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率市場化有利于商業銀行提升管理素質,優化客戶結構,加快金融創新,促進銀行之間的公平競爭。同時,利率市場化也使商業銀行利率風險、逆向選擇風險、流動性風險變大。商業銀行要防范和消除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影響,不僅需要轉變經營模式,強化利率風險意識,建立完善的利率風險管理體系,還需要創新避險工具,重視人才培養,提高隊伍素質。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 商業銀行 機遇 挑戰 應對策略
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機構根據資金狀況和金融市場動向來自主調節利率水平。中國于1996年放開了同業拆借利率。目前,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已經基本實現了利率市場化,外幣存貸款利率也已完全放開。2012年6月,人民銀行決定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8倍。在深化利率市場改革的過程中,商業銀行應盡早調整,以應對利率市場化的影響。
一、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機遇
(一)促進商業銀行公平競爭,提升管理素質
利率管制情況下,中國的存貸款利率由人民銀行確定,存貸款利差一直維持較高水平,導致國內商業銀行利潤嚴重依賴利息收入,都以傳統的存貸款業務為核心。利率市場化后,商業銀行的競爭方式由原來的資產規模競爭等非價格競爭轉向價格競爭,通過開發新的資產負債管理系統等提高經營效率,我國商業銀行的競爭會發生質的變化。利率市場化會促使商業銀行通過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改進績效考核等措施,使管理水平進入嶄新的層次;利率市場化會促進商業銀行之間的公平競爭,為我國銀行業構建了一個優勝劣汰機制,加快商業銀行及早實現管理轉型、業務轉型,使其在未來的競爭中保持優勢。
(二)有利于商業銀行優化客戶結構
利率管制情況下,商業銀行最主要的負債業務是存款,經營利潤嚴重依賴利息收入,業務發展過度依賴大中型公司客戶,導致商業銀行客戶結構嚴重同質化。利率市場化后,各商業銀行勢必利用資金價格差異來吸收公眾存款,在資產運作中必須充分考慮資金的成本、貸款的目標收益率、貸款企業的發展前景、盈利、管理費用等因素綜合確定不同的利率水平,在吸引重點優質客戶的同時對風險較大的客戶以更高的利率水平作為風險補償,推動銀行客戶結構的優化。
(三)有利于商業銀行的業務創新
利率市場化將導致銀行傳統主導業務的萎縮和非利差型業務的發展。銀行為爭奪存款,存款利率將會有一定程度的上漲,為爭奪優質客戶,其貸款利率又會趨于下降,銀行傳統主導業務的比重將會逐漸下降。商業銀行面臨比以前更大的利率風險和競爭壓力,客觀上對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產生了強大的壓力;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定價權加大,為以規避利率風險為主要目的的金融衍生產品的創新創造了條件;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將會獲得較快的發展。
二、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挑戰
(一)利率風險變大
放開利率管制后,利率的波動將會更加頻繁。利率頻繁波動以及變動的不確定性,給商業銀行帶來更大的利率風險。利率市場化后,商業銀行利率自主決定空間加大,利率形成主要靠市場機制作用,穩定性低,可預測性差,因而商業銀行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利率敏感性缺口風險、利率結構風險、客戶選擇風險和內部道德風險。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我國商業銀行一方面面臨著技術性利率風險,另一方面,還面臨著由于相關制度的不完善而產生的制度性風險。這些風險是階段性的,與包括利率市場化在內的整體金融深化進程有著密切的關系,帶有顯著的系統性,并且利率風險有可能通過制度缺陷被放大。
(二)逆向選擇風險加大
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商業銀行存款成本的提高加大了經營成本,商業銀行傾向于把貸款投放給愿意支付高利率的借款人以彌補成本獲取收益,高風險的借款人將更愿意向銀行借款,而風險較小的借款人則可能逐漸退出貸款申請者的隊伍,結果是刺激冒險者的貸款需求,同時擠出了正常利率水平下的合格貸款者的需求,并且會刺激貸款客戶提高風險偏好,原本厭惡風險的企業也傾向于改變低風險項目的性質,使之具有更高的風險和收益,這必然導致信貸市場的逆向選擇,由于高風險貸款人充斥信貸市場,違約概率大大增加。
(三)流動性風險加大
利率市場化使利率水平逐步由市場的資金供給和需求決定,這將影響到企業和個人的融資和理財需求,進而影響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當居民和企業預期利率上升時,為減少未來融資成本,企業的現時貸款需求會放大,而居民的儲蓄意愿會向后推遲,造成銀行的預期資金來源減少,引起銀行流動性供給不足,導致流動性風險。反之,當預期利率要下降時,為了減少財富的損失,此時居民儲蓄存款會相應增加,而貸款則會因為未來成本的下降而轉為在未來進行,此時貸款需求減少,會降低商業銀行面臨的流動性風險。此外,當銀行存在資金利率缺口時,利率的變化將會對銀行利率資產和負債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銀行的資產負債流動性。
三、商業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的策略
(一)商業銀行應制定更加詳細的風險管理戰略和規劃
商業銀行應該加強對利率走勢的預測和分析,通過對對資產、負債業務進行可行性論證,預測和分析利率風險大小,決定介入或退出某些業務;將資金投向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形成資金的合理配置,以風險的分散平衡原理,優化風險組合,分散風險損失;通過利率互換、期權、期貨等工具,將利率風險轉移或置換,以降低資產負債的利率風險度;強化信息系統建設,滿足金融產品和服務定價、市場風險管理和數據挖掘統計的需要。
(二)商業銀行要轉變經營戰略
在傳統優質客戶貸款利率下降的同時,銀行貸款經營需要向愿意承擔較高利率的中小企業傾斜,業務模式要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化,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獲得附加收益;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和人才優勢,開發高附加值的中間業務和投資銀行類中間業務,努力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推出更多的投資理財、擔保、代理等高附加值的業務品種;大力發展個人零售業務,加快對新型金融工具的開發,運用不同的金融衍生品來增加盈利并分散利率風險,積極處置不良資產,創新避險工具。
(三)商業銀行要重視人才培養,提高隊伍素質
利率市場化增強了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競爭的根本是掌握現代銀行的管理和技術的人才,所以應加大人才的培養。商業銀行應對從人員進行定期的專業培訓,強化其風險意識,積極創造條件,為基層骨干人員提供實踐鍛煉機會,培養面向市場的證券專業人才、保險專業人才和利率管理人才。同時,還應積主動地從國外金融機構引進高素質風險管理人才,加快商業銀行人員更新進程,對超過一定年齡、文化素質偏低的人員實行內部退養,大膽啟用年輕干部,全面提高干部職工隊伍素質。
參考文獻
[1]周小川.關于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若干思考.中國人民銀行網站,2012.
[2]閆海燕.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市場,2011,(44).
[3]劉丹.利率市場化對銀行經營的影響分析及應對策略淺析 [J].金融經濟,2011,(16).
作者簡介:張立召(1983-),男,漢族,河北石家莊趙縣人,新疆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業銀行創新與管理;劉清娟(1970-),女,漢族,安徽人,新疆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商業銀行業務與創新,少量涉獵資本市場、貨幣理論和國際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