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信用體系是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的農村信用體系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力支撐。東川地處邊遠,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相對滯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為此,在此認真總結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工作建議,為邊遠地區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提供參考。
一、基本情況
東川地處昆明東北,屬邊遠山區,所轄6辦事處、鎮,農村農戶以種、養業為主要生產方式。今年年初起,我行按照上級行的工作部署,認真組織轄區農村金融機構開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加強面向農村的征信等金融知識宣傳,提高農民信用意識;深入開展信用村(鎮)創建工作,改善農村信用環境;加快農戶信用信息采集,構建轄區農戶信用信息數據庫;逐步完善農戶信用評分系統,推動應用系統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經過一年的工作,東川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資料收集、錄入取得了一些的進展(2012年9月末東川區農村體系建設資料收集、錄入情況統計如下表)。
東川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農戶資料收集、錄入情況統計表
截至2012年9月末,東川區有涉農基層網點39個,農村農戶總數為58144戶,建立人行農戶信用檔案32413戶,貸款余額70502萬元。然而,東川大部分鄉鎮屬邊遠地區,由于受經濟發展相對緩慢、金融服務不健全、基層農村金融機構和農戶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認識不足等因素的制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還存在諸多問題。
二、存在問題
(一)基層農村金融機構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認識不足,采集農戶信用信息積極性不高
邊遠地區基層農村金融機構普遍缺乏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重要意義的認識,片面認為建立農戶信用信息,對農戶貸款的促進作用不大,開展農戶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缺乏積極性。
(二)農村金融服務不健全,制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近年來,隨著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農村金融機構出于自身經濟效益的考慮,進一步收縮邊遠鄉鎮營業網點,導致一些邊遠鄉沒有金融機構營業網點。由于在這些邊遠鄉享受不到應有的金融服務,增加了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難度。
(三)部分農村金融機構對農戶貸款惜貸,影響了農戶參與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積極性
由于邊遠地區農戶貸款主要用于種養殖業,而種養殖業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較大,尤其近年來氣候異常,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給從事種養殖業的農戶帶來較大經濟損失。部分農村金融機構出于貸款風險因素考慮,對農戶貸款惜貸,以致農戶貸款難,而不愿積極參與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四)農村經濟欠發達,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基礎薄弱
一方面邊遠地區農村經濟欠發達,農業生產難形成規模,農村人口人均收入低,農民生活水平欠佳。另一方面邊遠地區農村農戶向金融機構貸款的戶數和金額相對少,大部分農戶接觸金融少,金融知識缺乏,信用意識淡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基礎薄弱,阻礙了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有效開展。截至2012年9月末,東川農戶總數為58144戶,而貸款農戶為3980戶,占比為6.8%,其中農村信用社貸款余額273560萬元,農戶貸款余額59736萬元,占比為21.8%。
(五)農戶信用信息數據庫采集數據項多,采集信息難度大
按人民銀行《云南省農戶信用信息與信用等級評價指標指引》的填寫要求,每戶農戶需要采集的信用信息分為農戶信用信息采集與信用等級評定申請、農戶家庭基本情況信息、農戶家庭資產信息、農戶家庭經營項目信息、貸款還款信息、綜合信息等6個部分共78項,需采集信息的數據量大。而邊遠地區鄉鎮農村金融機構營業網點少,通常只有農村信用社一家,工作人員僅有3至4人,面對遍布全鄉(鎮)成千上萬戶的貸款農戶,不能夠保障準確完整地進行采集。由于采集農戶信息不完整,也影響了農戶信用評分系統對農戶信用評分結果的準確性,阻礙了應用評分結果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業務的開展。
三、建議
(一)加強宣傳,提高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認識
一是人民銀行加強與農村信用社的溝通聯系,積極宣傳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對促進農村信用社業務發展的重要作用,指導農村信用社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二是利用板報、宣傳單、山歌等農民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深入鄉、鎮、村開展征信等金融知識宣傳,讓廣大農戶更多地接觸金融,了解金融,進而提高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認識。
(二)完善農村金融服務功能,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農村金融機構應把金融服務的主渠道面向農村,進一步健全邊遠地區農村金融網點,完善金融服務“三農”品種,提高金融服務水平,讓廣大農戶享受到便利的金融服務,為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
(三)加強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組織協調,形成齊抓共建格局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以政府引導,人民銀行指導、農村信用社為主導的工作思路,形成齊抓共管格局。縣、鄉、村政府部門要把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作為開展農村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積極引導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深入開展;人民銀行征信部門要深入基層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具體指導,確保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扎實開展;農村信用社要高度重視,落實負責部門人員,制定工作計劃和方案,確保工作質量和效率。
(四)創新農戶信用信息采集方式,提高信用信息采集效率
一是人民銀行應盡快解決與農村信用社信息采集指標的轉化模版,結合涉農金融機構的管理模式,確實解決數據采集方式;二是人民銀行縣支行加強對基層農村信用社信貸人員培訓,讓基層農村信用社信貸人員充分掌握農戶信用信息采集內容和要求;三是基層農村信用社加強與農村村委會聯系,發揮村委會貼近農戶的優勢,由村委會組織和動員農戶,積極主動配合農戶信用信息采集工作,保障對農戶信用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和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