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扶風縣位于陜西的中央,是蘋果產業種植的重要地基,自然稟賦優越,適宜多種水果生產。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進程,扶風縣蘋果產業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在發展中存在很多問題。對此本文基于對扶風縣蘋果種植情況的調查,進行了扶風縣蘋果產業發展的現狀研究,提出了扶風縣蘋果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種植規模、產業化程度以及深加工儲存等,并對此提出了解決之道。
【關鍵詞】蘋果產業產業鏈規模化 品牌化
一、基本情況
扶風縣位于陜西中西部,是國家優質蘋果生產基地縣,蘋果種植面積10萬多畝,年產量20萬噸,年均果業收入2.5億多元。在南陽等6個鎮,建設了6個萬畝綠色蘋果基地,并順利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以及ISO9001-2000質量體系、歐盟URGP基地認證,使扶風蘋果進入歐盟、俄羅斯、越南、泰國等市場。同時,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修建大型果庫108處,存儲量達10萬噸,成為西北地區果庫最為集中的縣區[1]。
扶風縣充分發揮龍頭企業作用,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自去年成功出口歐盟以來,加大銷售力度,日前又向英國、新西蘭和沙特等國出口蘋果200噸,使扶風蘋果成功打入了世界著名的企業——美國沃爾瑪超市。提高了扶風乃至陜西省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然而扶風縣蘋果產業在西部發開發的影響下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雖然有一定的龍頭企業,也有一定的經營模式,但是產業鏈的源頭——蘋果的種植,卻存在較多問題,鑒于此對扶風縣蘋果種植情況的調查就很有必要了。
二、調查數據與調查方法
調查地點為扶風縣區內各蘋果種植集中區,包括南陽鎮、天度鎮、召公鎮、法門鎮、城關鎮、太白鄉、杏林鎮。并對以上種植區的種植大戶進行調查。總計336戶。
調查方法采用分層抽樣方法,無調查問卷,采用現場問話式調查,后進行資料整理。對每個種植區按村落選擇每個村落選擇3個種植大戶進行調查。
調查問題:
1.你家有多少畝地?
2.其中有多少畝是用來種植蘋果樹?
3.每年的蘋果產量大約有多少?
4.每年蘋果的凈收入大約有多少?大約占全年收入的多少?
5.每年的蘋果銷售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6.果商的收購價格如何?
7.您在種植、銷售過程中有哪些問題?
8.如果公司與你簽訂供銷關系合同你是否愿意?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占地多,是收入的主來源
調查中發現,被調查家庭中有269家(大約80%)的果樹種地占全部耕地大約70%左右,也就是說,他們的收入主要是靠蘋果。另外336家被調查家庭中只有不到10%的家庭收入不是靠蘋果,這樣一來,蘋果收購價錢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果農家庭收入的高低。
表1
(二)收購價格太低,入不敷出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很多地區,特別是靠縣城南邊的地區,蘋果收購價格普遍較低,相比北邊的地區每斤平均相差一元左右。
從果農口中得知,現在他們這里嘎啦的收購價格僅僅1.2元并且還要是70(蘋果大小的衡量尺度,一共六個尺度,每個尺度相差五,最大是85,最小是60)以上30%的色度,不能有一點點的損傷。而在靠北邊特別是南陽鎮一帶,嘎啦的收購價格每斤2.6,也是70以上。同樣的收購條件不同的地區何以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就這個問題,我也做了一些提問,由于南邊氣候相對于北邊氣候較干燥,蘋果普遍偏小且果面不干凈,而且南邊的蘋果種植面積少,相對分散,所以,收購商不愿意來這里,而到這里收購的都是“二手”收購商即先從果農手中低價收購然后再去真正的收購商那里按高價賣出賺取當中的差價,并且這些“二手”收購商還要在每100斤中抽取三到五斤,這個被稱為“沾”就是相當于“白拿”,白拿果農3%~5%的蘋果。果農由于離得太遠,不知道地方,家里人手不夠等原因都不能自己去南陽一帶賣自己的蘋果,所以就給了這些二手商有機可乘。
