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農村繁榮”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問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既需要大量物質、資金等要素的投入和支持,更需要與之配套搞好技術、信用信息等產品的生產和供給。其中,構建新型農村社會信用體系,提高農村信用信息發現、傳播、發布效率更是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晉寧縣是全省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試點,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農業大縣,缺乏資金一直是制約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瓶頸”。加強農民誠信度建設,全力構建新型農村社會信用體系,已經迫在眉睫,農村信用體系作為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一、晉寧縣農村信用體系現狀分析
田東縣是一個農業大縣,全縣27.9萬人,其中農村人口23.1 萬,占全縣人口的82.8%,因此,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農村繁榮”已成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問題。近年來,特別是晉寧縣被定為全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點縣以來,縣委、縣政府、縣各金融機構高度重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及時在全縣宣傳反映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支農、惠農的工作成效,廣大農村營造了“誠信守信光榮”的良好信用環境。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啟動后,晉寧縣開始建立農戶信用信息檔案,并在全縣開展了農戶信用信息采集和信用村(鎮)創建工作,目前農戶信用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通過采集農戶信用信息后,我縣將會對采信農戶進行信用等級評定,凡被評定為信用農戶的都將發放信用證,并給予農戶相應的授信額度,不需抵押擔保農戶便可得到貸款,進一步提高了農戶貸款的滿足率。目前信用農戶、信用村鎮的信用評定工作正在向全縣進行開展中。經過農村信用系統建設領導小組及相關部門進行研究討論后,我縣目前確定了授信規模:信用評分在90分以上的信用戶額度為15萬元,80分~90分的授信額度為10萬元,70分~80分的授信額度為5萬元。
由于此項工作得到了晉寧縣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為了配合兩個試點村(中誼村、漢營村)的試點工作順利進行,2012年5月5日,晉寧縣政府下發《晉寧縣人民政府關于撥付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貸款第一批擔保資金的批復》(晉政復〔2012〕166號),同意撥付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貸款第一批擔保資金100萬元,從財政周轉基金中給予安排。存入“晉寧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但保資金專戶”。此舉是繼2011年10月縣委書記蔡德生同志帶隊考察廣東省云浮市郁南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2011年12月隆重召開晉寧縣社會食用體系建設動員大會的又一重要舉措。第一批擔保資金100萬元將主要用于對“信用戶”授信貸款的風險保證金。
二、晉寧縣農村信用體系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不斷深入,農村信用體系已經有了一定成果,但目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仍處于建設初期,開放度還比較低。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信用體系建設發展不平衡,相當多地方的群眾信用意識還比較淡泊。信用評定工作建設剛剛起步,信用鄉鎮,信用戶的評定還處在重點試點推廣階段,目前信用鄉鎮的評定只在條件比較好的在昆陽街道辦事處、晉城鎮等鄉鎮而在條件較差的山區農民信用意識相對較低,信用建設意識較為淡泊,導致信用體系建設進程受阻。通過對我縣的涉農金融機構進行調查,農村惡意逃避債務的行為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此農村信用環境優化任重道遠。
二是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進度較慢。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推進的快與慢,是關系到破解“三農”貸款難的關鍵。從目前的情況看,晉寧縣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一是進度慢,需要采集的數據信息較多,一些要素并不真正需要,影響了工作進度。二是農戶信用信息采集成本高,在信息采集過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及資金與采集效率不對稱。三是目前農村信用信息采集工作人員在業務工作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信息采集工作相沖突時,信息采集人員首先考慮的是完成自身的業務工作,在經費補助不足的情況下,信息采集人員的積極性不高,影響了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進度。四是全縣農戶信用信息采集由于是由縣農行、信用社和各村委會信息采集小組同時進行,存在重復采集、信息不能共享等問題。
