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社會信用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保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海南要加快國際旅游島建設,構建良好的區域信用體系就成了不可或缺的“頂層設計”要求。本文從國家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安排和海南信用體系建設的主導力量著眼考慮,提出了“地方政府牽頭、人民銀行主導、部門聯席配合”的海南國際旅游島信用體系的發展模式。
【關鍵詞】國際旅游島 信用體系 發展模式
一、構建海南國際旅游島信用體系的必要性
上世紀90年代初的房地產“泡沫經濟”和接踵而至的金融信用危機,使海南一度戴上“金融高風險區”的帽子,嚴重損害了海南的信用形象,成為制約海南加快發展的一大桎梏。為了給海南發展創造更好的信用環境,省委第四次黨代會首次提出:“加快海南的發展,一個至為緊迫的問題是加強信用建設。”由此,海南在信用建設方面開始了探索和實踐,先后發布了《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加快信用建設的決定》、《海南省征信和信用評估管理暫行規定》等地方信用規章,加快了海南信用體系建設步伐。當前,海南正面臨建設“國際旅游島”的第二次重大歷史性機遇,以“國際化”為發展目標的規劃要求海南建設較為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以金融業為新興支柱產業的規劃對海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與要求,為加快海南國際旅游島發展,亟須構建與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國際旅游島信用體系。
二、海南國際旅游島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思路
從近年來海南信用建設的實踐經驗看,海南國際旅游島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目標應是建立以個人信用為基礎、企業信用為核心、政府信用為保障的區域信用體系,具體目標應為逐步建立一個系統(信用信息采集、披露、使用系統)、兩個機制(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三個體系(信用法規制度體系、信用中介服務體系、信用監督管理體系)、四大工程(行業信用建設工程、信息共享平臺工程、信用標準化建設工程、信用文化宣傳工程),形成海南國際旅游島信用體系的基本框架和運行機制,為打造“信用海南”奠定良好基礎。從歐美發達國家和國內上海、湖南等信用建設先進地區的經驗借鑒,海南國際旅游島信用體系應遵循五個原則:
(一)統籌規劃,循序推進
應充分考慮“十二五規劃”和“海南國際旅游島發展規劃”的實際情況,全面考慮區域信用體系和國家信用體系銜接的問題;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現有行業信用信息資源,提高效率與節約成本并重,分步驟、分階段推進建設。
(二)政府推動、市場運作
省政府應側重在推動信用規劃與法規建設、整合信用信息資源、培育和監管信用市場、健全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機制、組織開展信用宣傳教育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信用產品開發、使用和信用中介服務則應交給市場自由調節,商業化運作。
(三)制度先行,統一規范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要以信用法規制度為基礎,強調制度先行,健全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使用,企業和個人權益保護、信用主體的行為規范及信息網絡對接的相關規章制度和技術標準,避免信用信息系統的重復建設、無序競爭。
(四)資源整合、信息共享
加快海南省聯合征信平臺建設,統一征信數據采集標準和格式,整合分散在各部門、各行業、各方面的信用信息資源,建立統一的、綜合性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系統,實現信用信息共享,發揮信用信息規模效應。
(五)重點突出、注重實效
以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信用建設為重點,從信息系統比較完善、部門合作意愿比較強烈、信息共享作用比較明顯的部門開始推進聯合征信,同時著力運用市場擴大信用產品的供給和需求,推動海南信用服務市場跨越發展。
三、海南國際旅游島信用體系的建設模式
從上海、湖南等區域信用體系模式看,區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需要各部門的配合、全社會的參與,因此現階段“地方政府牽頭、人民銀行主導、有關部門配合”的模式是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信用體系比較合理的現實選擇。
(一)地方政府牽頭建設的合理性及其著力點
在中國現有的政治體制和社會環境下,政府的號召力有利于調動各方面資源,政府牽頭模式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以較少的成本建立海南信用體系的基本框架和運行機制。
1.制定海南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健全地方信用法規體系。盡快制定海南信用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明確信用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工作目標和政策措施,出臺有利于海南信用體系發展的政策法規,“十二五”應重點出臺《海南省信用信息管理辦法》、《海南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建立信用獎懲機制的決定》等,明確信用信息公開、權益保護等內容,同時抓緊清理阻礙信用體系建設的規章文件,為信用體系建設掃清法律障礙。
2.完善信用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信用體系建設考評制度。充分發揮海南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的統籌協調作用,指導、督促、檢查有關政策措施的落實;省政府應將信用體系建設納入地方政績考評體系,認真研究制定本地區信用體系建設的具體方案和工作措施;行業部門要針對不同的主體制定相應激勵政策,切實發揮正向激勵作用。
3.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推動部門信息互惠共享。一是從制度上打破信息資源的壟斷分割,防止出現部門利用信息資源尋租的行為,增強信息資源的通用性和開放性;二是統一和推廣信用信息采集、加工、發布的技術標準,實現征信標準在各行業數據庫之間相互兼容。
4.健全信用獎懲機制,規范轄區市場經濟秩序。一是健全失信懲戒機制,各行業部門通過行政性、司法型、市場性懲戒對失信行為形成聯合懲戒機制;二是完善守信受益機制。有關部門應對信用記錄良好的主體在市場監管、政府采購、稅費繳納、授信融資等方面給予政策性鼓勵;三是建立信用修復機制。對信用記錄出現瑕疵的企業和個人,允許其在有關行業組織和中介機構幫助下,主動糾正失信行為,一定程度上恢復其信用。