在走訪中還了解到,由于今年物價上漲,肥料,農藥,鮮膜袋,人工工資的都相繼漲價,每年一畝地平均投入要達1500到2000元,這其中包括,肥料費,農藥費,蘋果疏花、疏果、套膜袋、施肥、還有果樹修剪等人工工資等等,而一畝地的蘋果收入也就不到三千元,這樣一來很多家庭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所以今年開春就有很多人砍樹的情況出現。
(三)希望有蘋果收購公司進村收購
調查中,關于我提出的第八個問題,果農們很是贊同,他們說只要來家門口哪怕價錢稍微低點都行。對于他們來說,在家門口就可以買到好價錢,還不用“沾”,省時省力。如果要簽訂合同每年定向收購,這無疑是給蘋果上了個保險,他們種植起來也會更盡心盡力。
(四)種植過程中技術跟不上
在調查過程中有一個很值得注意的現象,在家種植果樹的基本都是年齡在40歲以上的文化程度普遍處于初中文化水平的人。他們在種植蘋果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最主要的就是技術問題,從果樹的修剪、疏花、蔬果到防蟲防害、施肥以及最終蘋果的采摘和存儲。他們的種植方式相對于蘋果試驗田來說還是很落后的。同時由于經濟作物的收入微薄,年輕的勞動力都外出打工,勞動力減少,這對于蘋果種植過程中人力的要求是一個很大的影響。
四、扶風蘋果產業發展的對策
(一)種植規模化、品種差異化
雖然蘋果的種植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但是單一的家庭式的生產規模無法吸引收購商,所以可以以村為單位建立規模化的種植方式,建立果農技術指導中心,定期請縣上農業合作社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指導。
另外合理搭配早、中、晚熟新品種,提高全縣的優良品種率同時,要使果農改變觀念,改造現有果園,不斷擴大加工果的種植面積,為果汁加工企業提供充足原料[2]。通過有效合作的方式,把果農和公司組成利益共同體,增強市場優勢。以果汁加工企業為龍頭,以果農為主體,以果業合作經濟組織為橋梁,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積極發展適應加工需要的集中連片、高質量、高標準的果汁加工原料基地,不斷提高加工果的產量和質量[3]。
(二)以旅游文化為載體、實施品牌化發展戰略
扶風縣是一個旅游勝地,法門寺位于扶風縣北,是扶風旅游收入的主要來源地,在此基礎上可以采用文化和情感攻心戰術,滲透扶風獨特文化于蘋果市場經濟當中,吸引廣大消費群體,走品牌化發展戰略。任何一種商品的文化信息含量越高,其價值就越高,商品與文化是割不斷的。因此在一定意義上,好名字就是一個品牌的發端,是其賴以存在和日后騰達的基礎,是血肉相連的本民族特色文化,如此才有助于其沖出本土,走向世界。[4]
(三)建立健全銷售網絡、促進蘋果產業發展
扶風縣是蘋果種植大縣,蘋果產業的發展直接決定了扶風縣的經濟發展情況。作為一個經濟產業好的經濟鏈可以為人民帶來很高的收益,但就現在扶風縣的情況來看,經濟連并不健全,產供基本可以維持下來,但是“銷”這個環節還是不健全,甚至沒有具體的形式。
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果農比較能接受設立統一的蘋果收購站點,這樣不僅可以杜絕“二手”果商的出現,并且價格適合可以減緩果農對果樹的砍伐,進而提高果農的種植積極性。
因此,可建立扶風縣蘋果銷售網平臺,對于大的農戶群進行簽約,將他們的信息搬上銷售網絡平臺,吸引外來投資。另外積極發展相關產業,通過政策支持、劃定產業園區和采取招商引資等措施,鼓勵發展儲藏、包裝、運銷、勞務和餐飲等產業,拉長蘋果產業鏈條,實現蘋果的多層次增值。
同時提高農戶的存儲技術,加大果品貯藏先進技術推廣和應用力度,提高冷庫貯藏果品品質,使機制冷庫貯藏果品質量達到氣調庫果品貯藏水平。保證在每個時節市場蘋果不斷銷。
五、總結
總之,扶風縣具有生產優質蘋果獨特的自然條件優勢,但果農組織化程度低,傳統經營方式根深蒂固,產業化規模不大,銷售市場不健全,蘋果產業化將是一場極大激活蘋果產業發展能力的舉措。重結構、強品牌、抓龍頭、連農戶及拓市場等途徑把蘋果產業經營納人工業化的發展軌道需很長的路要走。然而扶風縣若能認真找出蘋果產業發展問題并解決它們,去劣存優、揚長避短,再加上政府重視,果業協會的有序銷售組織,果農素質的提高,最終可以實現扶風縣蘋果產業化、規模化,提高果農收入的目標。
參考文獻
[1]2007年陜西省果業發展統計公報[z].陜西省統計局,2008旬3-26.
[2]新華網陜西頻道,我國蘋果汁出口困境及應對,中國濃縮果汁網.http://www.sn.xinhuanet.com/2009-08/11/content_17363544.htm,2009-08-11.
[3]謝云.我國蘋果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農學卷,2009(1):85-87.
[4]王克西.陜西果業的品牌建設研究[J].唐都學刊,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