三是各職能部門支持和配合不夠。晉寧縣自開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以來,出臺了《晉寧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開展創建“誠信晉寧”活動,以規范農村金融秩序,構建信用支農的新機制。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從工作的推進來看,信用信息采集工作量大,面臨的困難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各職能部門缺少密切的支持和配合,宣傳面還不夠深入,一些工作處于停滯狀態。
四是擔保方式有待進一步探索和充實。自農村體系建設工作開始以來,晉寧縣縣委、縣政府就高度重視,今天5月份更是重拳出擊,經縣委、縣政府的批準,由政府出資,下撥了第一批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貸款擔保資金100萬元,用于承擔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2個試點村(中誼村、漢營村)農戶進行信用貸款的風險,但由于擔保資金較少,而試點村農戶對資金的需求較大,導致試點工作的協作銀行(富滇銀行)為規避風險,遲遲不能將兩個試點村的信用貸款進行發放,影響了工作進展。
三、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對策
農村信用體系是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索和建設農村信用體系,創建文明守信的和諧農村,對于實現金融良性互動和可持續發展,加快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快推進農戶信用評級工作
農戶信用評級工作是信用體系的基礎性工作,要在信用評定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嚴格按照《晉寧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加強評選領導小組的組織領導作用,協調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并根據政府主導、銀農聯動、各方配合的要求,共同構建“鄉鎮政府、村委會、涉農銀行機構、農戶”四位一體的農村信用服務體系。做好職責分工,明確各主要涉農銀行機構和鄉鎮政府、村民委的職責劃分。評級工作的主體,要切實抓好評級的具體工作,努力完成農戶信用等級評定工作目標。
(二)加大宣傳力度,推行誠信教育
在廣大農村推行誠信教育,培養信用觀念。要把強化誠信意識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基礎工程來抓。要廣泛宣傳道德規范,大力提倡誠實守信,培養人們的誠信美德。大力營造以講誠信為榮,以不守誠信為恥的濃厚的輿論環境。綜合運用廣播、電視、標語、報紙等公共輿論工具,進行長期和固定的大量的宣傳,建立信用及金融知識宣傳教育長效機制;充分調動農村金融機構、基層政府組織等各方資源,形成宣傳合力;要采用符合農村地區特點和形式多樣的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比如組織山歌隊,宣傳隊,文藝隊,如結合家電下鄉;文化、法律、科技、衛生下鄉等活動,到返鄉農民工較多的車站宣傳,在鄉鎮集市、在民間大小節日進行宣傳。使誠信、信用意識深入人心,形成“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濃厚氛圍。
(三)探索建立統一的具有農村特色的信用評價體系
完善的誠信信息系統是金融信用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建立金融市場信用體系的基礎性工作。必須采用統一標準開展信用信息采集,避免出現多套體系、多頭采集、重復建設的情況,推進企業和農戶征信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實現農村社會信用信息資源共享。
(四)充分發揮農業生產協會、農村農民合作社的作用
晉寧縣農村農業經濟有許多行業協會如蔬菜協會、花卉協會、農民合作社等,發動和利用各協會、各互助社參與農村信用體系的建設,協助政府部門研究制定信用標準,參與信用征信和評價,甚至負責某些具體的事務性工作。
(五)建立信用獎懲制度
信用獎懲機制是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守信者進行保護,對失信者進行懲罰,發揮社會監督和約束的制度保障。金融行政主管部門或金融機構要通過建立信用獎懲機制,加強與有關行政司法管理部門如法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等的橫向聯系,對于失信者進行經濟和名譽處罰;對誠實守信的農戶給予鼓勵的政策和措施,并加大正面宣傳力度,使金融信貸市場形成誠實光榮和守信受益的良好環境。
(六)加快農村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有效解決農村經濟融資抵押難的問題
一是政府應出臺鼓勵支持信用擔保業務發展的政策措施,在大力發展信用擔保機構的同時,建議政府堅持法制化、規范化的發展方向,鼓勵各類信用擔保機構積極拓展符合農村特點的擔保業務,設立農業擔保機構,鼓勵現有商業性擔保機構開展農村擔保業務。
二是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根據農村經濟特點,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進一步擴大農戶和農村企業申請貸款可用于擔保抵押的財產范圍,探索發展、林權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大型農用設備等擔保方式,規范發展應收賬款、股權、倉單、存單等權力質押方式。
三是允許鼓勵保險公司介入,按照合理負擔的原則,為擔保機構或擔保基金提供風險保險??h政府結合自身財力實際,適時建立涉農貸款風險補償和獎勵機制。
中國人民銀行晉寧縣支行調研組
組 長:蔡敢林
組 員:葉 斌 李汝霖(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