5.建立信息保密機制,確保海南信用體系安全運轉。健全的信用信息保密機制是減少信用信息采集、加工、披露中產生法律爭端的重要保證。有關部門應盡快建立信息保密機制,明確信息公開和保護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關系。信息保密機制應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管理制度,規定信用信息的使用應該有明確的目的和合理的范圍,對征信中侵害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不法行為追究民事、刑事責任;二是技術措施,完善以機構信用碼為基礎的信用信息保護和網絡信任體系,完善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實行信息安全分級保護。
6.培育信用服務市場,引導信用服務需求。按照“行政引導,市場主導”原則,大力發展商業信用評級機構,鼓勵國內外知名評級公司來瓊設立分支機構,在較短期時間內培育一批功能全、水平高、實力強的信用服務機構;將信用服務行業納入重點扶持的行業,在政府采購、政策擔保、財政貼息等方面制定使用信用產品的制度安排,引導社會資源向信用服務聚集。
(二)人民銀行主導建設的合理性及其著力點
人民銀行主導海南國際旅游島信用體系建設是其職責所在。新“三定”賦予人民銀行“管理征信業,推動建立社會信用體系”職責。2009年8月,海南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省級聯席會議確定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為海南信用體系建設牽頭單位。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建設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已于2006年實現全國聯網運行,建成全球最大的征信數據庫。海南省政府可以在人民銀行征信平臺基礎上,建立海南國際旅游島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1.建立信息采集共享機制,發揮“金誠工程”規模效應。按照溫家寶總理“從信貸征信起步”的指示精神,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應力爭用2-3年時間,在信貸征信系統的基礎上建設金融業統一征信平臺,作為國家旅游島信用信息的共享平臺,建立健全區域信用信息共享長效機制,依法滿足社會組織和個人不同層面的需要,推動改善海南信用環境和金融生態環境。
2.統一信用信息采集標準,建立信用數據加工機制。人民銀行在征信標準化建設和機構信用代碼推廣上有基礎、有經驗。因此,人民銀行應在“十二五”期間加大征信標準和機構信用代碼推廣力度,推動各行業部門采用人民銀行發布的征信標準和機構信用代碼,實現信用信息在各行業數據庫之間兼容通用,鼓勵信用中介機構深度開發信用產品,提高信用信息的協同效益。
3.完善資信評級評價體系,推行違約率為核心的監管體系。次貸危機凸顯了信用評級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信用評級體系于一個地區核心利益的影響力前所未有,因此要加快促進轄區評級體系的發展,堅持以貸款企業評級為主體,積極拓展債項評級、短期融資券評級等,滿足社會對多樣化評級產品的需要。同時以違約率檢驗為核心,保持評級結果的一致性,提高評級公信力。
4.建立完善的市場監管體系,發揮行業協會自律作用。建立嚴格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探索轄區信用體系新的監管模式,對信用服務機構業務實施分業監管和業務許可制度,加強對現有商業征信機構的監督管理,建立信用投訴處理機制,督促做好備案、報告等工作和接受社會監督;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推動形成統一的信用服務自律準則、執業標準和業務規范,提升信用服務行業公信力。
5.加快中小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支持開展信用企業、信用村鎮建設。人民銀行應依托全國統一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以機構信用代碼為媒介,督促中小企業建賬立賬,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檔案,組織企業信用評級標準化試點,實施中小企業增信融資培育計劃,探索建立中小企業信用評價與中小企業集合票據、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發行的聯動機制。同時引導完善農戶電子化信用檔案,推進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建設,引導商業銀行積極開展“征信+信貸”產品創新,通過信用體系建設解決融資難題。
(三)其他部門配合建設的合理性及其著力點
社會信用體系覆蓋的范圍越大,信息越全,效果就越好。各公共事業部門既是信用系統的用戶,又是系統的信息提供者。其他部門配合的建設模式有助于海南早日實現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以完善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的信用記錄為重點,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健全失信懲戒制度”的要求。
1.開展行業信用建設,充實信息共享平臺數據資源。行業部門應依托電子政務工程,依法公開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當前應重點推動:公安部門完善公民身份聯網核查系統;工商部門完善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統;質監部門完善企業質量信用信息數據庫和組織機構代碼共享平臺;稅務部門建立納稅人信用數據庫系統;海關建立進出口企業信息管理系統;旅游部門建立旅游誠信信息網,法院建立判決文書基礎數據庫和執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統;人民銀行繼續推動金融業統一征信平臺建設,在此基礎上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2.加強市場主體信用建設,夯實海南信用體系建設基礎。當前首要應加強政府信用、企業信用和個人信用建設。加強政府信用建設,各級政府要堅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政務公開,提高公務員信用意識,自覺當起國際旅游島信用建設的示范者;加強企業信用建設,工商、質監、商務等部門要通過開展“重合同、守信用”、“AAA評選”等活動,建立客觀公正的信用評價制度,引導經濟主體自覺把信用當作生命線;加強個人信用建設,要根據《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開展誠實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信用身份證”觀念深入人心。
3.實施信用文化宣傳工程,增強社會信用意識。建議將信用體系建設納入海南省公益宣傳范圍。一是以海南日報和海南廣播電視臺為宣傳陣地,運用輿論工具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組織開展行業信用宣傳,努力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二是建立海南信用培訓基地,讓海南大學、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承擔信用培訓任務,通過信用宣傳和教育的合力推動全社會形成“講信用、促和諧”的良好風尚。此外,還應加大對信用管理、信用經濟學、征信技術開發等方面研究,為海南國際旅游島信用體系建設做好科研儲備和智力支持。
一個民族不能缺乏信用道德,一個國家不能缺乏信用制度,一個社會不能缺乏信用體系。建立完善的海南信用體系,將為海南國際旅游島的經濟社會發展形成“信用背書”,使海南迅速成為“信用高地”和“資金洼地”,提升區域比較競爭力,從而加快海南國際旅游島的發展。
作者簡介:倫祖煒(1978-),公共管理碩士,現供職于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