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年6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即日起,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8倍。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正式放開,意味著我國利率在市場化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十分重大的一步,也對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本文將站在中小商業銀行的角度,探討其面臨的壓力及挑戰,并提出相對應的策略。
【關鍵詞】中小商業銀行 高利差 利率風險 風險防控
我國的中小商業銀行是指除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之外的以股份制為組織形式、資產規模相對較小的商業銀行,主要包括全國性或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100多家城市商業銀行,數十家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及農村信用社等。
最近二十年,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發展十分迅速。中小商業銀行因其機制靈活、市場意識強、經營效益好的特點,在全國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已發展成為我國銀行體系中的一支生力軍。同時,因其歷史和現實原因,中小商業銀行自身存在著很多問題和缺陷,利率市場化日益加深給中小商業銀行帶來了諸多挑戰和機遇。
一、生存壓力加大
一直以來,在政策的存貸款利差的限制下,我國商業銀行享受著高利差的保障,在這種保障下,商業銀行只需要吸收存款的同時增加放貸,高利差就能給銀行帶來充足的利潤,逐漸使商業銀行喪失了開創新業務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的動力。隨著存貸款上下限的放開,利差空間縮小,在不改變盈利模式的情況下,價格競爭必然成為各商業銀行的主要競爭手段。但是,對眾多的中小商業銀行而言,這種沖擊式不言而喻的。與大型股份制銀行相比,中小銀行無論是在資產規模、客戶質量、客戶數量還是風險管控能力上都出于劣勢。所以存貸款利差的縮小,競爭中的劣勢大大減小了中小商業銀行的生存空間。而且,從發達國家利率市場化的經驗來看,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步法加快和資本市場的日益完善,資金的腳步也逐漸加快,來自銀行內部和非金融系統的兼并壓力會越來越大。
二、經營管理壓力增大
(一)利率風險
利率市場化的目的就是讓市場中的供給與需求來決定資金的價格,從而調節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入,利率波動的頻率和幅度也會大大提高,利率的期限結構也會更加復雜。但是現階段,中小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水平,人才和技術上都存在著嚴重不足,使得其在風險識別和風險防控上面舉步維艱。
(二)操作風險、信用風險
由于存貸款利差調整帶來的價格競爭不可避免,那么,中小商業銀行為了維持經營,搶占市場先機,必然會弱化貸款管理,簡化審批程序,減少抵押擔保要求,出現貸前不調查,貸時不審查,貸后不核查的行為。同時,由于這種操作風險的存在,給中小商業銀行埋下了呆賬壞賬的禍根,增加了中小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在同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相比,信用風險本就偏高的情況下,勢必會更加加重中小商業銀行負債業務的成本。
三、對策及建議
(一)加快經營轉型是大勢所趨
1.加快經營主體轉型。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金融脫媒”現象日益普遍。消費者理財意識的不斷增強,使得存款儲蓄迅速減少,更多的投資到具有更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上。同時,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使大型企業更愿意在資本市場上進行直接融資,這樣大大降低了融資的成本,提高了融資效率。但是,大型企業是我國各類銀行的首要客戶,他們的“貸款脫媒”大大減少了銀行的客戶群,對銀行利潤造成重大影響。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中小商業銀行。因此,中小商業銀行必須加快經營主體轉型,充分利用其地緣優勢,確實服務于當地的中小微企業。中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為我國創造大量的財富,提供不亞于國有企業的就業機會。但是金融不平等現象和眾多因素使得他們在融資相當困難。貸款難,難貸款十分普遍。所以,只要中小商業銀行抓住機遇,針對當地的中小微企業,嘗試推出新的金融工具,提供針對性的金融服務,一定能開辟出另一番天地。
2.加快經營業務轉型。無論是應對新巴塞爾協議Ⅲ對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還是應對利率市場化對中小商業銀行主營業務提出的種種沖擊,加快經營業務轉型是中小商業銀行生存的題中之義。因此,中小商業銀行必須調整資產結構、負債結構、客戶結構與收入結構;大力發展零售業務,推動負債多元化,控制負債成本;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提升非息收入占比,降低對利息收入的依賴;探索綜合化經營,多元化配置資產,降低非系統性風險。
此外,積極進行理財產品創新。理財產品原則上屬于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雖然目前存款上限上浮10%,仍遠沒有達到消費者的理財目的。而理財產品收益率卻不受這個利率的限制,因而,加強理財產品創新,開發出更多個性化產品,吸引更多的客戶,以理財產品帶動中小商業銀行同客戶更多的合作。
(二)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建立內部風險防控體系
利率市場化給中小商業銀行帶來了巨大的風險管理壓力,隨著利率市場化的發展,利率風險管理必然會成為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核心內容,也將成為各個商業銀行競爭的核心問題之一。誰擁有更高的風險管理水平,誰就能獲得市場更多的青睞和信任。新巴塞爾協議指出,商業銀行穩健利率管理的基本原則包括四方面內容:“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要對利率管理試行妥善監管;制定適當的風險管理規章和程序;建立科學的風險計量和檢測系統;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并接受獨立的外部審查。因此,中小商業銀行應該站在全局的高度重視對利率風險管理,盡早樹立起利率風險管理的理念,建立適合本行的利率風險管理機制,加強利率風險的內部控制。將風險管理的理念貫穿到平時的業務中去,把每個業務環節都作為風險管理的關口。
(三)提升定價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
隨著利率市場化步伐加快,銀行自主定價的范圍也會加大,并逐漸擴大到資產、負債和中間業務各個項目。首先應提高產品定價能力,主要是存貸款定價,這關系到銀行利潤的來源,特別是貸款定價。定價過高將使客戶資源流失,定價太低又可能出現無利可圖的情況。因此,中小商業銀行應在參考市場基準利率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產品定價模型。其次要加強內部資金定價。這是中小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利率市場化后,利率波動將更加頻繁,商業銀行對利率的依賴程度會大大提高,如何使銀行內部資金的定價機制更加靈活,對利率的敏感性更加靈敏,從而更大程度的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率成為銀行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張偉芹,張敏敏.淺議利率市場化下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發展.金融天地,2011.
[2]左中海.利率市場化與中小銀行轉型.中國金融,2012.
[3]河北銀行課題組.利率市場化與中小銀行應對策略.商業銀行.2012.
[4]陳志剛.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商業銀行利率風險分析.商業銀行,2005.
[5]杜婷.“十二五”期間我國利率市場化路徑選擇、銀行業影響及策略選擇.金融發展評論,2012.
[6]李鎮西.中小銀行規模擴張與風險管理.特別關注,2011.
[7]陳國偉,金柏林.中小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的策略選擇.專題研究.
[8]高志強,張明貴.中小銀行經營轉型的趨勢.商業銀行,2011.
作者簡介:鄭磊磊(1987-),男,就讀于新疆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研究生部,研究方向:投融資理論與實務;劉清娟(1970-),女,漢族,安徽人,新疆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商業銀行業務與創新,少量涉獵資本市場、貨幣理論和國際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