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釣魚島這三個字牽動了國人的心。很多人義憤填膺,上街游行,抵制日貨,甚至還有人當街燒掉了自己的日本品牌的汽車。我的朋友,《人民日報》的一個美女記者,乘飛機過安檢時,安檢人員看到她的佳能相機、索尼錄音筆和松下CD機,諄諄告誡她:中國人少買日貨。讓她哭笑不得。
愛國這個話題,是非常簡單的,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腳下這片土地,我們把這里稱作自己的祖國。祖國的土地不容許被割裂,不容許被占領,不容許被踐踏。每個中國人要有這樣的信念,需要時,要為祖國獻出自己的一切。
這不是一個高深的題目。
然而,像世間所有的事情一樣,在愛國這個題目下,包藏著許許多多非常復雜的問題。釣魚島也不例外。
我們說,釣魚島是中國的領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是,作為中國人,有多少人知道釣魚島問題的來龍去脈?有沒有人認真地去考慮一下,我們自己的領土,既然被別國搶占,那奪回來就是了,就比如說,假如海南島被別國占領,我們用得著抗議嗎?武力奪回便是,哪怕流多少血!
之所以不能用海南島的標準來對待釣魚島,說明情況不同。
至于如何不同,不是這篇短文可以回答的,但是我們要記住當年鄧公的話。
鄧小平是中國八九十年代最強硬的領導人,在收回香港問題上,他的強硬態度眾所周知,就是:主權問題不能談判。
說到釣魚島時,他是什么態度呢?
他曾經非常輕松地說:“‘尖閣列島’,我們叫釣魚島,這個名字我們叫法不同,雙方有著不同的看法,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時,我們雙方約定不涉及這一問題。這次談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時候,雙方也約定不涉及這一問題。倒是有些人想在這個問題上挑一些刺,來障礙中日關系的發展。我們認為兩國政府把這個問題避開是比較明智的,這樣的問題放一下不要緊,等10年也沒有關系。我們這一代缺少智慧,談這個問題達不成一致意見,下一代比我們聰明,一定會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
鄧小平說這段話時是1978年,地點是在東京。34年過去了,整整一代人了,可是,我們現在聰明嗎?
不得不承認,聰明和智慧還是沒有超過老一代。
日本當然是這樣的,他們的愚蠢,在于敢于挑起新的事端,激發中國人的抗日情緒;而我們呢?能說是聰明嗎?
聰明是什么?首先是冷靜的判斷,全面了解情況,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其次有可行的應對辦法,既然當事者是雙方,既然釣魚島在日本的實際控制下已經超過了4 0年,那就要考慮對方的感受,找到對方的軟肋。曾經有一個日本人在中國的電視臺說過這樣一段話:你們中國人有100個理由說釣魚島是中國的,我們日本人也有10 0個理由說它是日本的。這就是現狀。要解決嗎?先把理由擺充分。鄧公說得好:是彼此都能接受的辦法。
中國人可以抵制日貨,可以襲擊在華日本人,可以砸壞在華日本商店,可是想過沒有,中國人也有不少在日本生活的,也有不少中國產品銷往日本,也有不少中國人在日本開店,他們會不會受到同樣的待遇?
也不能否認,還是有一些人,打著愛國的幌子,尋找泄憤的機會,而這種機會,平時他們是沒有的,平時,也許他們被打掉了牙只能往肚子里咽。而只有打起了愛國的幌子,他們才能為所欲為不受懲罰,例如砸個日本商店啊,吃日本料理不付帳啊,甚至對自己同胞的私有財產下手,只是因為上面有個日本品牌的商標。
也不可不看到,不少媒體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實際上是在煽動民族主義情緒,或是逞一時之快,或是以此迎合某些讀者擴大發行量。正如不久前一家媒體批評另外一家媒體時所說,把愛國當做了生意。
話雖苛刻,道理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