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開展農村小額人身保險試點工作以來,試點區域和試點產品不斷增加,保險覆蓋面逐漸擴大,風險保障的作用不斷體現,取得了較顯著的成效。但是,從試點工作的情況來看,農村小額人身保險在我國的發展還面臨著來自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的諸多制約因素。突破這些制約因素的限制,促進我國農村人身保險的發展,需要從宏觀層面上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政策,形成長效的制度保障;完善對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引導和監管;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保險購買能力;加大宣傳力度,普及保險教育,提高農民的保險意識。在微觀層面,保險公司應轉變經營思路,完善人才、產品、營銷渠道和手段、服務以及風險管理策略。
【關鍵詞】農村小額保險 農村小額人身保險 發展建議
自從2008年6月中國保監會發布《關于印發〈農村小額人身保險試點方案〉的通知》和《農村小額人身保險試點方案》,拉開了農村小額人身保險試點工作的序幕以來,隨著試點區域和試點產品不斷增加,保險覆蓋面逐漸擴大,風險保障的作用不斷體現,取得了較顯著的成效。然而,從試點工作的情況來看,農村小額人身保險在我國的發展還面臨著諸多制約因素,在宏觀層面,有相關法律、政策以及監管等方面的缺乏和不足;在微觀層面,既有農村金融環境薄弱,農民的保險意識和保險知識缺乏,保險購買能力低等制約保險需求的因素,也有來自保險公司對農村保險市場不夠重視,農村人身保險專業人員匱乏,市場營銷策略不完善等制約保險供給的因素。今后,要促進我國農村人身保險的發展,必須突破這些制約因素的限制。為此,本文在考慮上述制約因素的基礎上,對如何促進我國農村人身保險的發展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議:
一、宏觀層面
(一)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形成長效的制度保障
我國現行的《保險法》和《農業法》在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規定方面存在空白,新頒布的《農業保險條例》也只提到了涉及農民的生命和身體等方面的短期意外傷害保險參照適用該條例的有關規定,對農村小額壽險、健康保險等險種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不利于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長期持續發展。因此,有必要從法律層面完善涉農保險的規定,將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納入相關的法律體系,明確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性質和作用、政府的主導地位、農村小額人身保險合同和業務經營規則、法律責任等,鼓勵經營主體的多元化,支持相關的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可以由財政部、稅務總局、農業部和保監會等相關部門共同協商制定相應的稅收優惠和保費補貼政策的實施細則,例如:減免經營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保險公司和銷售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營銷員的營業稅、所得稅;對投保的低保戶、五保戶、貧困戶等低收入農民實行保險費補貼等),完善風險分散機制,建立由財政支持的針對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風險損失基金,從制度層面鼓勵、支持和保障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長期發展。
(二)加強對農村小額人身保險市場的引導和監管
1.積極引導經營主體開展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業務。可以借鑒印度的經驗,積極引導本國保險公司、外國保險公司及其他合作組織進入農村小額人身保險市場,探索適合不同地域、不同層次的低收入農民需求的供給主體及形式。
2.加強對農村小額人身保險市場的監管,注重防范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經營風險,切實保障農村低收入投保群體的利益。一是規定經營主體的市場準入和退出要求。經營主體要具有提供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服務的能力,應制定詳盡的業務發展規劃和內控制度,具有相應的經營管理人員。對于不能正常經營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業務、擾亂市場秩序的經營主體要求及時退出市場。
二是對市場行為的監管。要求經營主體強化對保險營銷員和營銷渠道的培訓和管理,注重誠信、合規經營,避免誤導投保人,防止惡性競爭;加強對經營主體的現場和非現場檢查,做好市場異動的風險提示;要求經營主體定期報送業務經營情況報表,收集相關市場統計信息。
三是對償付能力和準備金的監管。要求經營主體達到保監會規定的最低償付能力要求,并且根據所開展的不同小額人身保險業務提取相應的準備金,按要求披露相關的財務信息。
四是對中介組織的監管。加強對介入銷售的農村基層組織和其他中介組織的日常監管,要定期報送有關業務和財務報表,完善市場調研。
(三)切實提高農民收入,增強農民購買保險的能力
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是針對農村低收入群體開發的人身保險,由于這部分農民的收入低,購買保險的能力不足,制約了他們的現實保險需求。為此,需要切實增加提高農民收入的途徑,為農民增收提供制度環境保障。
要改進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發展農業機械化,促進農業生產技術和經濟結構的升級;加強農業科技研究,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發展效益農業;強化農村信息化建設,為農業生產及時提供科技知識和市場信息,為農村低收入群體提供就業信息,增加他們的就業機會;重視對低收入農民的培訓和教育,拓寬他們的就業渠道;發展農業保險,防范農業風險,保障農民收入的提高。
(四)注重宣傳,普及保險教育,增強農村低收入群體的保險意識和保險知識
農村低收入群體的整體素質較低,保險意識和保險知識薄弱,是制約保險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要重視對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宣傳,轉變經營主體對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認識,積極引導經營主體及相關政府部門采取多形式、通過多途徑大力普及保險知識,實施保險教育,增強農村低收入群體的保險意識,豐富他們的保險知識,增加他們對經營主體的了解和信任,提高投保積極性。
