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對各國的影響仍沒有消散,依舊是當下國際社會熱點問題之一。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對金融危機的爆發與惡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由此引發了各國關于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建立一種新的國際貨幣體系成為各國的共識。在建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的過程中,中國以及人民幣應當發揮多大程度的作用,如何能為中國爭得更多的話語權,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國際貨幣體系 金融危機 改革
一、國際貨幣體系的現狀
現行國際貨幣體系是一種美元本位制,美元作為計價貨幣而使用,目前,用美元計價結算占到了世界貿易總量的48%。用美元交易的比重在國際外匯市場中也超過了90%①。美元還是實行釘住匯率制國家的“錨貨幣”。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國為了防止爆發金融危機,都在增加自己的國際外匯儲備。而又由于國際貿易的計價貨幣及有些國家的“錨貨幣”主要是美元,所以全球外匯儲備主要是對美元進行儲備。
盡管近年來國際貿易不斷發展,但國際貨幣體系仍是不完善的,其內在的缺陷使得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屢次爆發而且間隔時間越來越短。首先,由于美元的發行不受任何權力的限制,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美國可以利用美元特權向其他國家征收鑄幣稅,實際上建立了美元的霸權,形成的是一種浮動的匯率,各國得不到債權保障;其次,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有缺陷,美國和其他西方大國認繳的資本多,它們的投票權也就多,投票權占到總投票權的23.81%②和45%③。從而缺乏約束機制,無法監督美國對國際社會應負責任的實施;最后,發展中國家在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中,決策權和平等參與權受到忽視,少數發達國家根據自己的利益,安排國際貿易制度。美國利用金融投資將風險擴散到各國,使各個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為美國的錯誤埋單,這對其他國家而言是不公平的。
二、當前金融危機與國際貨幣體系
至今,已經爆發了多次全球規模的金融危機,同時,世界經濟所面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國際貨幣體系的失衡。國際貨幣體系的建立是為了推動國際貿易發展,保證國際資本流動的有效性和穩定性。世界經濟繁榮的前提條件是擁有健全的國際貨幣體系。如果一種國際貨幣體系崩潰了,就可能導致經濟大蕭條,甚至是引發各國間的戰爭。④
美元在全球經濟和政治上擁有的特權,使它不會考慮他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問題。⑤美國具有驚人的國際收支逆差,而順差國尤其是能源出口國和新興市場國家,積累了大量的美元。這種國際收支的失衡,不僅降低了經濟效率和資源的合理配置,而且還不利于全球經濟的安全、平穩發展。當前國際貨幣體系嚴重失衡,主要表現在美國是全球經濟的中心但沒有履行相應的義務,而其他國家處在外圍,沒有得到相應的權利。中心國——美國通過貿易逆差向外輸出美元,得到的實際資源通過滿足國內消費來維持物價的穩定,還能從鑄幣稅上得到收益。而那些擁有大量美元的國家,既存在著美元貶值的風險,同時本國的貨幣政策受到美國的制約,不良國外投機資本就可能造成該國的金融危機。
美國人的消費觀是先消費后儲蓄,其生產理念是先消費而再生產,美國民眾可以依靠向政府和私人舉債的方式進行消費。因此,美國為了滿足國內的消費,大量購買國外的商品,美國源源不斷的流向他國,尤其是進行加工貿易的發展中國家,因此,美國積累了大量的貿易逆差,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美國利用他國的剩余資金進行無約束或無限期地負債運轉。但由于美元與黃金是脫鉤的、美國國債也沒有大量的國內儲蓄作為支撐,因此,對于紙幣的嚴重依賴將會導致全球范圍內的信用泡沫,其特征是資產價格暴漲和經濟過熱。如果大部分信用泡沫成為追不回來的不良資產時,其他國家就會爆發金融危機。
三、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措施
加強對金融的監管雖能暫時扼制危機繼續深化,但只能是治標不治本,當前國際貨幣體系之下的世界金融秩序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可能會為日后更大的全球經濟危機埋下隱患,因此,改革國際貨幣體系勢在必行。主要改革措施有以下幾點:
(一)實現國際儲備貨幣的多元化
當前國際貨幣體系運行的好壞取決于美國的經濟實力,而美國現在已不能獨立承擔這個責任了,因此,要實現國際儲備貨幣的多元化,改變美元的主導地位。2003年歐元占外匯儲備的比例達到了19.7%⑥,結束了美元獨霸天下的局面。國際儲備貨幣的多元化能夠使各國減低對美元的依賴程度,對改善國際儲備資產結構和增加國際儲備資產供給來說是有利的。國際儲備貨幣的多元化使各國采用不同貨幣進行貿易結算,各國國內宏觀經濟的運作更加協調。如何選擇國際基礎本位貨幣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核心問題,可以通過促進多元化的國際貿易交易貨幣與國際大宗商品計價貨幣等方式來改變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從而最終建立多元化的國際貨幣體系。
