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銀科平臺的建立,實現了銀行與企業的雙向信息交流,幫助企業打通了融資渠道,促進了信貸資金向優質企業流動。文章詳細闡述了銀科平臺建設背景、操作流程與運行機制、優勢與成效,針對平臺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發展對策和目標。
【關鍵詞】科技 企業 銀行 信息 平臺
一、引言
近年來,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迅速,但由于資產規模小、抵御風險能力弱、銀企信息不對稱等原因,科技型中小企業很難獲得信貸資本的支持,融資難已成為制約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解決企業與銀行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實現銀行與企業的雙向信息交流,進一步提高銀企對接效率,四川銀監局與四川省科技廳共同搭建了“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銀科對接信息服務平臺”。 銀科平臺以四川省科技金融數據庫系統為基礎,通過定期信息報送與交換制度,實現企業申報、專家評價推薦、政府監控、銀行獨立調查與信貸審核反饋等各項功能,有效幫助企業打通資金瓶頸,促進信貸資金向優質企業流動,實現企業騰飛。
二、銀科平臺建設背景
融資難問題一直是阻礙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首先,科技型中小企業輕資產少抵押,在整個商務鏈當中處于非常弱勢的地位;其次,我國目前多元化的融資機構體系尚未健全,信息渠道不暢通,貸款融資提供方主要還是大中商業銀行,而這些商業銀行業務更多偏向大客戶,少有積極性去做中小企業。從中國目前融資市場的狀況來看,銀行的貸款融資仍然是整個社會融資總量的主體。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2011年新增社會融資總量是12.83萬億,最大的占比是貸款。清科公布的私募投資每年在250億美元左右,直接融資從IPO加上私募股權大概只有6000億人民幣,占整個社會融資結構當中不到5%。從公開市場直接發行的融資和向信貸機構借款的比例來看,公開市場的企業融資余額不到5萬億人民幣,銀行貸款60萬億人民幣。因此,如何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溝通與銀行信貸的融資通道,從而獲得更多的造血和發展資金,成為科技部門和銀行監管部門的重要職責。2009年5月,科技廳與四川銀監局經過多次溝通,決定共同搭建“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銀科對接信息服務平臺”,加強科技與金融的結合,進一步提高銀企對接效率,實現科技型中小企業向銀行機構的快速融資。銀科平臺是省科技廳與四川銀監局為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一個創新舉措,它不單是一個數據系統平臺,更是一個科技金融的綜合服務平臺。
三、銀科平臺的操作流程與運行機制
銀科平臺建設之初,就充分考慮了系統的實用性、穩定性、靈活性、擴展性與保密性,因此,保證了項目建設的先進性。
(一)銀科平臺兩大系統
銀科平臺由“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服務系統”和“四川省銀行金融機構信息服務系統”兩部分組成。
1.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服務系統。該系統(見圖1)由四川省科技廳委托四川省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服務中心負責研發和運行管理。系統包括:四川科技型中小企業數據庫、高新技術企業數據庫、風險投資機構數據庫、四川省創業投資補助資金申報評審數據庫、中介服務機構數據庫、中國(西部)高新技術企業與風險投資對接推進會申報項目數據庫等6個相關數據庫,匯集了全省優質科技型企業信息,擁有強大的企業、機構基礎數據資源和關聯信息。系統通過數據庫信息和企業在線申報形式,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銀行機構連接起來,將系統內有融資需求的優質企業通過服務平臺對接渠道向銀行金融機構服務系統推薦,實現企業融資需求向銀行金融機構的傳遞。
圖1 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服務系統
2.四川省銀行金融機構信息服務系統。該系統(見圖2)由銀監局負責研發并配置到各銀行金融機構終端。系統提供了銀行用戶管理、銀行放貸數據查詢、統計分析和銀行放貸信息反饋等功能,包括了銀監局的監督系統和銀行信息服務系統。
銀企服務平臺不斷更新企業信息、政策咨詢和銀行創新金融產品介紹,同時,還向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提供在線查詢服務,有利于銀行金融機構挖掘潛在信貸客戶資源和項目資源,實現信息的雙向溝通。
