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破傷風抗毒素脫敏療法過敏性休克
【中圖分類號】R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249-01
破傷風抗毒素(TAT)系用破傷風類毒素免疫馬血清所制得的抗毒素球蛋白制劑,具有中和破傷風毒素的作用,用于破傷風梭菌感染的治療和被動免疫預防,作預防注射是使可疑感染者及時、快速地獲得保護水平的抗體。本文予破傷風抗毒素脫敏療法中致過敏性休克1例,現將該病例報告如下。
1病例介紹
患者,女,46歲。因左手被生銹釘刺傷后來社區服務中心,經局部沖洗、消毒后行破傷風抗毒素(TAT)注射。患者曾有蛋白過敏,無藥物過敏史。取破傷風抗毒素皮試液0.1ml(150U/ml)在前臂掌側行皮內注射,20分鐘后皮丘紅腫,直徑約1.5cm,可見散在偽足,全身無不適癥狀,判定皮試陽性,告知患者及家屬后行脫敏治療。第1次肌肉注射稀釋的TAT 20分鐘后無不適,第2次肌肉注射稀釋的TAT0.2ml(300U/ml),8分鐘后患者感覺胸悶、心慌、隨后全身出汗、面色蒼白。讓患者平臥,測BP80/47mmHg,P110次/分,考慮為過敏性休克。立即給予吸氧、心電監護、腎上腺素針0.5mg皮下注射、建立靜脈通道,給予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葡萄糖酸鈣針20ml靜脈滴注,同時用地塞米松針5mg靜脈注射;嚴密觀察患者神志、面色、生命體征、全身皮膚情況。患者曾出現一過性的意識不清,清醒后立即做好安慰解釋工作,使患者能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20分鐘后患者面色轉紅潤、出汗減少,心電監護示BP100/62mmHg,p86次/分。隨后轉上級醫院進一步治療,給予急診室留院觀察,3天后痊愈出院。
2討論
2.1破傷風常用于開放性外傷(特別是創口深、污染嚴重者)有感染破傷風的危險時,必須進行預防和治療。注射破傷風抗毒素是臨床預防外傷后破傷風的重要手段。因破傷風是一種經胃酶消化后的馬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含有特異性抗體,具有中和破傷風毒素的作用,對人體是一種異體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可引起過敏反應[1]。但臨床上破傷風抗毒素(TAT)皮試出現陽性反應后多數通過脫敏注射可以解決,也有脫敏注射過程中出現較嚴重過敏反應的。本案例就是其中一例。
2.2如遇以下幾種情況,應放棄使用TAT,改用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代替TAT。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TIG)[2]系用破傷風類毒素免疫健康人,待血中抗體達一定水平時,自血漿分離提純而制,其免疫效能強,體內存留時間長,少有過敏現象發生。以下3種情況選用TIG:①有TAT過敏史者;②TAT皮試強陽性;③TAT脫敏注射發生過敏反應者。但TIG既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而且在各大醫院經常缺貨,更何況是我們這社區服務中心,這也是難以回避和備受困擾的問題。
2.3本例救治體會。①應增強急救意識。醫護人員普遍對使用TAT過程中存在的潛在風險認識不足。本例提示對注射TAT皮試結果陽性者應慎重實施脫敏療法[3],同時應提高急救意識,熟悉掌握急救預案。②用藥前不但要詢問藥物過敏史,還要詢問外傷史及是否有破傷風抗毒素用藥史。③用藥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用藥后反應,并應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避免不良后果的發生。④正確配置皮試液,并應現配現用。我社區使用規格為1500U/(0.7mL/支)的精制破傷風抗毒素,在配置時,要先加0.3mL生理鹽水,使其成1500U/(1mL/支),再用1mL注射器抽取TAT藥液0.1mL,加生理鹽水稀釋至1mL(每mL含150U),然后充分搖勻,避免因皮試液不均勻而導致假陽性或假陰性,影響結果的判斷。⑤應做好健康教育。操作前要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有關TAT的藥物知識及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如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及血清病等;如果皮試陽性,并要做好脫敏注射病情告知書的簽字,一式兩份,一份交給家屬,一份貼門診病歷。脫敏結束要在醫院再觀察半小時,如無不適再回家。向患者講解回家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和處置方法,并告知如有不適立即就醫,以免延誤搶救,造成不良后果。
參考文獻
[1]殷磊.護理學基礎[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62
[2]延芹.破傷風致過敏反應2例[J].中華醫學實踐雜志,2004.4(3):38-39
[3]秦振書,林會芳,魏彩紅,等.TAT過敏試驗致過敏性休克2例[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5,(2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