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力提升國民素質的過程中,精神文明道德建設日趨重要,無論是工作職業操守還是日常與人交往,誠實守信作為我國的傳統美德早就滲透進了我們的一言一行。會計是一項經濟管理范疇,能夠為各方面提供經濟信息,要求客觀且真實,這在一定程度上嚴格要求了會計行業的誠信度。而當今社會會計行業誠信的丟失引發了一輪輪的誠信危機,嚴重的影響了市場經濟的秩序。本文就會計行業中誠信的現狀進行分析,提供相應的對策以促進市場經濟的穩固健康發展。
【關鍵詞】會計 誠信 市場經濟 真實性
會計的誠信職業道德,體現的是會計人員人格修養和職業道德,如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恪守客觀、公正的做人原則,不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或以職務之便謀私利等。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上的一些不正之風大肆彌漫,在經濟建設中尤為突出,會計人員在種種因素下做假賬,出一些虛假的財務報表,使其缺乏最基本的誠信職業道德,而這些行為恰恰是行賄受賄、滋生貪官污吏、偷稅漏稅等現象的罪惡之源,給個人、企業甚至國家帶來了巨大損失,因而會計行業中造假早已成為市場經濟和人們關注的焦點。
一、會計行業中誠信的丟失
社會經濟的發展往往能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經濟中存在的問題更為明顯,現今會計行業的誠信已經成為了一個讓各界人士頭疼不已的難題,造假的案件“層出不窮”。據不完全統計,在對很多企事業單位資產負債損益情況進行審計的時候,發現很多會計報表嚴重不實,人為的調節讓很多單位虛盈實虧、虛虧實盈,展現的表象和實際財務狀況相差甚遠,嚴重相背離,各種違規違紀違法現象赤裸裸的擺在人們眼前,其間不乏假憑證、假賬目、假報表、假審計和假評估等情況,實際操作中,為了利益而隨意調整財務報表的比比皆是。
中國在經歷了紅光實業、猴王股份、銀廣夏等觸目驚心的事件之后,就連處于會計行業尖端的美國,也出現了麥道夫、安然、世界通訊等盈利報告中弄虛作假的事件,而作為美國五大會計公司之一的安達信在對安然公司的財務進行審計的時候,一直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違背職業道德和底線的銷毀相關的證據,給市場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后果,當然,最終安達信也自食惡果,在會計行業中失去立足之地。
二、會計行業失信的表現
各行各業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誠信是必不可缺的,就像一個人失信于某個人或者某件事,再次發生的時候,別人心里必然有所芥蒂,這是為什么要做人做事時守誠信的根本,會計行業亦是如此,但是它們通過對報表和賬目作假使得很多財務現狀嚴重失真。
比如:利用關聯方之間轉移資源、勞務或者是義務的行為,不管有沒有收取價款的這種交易形式來提高所謂的業績,有購買或者銷售商品、提供或接受勞務、提供資金、代理、研究與開發項目的轉移等交易類型,這種非實質性交易的目的無非是想要讓自己的財務報表“好看些”;也有在財務情況中的資產負債項中的虛擬資產和利潤表中的多入少出,導致呈現出來的賬目和實際情況根本不一致,以達到虛假的虧損狀態和浮夸的盈利假象;還有一些經濟犯罪中根源就是不顧法律的約束,人為的胡編亂造,出具騙人的財務報表,更有甚者利欲熏心,在金錢的面前放棄自己的職業道德,逾越法律這道紅線,在明知報表有問題的同時還做一些虛偽的審計報告,加上毫無用處的陳述,在包庇做假賬的會計人員的同時也為自己“撈金”,此所謂一丘之貉,為更多的造假推波助瀾,使得人們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忘卻了造假的后果,以致作假現象越來越普遍,會計行業的誠信岌岌可危。
三、會計行業誠信重塑的對策及建議
(一)加強法制力度和道德教育
要在會計行業中恢復誠信,如果只是寄希望于企業單位自身的道德誠信,是不現實的,只有加大宣傳《會計法》,讓會計從業人員認識到違反《會計法》會有什么后果,那么他們在做假賬時就會三思而后行。經濟活動中的違紀亂法之所以屢禁不止,主要還是宣傳和制裁的力度不夠。會計人員在利益的驅使下,心懷僥幸心理,即使事發,受到的利益和受到的制裁相比,也是前者遠大于后者。因此,財政部門必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和處罰條例,不包庇、不縱容,一經查出,從嚴處理,在執行過程中,做到嚴格執法。該承擔法律責任和行政責任的承擔責任,情節特別嚴重的送交公安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有一件查一件,絕不姑息。
如果用法律來嚴格約束人員,雖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最好的選擇,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規范教育,才能從源頭上杜絕會計造假的發生。一方面會計要有嫻熟的職業技能、精通自己的業務,還要遵守相關國家規定,一旦公司利益和會計的行業規則起了沖突,要敢于堅持原則,不向領導權力和利益低頭,會計核算時不偏不倚,客觀、真實的進行會計核算。此外,誠信作為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的品質之一,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努力做到的。會計人員作為會計的主體,他們的行為對會計的誠信建設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因此,應該要努力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
(二)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首先一套行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能夠從源頭上杜絕會計人員做假賬,使會計人員的造假機會大為減少,是《會計法》中對企業的硬性要求,對改善會計職業的內部環境有什么顯著的效果。因此,要使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能夠得以執行,首先就是要加強單位負責人的法律意識,事實也證明,在會計的造假案件中,大多數都是在單位負責人的強令或者授意下才進行的。因此,我們有必要要讓單位負責人認識到違規違法的嚴重后果,做一個守法公民。
其次還要有健全的內部審計制度,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能夠及時的發現會計資料中那些虛假的不真實的信息,能對公司的經濟活動進行監督,保證公司健康有序的發展。
最后要改變大多數公司的管理體制。會計人員受到公司負責人的領導,在很多問題上,如果不按照負責人的命令行事,自己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失,或者是其他一些權限受到限制,使得會計人員不能堅持自己的原則,做出一些違背自己良心和道德的事情。因此,要讓會計人員從公司中獨立出來,盡量不受到公司負責人的約束和限制,現在比較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有會計委派制和會計集中核算制。
(三)完善會計法律法規
當前,我國的會計法律法規的建設基本上已經形成了以會計法為核心,其他法律法規協調配套的初步形態。但是,在一些問題上,會計法律法規依然還有一些需要修訂和完善的地方。一是要規范會計信息標準,會計法作為會計的核心,一切都以其為核心,規范的會計信息標準才能讓會計的核算更加科學準確,適用性更廣。二是要建立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會計法》第50條明確提出“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是指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會計法制定的關于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制度”,這是因為國家統一會計制度是于我國目前的會計環境相適應的,我國的經濟體制和我國正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渡時期的國情相吻合的,并且,國家統一會計制度我在我國60多年來會計管理成功經驗和現代會計的精華有機結合的。三是要結合當前的實際,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的進步,當代社會已經步入了信息化時代,如何與時俱進,使得會計法成功地從傳統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中摸索一套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的會計模式,這是需要深刻分析的。
參考文獻
[1]孫志霞,宋理升.《我國證券市場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對策》,山東行政學院山學報.2003(4).
[2]張雷,呂國梁.《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與對策思考》,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
[3]馬雪霞.《構建會計誠信體系的幾點思考》,企業導報.2011(2).
[4]陸梅玲.《會計誠信的缺失與現代建構的思考》,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1(8).
作者簡介:李潤萍(1977-),女,彝族,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妥安鄉人,大專文化,中共黨員,畢業于云南省昭通地區衛生學校,現任職于祿豐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