銀企服務平臺的重點項目推薦功能,解決了銀行金融機構海量篩選項目的難度和成本。定期報送的統計分析報告制度為政府各部門及時、準確地掌握、跟蹤企業成長情況和信貸資金投放情況提供了決策參考。
圖2 四川省銀行金融機構信息服務系統
(二)銀科平臺的操作運行
首先,依托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服務系統6大數據庫資源,對數據庫企業和項目進行定期、專業的深度挖掘,包括對創新性、行業地位、管理團隊、商業模式、盈利性和運營評價、現金及財務狀況、發展的合規合法性等代表企業發展現狀及潛力的綜合指標進行全面篩選與評價。其次,銀科平臺將挖掘后的數據分別提供給銀行金融機構信息服務系統的端口銀行,以及與金融服務中心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的風險投資機構和相關中介服務機構,為他們提供廣泛、可靠的企業信息,同時,銀行金融機構、風投機構和相關中介服務機構也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的增值服務,滿足企業發展需求。最后,通過銀科服務平臺,實現政府、企業、機構的信息對稱和高效對接,完成從政策咨詢、投融資對接、輔導培訓、項目申報、個性化服務的全方位服務功能。
銀科平臺服務流程和操作程序如下:
1.企業首先訪問四川科技金融網(www.htf.sc.cn),在網站主頁通過“會員登陸”窗口進行注冊,登陸窗口提示企業填寫機構代碼證號及企業全稱、密碼、驗證碼,提示注冊成功。
2.企業登陸后,點擊“我的資料”,可填寫、更新和修改本企業的數據庫基礎信息及登陸密碼。
3.如果企業要申請銀行貸款,點擊“銀行貸款”→“企業申請貸款”,選擇申請貸款的銀行(可單選,也可多選)后填寫貸款說明表,并提交,完成企業貸款申請。銀行服務系統得到企業申請信息后,進行審核,達不到銀行審核標準的,必須向企業說明原因,以指導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更大可能地向銀行靠攏。有信貸可能的,銀行機構將進行盡職調查。系統內企業可在自己的界面查看、修改貸款信息及銀行反饋信息。
4.系統的“重點項目推薦”功能將篩選出的重點企業和項目推薦給銀行金融機構端口,同時也推薦給風險投資機構和相關中介服務機構,金融服務中心將與機構共同對重點關注項目進行考察和盡調,實現優質項目的貯備和培育。
5.銀科服務平臺實行季報制度,對平臺內申請貸款企業的貸款金額、授信額度,按行業、地區、資金流向等都將進行統計分析,為政府各部門了解企業成長和信貸動向提供數據支撐,為相關產業政策制定提供理論依據。
(三)銀科平臺的核心是重點項目推薦
銀科平臺服務的核心是重點項目推薦。金融服務中心與四川大學科技金融研究中心合作,開發制定出一套科學的“企業成長能力評價體系”軟件。系統根據“優質企業成長評選標準”,以創新性、行業地位、管理團隊、商業模式、盈利性和運營評價、現金及財務狀況、發展的合規合法性等代表企業發展現狀及潛力的綜合指標對企業進行全面篩選與評價,最終在系統中作出“重點推薦”。銀企服務平臺的重點項目推薦功能,更科學、更權威、更快捷,解決了銀行金融機構海量篩選項目的難度和成本。
(四)銀科平臺的互利共享機制
銀科平臺不僅為銀行金融機構提供優質企業項目,促進銀行信貸資金科學合理的向科技型中小企業規模性投放。同時,銀科平臺發揮信息資源互動效應及共享效應,加大銀行資金對風險資本投入力度的導向功能,實現銀行資金與風險資本良好互動。
銀科平臺的綜合服務功能體現在:政府方面,對于取得銀行貸款的企業,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補助資金將在擔保費和銀行利息方面給予補貼;銀行方面,對于風險投資機構關注的企業,銀行將強力跟進;風險投資方面,銀行授信企業一般都是風投機構所關注的對象。政府、企業和機構在這個平臺上都能找到合作和互利的空間和機制。
四、銀科平臺的優勢與成效
銀科平臺打造了國內首創的銀企服務模式,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首先,它提供了創新融資模式,搭建了政府、企業、機構宣傳交流的公共平臺,集成了強大的數據庫資源,實現了網上債權融資、股權融資的多渠道融資模式;第二,平臺提供了政策咨詢、融資對接、輔導培訓、項目申報等全方位、個性化的增值服務內容;第三,平臺實現了與各高等院??蒲袡C構結成科技金融戰略聯盟。
目前,平臺已與149家銀行金融機構聯網,匯集了全省26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1113家高新技術企業信息、580多家風險投資機構信息、100多家中介服務機構信息,可實現在線咨詢、互動服務。據四川銀監局統計,截止2011年底,先后有1700多家/次企業通過該平臺向金融機構提出了信貸資金需求,770多家企業獲得銀行授信335.3841億元,實際發放貸款210.817億元。
