開展法律知識講座,使護士認識到護理工作是一個風險較高的行業,比便于在護理工作當中能夠嚴格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醫院的規章制度來規范自己的護理行為,最大程度降低醫護糾紛的發生率。
2.2加強培訓。根據護士的實際工作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培訓措施來不斷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對于一些剛畢業的護士或者是護齡較短的護士,讓她們多參與臨床護理工作,安排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給她們講課,不斷提高護理技能。在臨床當中,由于患者家屬希望患者能夠健康出院,所以對于醫院治療的效果往往抱有較大的期待,希望患者能夠恢復至病前的狀態,于是當治療效果沒有達到患者家屬期盼的效果的時候,一些患者對此無法理解,此時患者家屬比較容易與護士發生沖突。因此,也要加強她們與患者溝通能力的培訓,掌握溝通技巧。同時,例如肝膽外科護士她們要經常接觸一些乙型肝炎以及丙型肝炎患者體液或者是血液,這就大大提高了職業暴露的幾率[2]。因此,在對護士進行培訓的時候,還要做好職業暴露教育,提高護士自我保護意識,指導她們在接觸患者的體液或者是血液的時候,必須要嚴格按照規范操作認真執行,同時管理人員要對她們定期進行抽查。
2.3提高責任心,加強溝通。在臨床護理工作當中,大部分的護士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患者及其家屬對于某些問題會進行反復地詢問。對于這種情況,護士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要做到有問有答,而且還要百答不厭。第一,醫護溝通也屬于治療的一種有效方式,它是通過有效的交流與溝通來充分發揮藥效的。對于一些重復性的治療問題,站在護士的角度來講是重復地進行回答,但是對于大部分的患者及其家屬而言,卻是第一次接觸。這就需要我們護士要耐著性子進行回答,詳細講解患者及其家屬不明白的地方,使他們消除心中的疑惑,能夠主動地配合治療。第二,當患者來到醫院就診的時候,不少患者有恐懼害怕的不良情緒,此時護士要盡最大的努力去為患者服務,通過詳細講解醫院的規章制度、治療條件等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第三,通過護士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交流以及溝通,使患者及其家屬對于病情可以有一個明確的了解,為了提高治療效果,在治療的時候積極他們會配合醫生的治療措施,促進快速康復。
3討論
在醫院的護理工作當中充滿了較多的風險因素,有來自于患者方面的,也有來自于護士自身方面的,如果不及時消除風險的話,會導致一些不必要的醫患糾紛,給醫院以及護士給來損害。通過提高護士的法律意識等措施,加強醫院的護理風險管理,可以不斷提高護理質量,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
參考文獻
[1]李吉華,李慧麗,李蘭,鄭永華.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與臨床,2011,15(05):306-308
[2]陳娟弟,鄭淑智,胡飛.推行護理風險管理提高護理服務質量[J].護士進修雜志,2010,32(02):24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