二、微觀層面
當前,我國農村小額人身保險市場的供給主體集中表現為保險公司,下面主要從保險公司的角度,對如何拓展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業務進行分析。
(一)轉變經營思路
C.K.普拉哈拉德的金字塔底層戰略理論和菲利普?科特勒的利基策略理論表明,針對農村低收入群體的農村小額人身保險市場,一方面,由于農村低收入人數眾多,猶如金字塔的底層,具有巨大的潛在市場;另一方面,這一市場屬于農村保險市場的細分,通過利基營銷,易于在這一細分市場培育自己的優勢,占據有利的市場地位。因此,保險公司應立足長遠,改變以往“重城市、輕農村”的經營思路,積極拓展農村小額人身保險市場,堅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增強農村低收入群體對保險公司的信賴感。
(二)強化人才培養
拓展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業務,需要相應的精算、營銷、承保、理賠等人才。保險公司要重視對這些人才的發掘和培養,要以人為本,完善人才的選拔、配置、培訓、激勵和考核制度,尤其要大力加強對農村營銷員的培養和管理,讓他們樹立誠信營銷的理念,完善其保險知識,提高相應的營銷能力和技巧。要建設企業文化,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三)完善產品的開發和改造
當前,保險公司已開發了二十余款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產品,主要是意外傷害保險、定期壽險和信貸保險。今后,還需要在監測前期所開發產品運行情況、進行相應改進的基礎上,開發農村低收入群體急需的健康保險和養老保險,要綜合考慮不同地域低收入群體的經濟狀況、家庭情況和保險需求等因素的差異,突出產品的保障功能,減少投資功能,注意長短期業務的搭配,注重發展期繳業務,合理地厘定保險費率和確定繳費時間,擬定有針對性的通俗易懂的保險條款,并使保險合同方便攜帶和保管。
另外,還可以結合在農村廣泛存在的基層合作組織(如蔬菜生產合作社等)開發相關的團體保險產品,以擴大承保面,有利于風險的分散。
(四)拓展營銷渠道和宣傳手段
1.建立和完善直接營銷渠道。考慮到農村低收入人群缺乏保險意識和保險知識,且人口眾多、居住分散,保險公司有必要在農村直接設立營銷服務部,派專人進駐,一方面有利于向目標客戶進行宣傳,加強保險知識的講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大力培養本地營銷人員。
2.積極拓展間接營銷渠道。積極拓展包括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在農村的基層金融機構的營銷渠道,充分發揮農村自治組織、社區組織、群團組織和經濟組織的營銷作用,加強與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商的合作。
3.拓展宣傳手段。通過多種媒介(如電視、報紙、墻體、車身等)以平面和立體廣告的形式進行宣傳。
(五)加強客戶關系管理,提高服務質量
加強與農村低收入群體的交流和溝通,深入了解他們的保險需求,保持客戶隊伍的相對穩定,最大限度地發掘客戶資源,注意提高售前、售中及售后的服務質量,特別要講清保險責任和除外責任,避免誤導和欺瞞客戶,理賠要及時、公平、合理,注重收集客戶反饋的情況,向客戶提供免費體檢等附加服務,做好事前的防災防損工作。
(六)加強風險管理
定價風險、道德風險和逆選擇是制約保險供給的重要原因,在這里,主要就這兩類風險的防范進行簡要分析。
1.防范定價風險。注意全面收集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保險標的、投保人的相關信息,分析投保人的風險狀況,注重積累經驗數據,編制農村低收入群體的經驗生命表,并利用現代信息分析技術,分析影響產品定價的因素和影響程度,合理地厘定保險費率和設計保險條款。
2.防范道德風險和逆選擇。對于來自投保方的道德風險和逆選擇,要加強對投保方的售前審核、提高承保要求,注重售中和售后監控,做好風險預警;對于來自保險方的道德風險,要加強誠信教育,完善對相關人員的考核制度,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
參考文獻
[1]高峰,王珺.小額保險需求分析[J].保險研究.2008,(10).
[2]李珺.小額保險運營主體的比較分析[J].西南金融.2009,(5).
[3]粟榆,李瓊,李池威.我國農村小額人身保險運行回顧與評價[J].保險研究.2010,(12).
[4]聶京華.論我國農村人身保險發展的制約因素和經營管理策略[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8,(5).
[5]林熙,林義.印度農村小額保險發展經驗及啟示[J].保險研究.2008,(2).
[6]劉冀廣.我國保險監管在推動小額保險發展中的實踐與政策建議[J].上海保險.2008,(3).
[7]劉玉煥,吳婷婷.農村小額人身保險面臨的難題及破解策略[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08,(12).
[8]劉如海,張宏坤.發展小額保險的國際經驗及對策建議[J].上海保險.2008,(5).
[9]劉智夫.析城鄉小額保險供給制度及其創新[J].保險研究.2008,(5).
[10]吳珍勝.我國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產品的市場需求及其創新[J].農村經濟.2008,(9).
[11]徐淑芳.國外小額保險經營模式比較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南方經濟.2008,(6).
[12]袁春蘭,謝玉梅.我國農村小額保險發展的思路[J].農業經濟.2008,(9).
[13]張翼飛,李瓊,楊博. 從歷史深處看小額保險的產生與發展[J].上海保險.2008,(12).
[14]張宗軍.小額保險業務的國際比較與我國的發展[J].金融發展研究.2009,(3).
[15]張靜.我國開展小額保險研究[D].新疆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08.
[16]鄭青松.小額保險升溫[J].中國保險.2008,(3).
[17]朱俊生,庹國柱.推動小額保險發展的關鍵在于提高供給效率[J].中國金融.2009,(5).
[18]中國保監會網站:http://www.circ.gov.cn
[19]http://www.microinsurancececentre.org
作者簡介:陳雁凌(1972-),女,苗族,重慶秀山人,任職于成都廣播電視大學,金融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保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