(二)增加國際儲備資產中黃金的數量
黃金能夠保值,因而在國際儲備中的占有重要地位,是擁有財富的標志。往往在金融危機爆發時,人們因為手中的紙幣大幅貶值,資產嚴重縮水,就會大量購買保值的黃金。各國持有大量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在金融危機中由于美元貶值而損失慘重,各國所積累的財富相應的大幅度縮水。因此,各國應將本國的國際儲備替換成一定比例的黃金儲備。黃金是國際儲備資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國儲備的黃金量能夠代表一國的經濟實力和抵御危機的能力。加大黃金儲備是規避風險的正確選擇,是降低風險的重要措施。因此,各國政府應當減持美國國債而增加黃金儲備。
(三)建立新型的國際經濟調節機構
一直以來都是少數發達國家操縱國際經濟調節機構,這一問題如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就不能使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有所改善。首先,國際經濟調節機構的投票權主要集中在西方發達國家中,尤其是美國投票權最多,因此,要對投票權進行合理分配,讓發展中國家的要求得到實現。其次,當前國際經濟調節機構對美國監督不力,應對美國的國內經濟發展、國際收支狀況以及國際資本流動加強監管。再次,有些大國將國際經濟調節機構當作干涉別國經濟政策的政治工具,因此要避免其政治化。最后,國際經濟調節機制應要順應時代的變化,推行多邊主義,發揮國際多邊協調的作用。
(四)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目前人民幣已經初步具備了實現國際化的前提條件,人民幣的國際化能夠降低美元本位制所帶來的風險。⑦首先,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后,外國向中國提供的將是商品或服務,而中國向外國提供的將是人民幣,是資源與紙幣的交換,因而中國是無成本的貿易。其次,人民幣國際化后,既能減少匯率波動對進出口企業造成的損失,又能讓對外投資的企業得到更多的資金來源,加速中國對外投資和國際貿易的發展。最后,人民幣國際化之后,中國就有權參與世界貨幣的發行,既增加了對世界經濟活動的影響,又增加了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的發言權,整體提升了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使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大國,能夠充分利用國外資源加速中國經濟發展。
注釋
①許少強著.《美元霸權:生存基礎、影響和我國的對策》,《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第34頁.
②李綜主編.《當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發展史略》(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9年版,第164頁.
③IMF,Annual Report of the Executive Board for the Financial Year Ended April 30,2004.
④樊勇明著.《西方國際政治經濟學》(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11-212頁.
⑤樊勇明著.《西方國際政治經濟學》(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9頁
⑥江涌著.《“國際金融恐怖平衡”與美國的金融陷阱》,《現代國際關系》,2005年第7期,第55頁
⑦李曉,李俊久,丁一兵.《論人民幣的亞洲化》,《世界經濟》,2004年第2期,第21頁.
參考文獻
[1]樊勇明著:《西方國際政治經濟學》(第二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托馬斯·梅耶、詹姆斯·S.杜森貝里、羅伯特·Z.阿利鉑著:《貨幣、銀行與經濟》,洪文金、林志軍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3]李若谷著:《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與人民幣國際化》.北京: 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
[4]許少強.《美元霸權:生存基礎、影響和我國的對策》.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
[5]江涌.《“國際金融恐怖平衡”與美國的金融陷阱》.《現代國際關系》,2005,(7).
作者簡介:商黎疆(1987-),女,現為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南亞所2011級國際關系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南亞國家對外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