2011年,銀科平臺申請了成果鑒定,鑒定專家認為:該平臺是一個國內首創且極具特色的創新性信息服務系統。平臺實現了政府、金融機構及企業三位一體對接信息服務模式的創新,平臺以經濟學、管理學理論為指導,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統計與數據挖掘等定量方法,緊密結合“銀科”實際,實現了綜合性很強的應用集成創新。平臺以用戶為導向,架構科學合理,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鑒定專家一致認為:項目成果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和實用性,取得了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研究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八拇ㄊ】萍夹椭行∑髽I銀科對接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項目被評為2011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五、銀科平臺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和目標
(一)存在的問題
1.企業資源有待整合。目前,省、市、區以及政府各部門均有相關的數據庫系統,狹隘的地方保護主義和資源占有,不利于信息資源的集成與整合,同時,企業信息報送的準確性也有待提高。省科技廳將與各市州科技部門積極配合,多渠道廣泛征集企業信息,不斷發掘和培育優質項目,吸引更多的企業、銀行、風投加入到平臺中來。
2.平臺功能亟待完善。目前,銀科平臺的網上在線申報功能雖然已初步實現,但尚需完善,企業申報程序應該更加簡便快捷,系統的“重點推薦”功能在權威性、專業化和公正性上亟待加強。
3.平臺宣傳推廣尚需擴大。銀科平臺是一個專業化全方位的增值服務平臺,但是運行近兩年了,“養在深閨人少知”,企業、銀行以及風險投資機構和相關中介服務機構對其功能和作用的認識都有待加強。
(二)發展對策和目標
2011年,國家八部委下發了《關于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加快實施自主創新戰略的若干意見》(國科發財[2011]540號),《意見》下發后,四川銀監局及省科技廳領導高度重視,制定切實可行措施,進一步做好銀科對接工作。
一是根據國家八部委下發了《關于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加快實施自主創新戰略的若干意見》精神,制定我省相關《意見》,進一步營造政策環境,加強政、產、學、研、金“五結合”,借力金融資本,促進我省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壯大。
二是省科技廳協助四川銀監局在原有建設銀行科技專營支行、成都銀行科技專營支行、交通銀行科技專營支行3家科技專營支行的基礎上新設立了農業銀行綿陽高新科技支行、德陽銀行高新科技支行、工商銀行自貢高新科技支行等3家科技專營支行,專門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信貸支持。
三是增加“銀科對接信息系統”銀行客戶端,建立優質科技型中小企業專職客戶經理制度,為優質科技型企業量身提供金融服務。除依托科技專營支行外,各大型政策性銀行、股份制銀行以及城市商業銀行將在市(州)及成都、綿陽、德陽、樂山、自貢、宜賓等科技企業聚集區的分支機構增設客戶端,以促進基層行利用系統主動挖掘優質科技型企業并為之提供金融服務的積極性。
四是創新銀行信貸金融產品,建立銀科對接工作成效考核機制。從2012年開始,每年定期在科技企業聚集區,通過召開座談會、研討會等形式,了解科技型企業的需求,要求相關銀行機構在信貸額度及信貸規模方面為科技型企業做出專門安排。同時,對各銀行機構支持科技企業信貸情況進行考核,年終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成效突出的銀行機構進行表彰,提升銀行信貸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服務水平。
五是加強宣傳推廣,積極組織輔導培訓和對接活動的開展。2012年平臺在全省21個市州分片區組織5~8次培訓對接活動,在進一步完善系統功能的基礎上,加強對系統的工作目標、設計理念、評價體系、推薦流程的培訓。同時積極組織科技型中小企業與銀行金融機構開展現場對接會,希望通過各種成功案例引導企業和機構加強對平臺的信任和依賴。
六是充分發揮科技專家優勢,為引導信貸資金提供咨詢服務。按照《關于推薦銀行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項目咨詢專家的通知》(國科發財[2011]642號)文件要求,在全省范圍選擇科技專家,配合國家科技部“專家咨詢系統”,建立我省的“科技專家咨詢系統”,充分依靠平臺成長能力評價系統和科技專家咨詢系統,使平臺重點推薦項目更具權威性。
作者簡介:倪文新(1968-),女,漢族,四川成都人,現任四川省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服務中心綜合辦主任、高級工程師;李兵(1966-),女,漢族,四川成都人,現任四川省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服務中心辦公室副主任、工程師;包湘蓉(1964-),女,漢族,四川成都人,現任四川省科技信息研究所《技術與市場》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