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假的是真假,其余的都是假的——莫言《酒國》
12月10日,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將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一切正常的話,中國作家莫言將出現在現場領獎并發表演講。
盡管這不是中國人首次獲得諾貝爾獎項,但山東高密人莫言卻是第一個官方認可的獲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和他的小說里描述得頗為相似,莫言獲獎后在他的家鄉、在整個中國所帶來的種種怪誕現象極具魔幻現實主義的特征。莫言本人對此次獲獎所引起的轟動頗為清醒,但“莫言熱”消退的熱度還是出乎他本人的預料——11月莫言的溫度急劇下降,或許12月出席頒獎典禮還能讓這個話題再次被大眾所關注。
毫無疑問,莫言對于中國歷史文化有著獨特理解和深刻解讀,而對中國歷史文化代表的酒文化同樣有著自己的看法,其作品中對中國酒文化亦有精彩描寫。
《酒國》
1989年,剛剛和張藝謀合作完成電影《紅高粱》的莫言推出長篇小說《酒國》:省人民檢察院的特級偵察員丁鉤兒奉命到酒國市去調查一個特殊的案子:酒國市的官員吃掉了無數嬰兒。但到酒國市的人沒有能經得起誘惑的,丁鉤兒雖不斷提醒自己不喝酒,最后卻因醉酒而淹死。
《酒國》中的官員之所以為官,不是因為他們才華高過他人,而是因為海量,并且食欲旺盛——這部作品今天看來依然具有很強的諷刺性,但這部莫言本人也頗為滿意的反腐小說,并沒有引起想象般的轟動,卻使得不少人認為莫言本人對“酒”研究頗深。
去年,莫言在去四川的幾個大酒廠參觀考察的時候寫下了一篇“軟文”:《酒乃水之魂》。在這篇文章開篇,莫言就澄清了自己:“我既不懂釀酒亦不善飲酒,書中所涉酒類釀造及鑒賞知識,多半采自道聽途說。”
出生在山東這個酒文化底蘊深厚的省份,莫言雖不善飲酒,但作為一個作家,對酒文化的理解卻非常到位。《酒國》一書,對酒文化和官場文化的描述入木三分。莫言對飲酒要求也比較高。據說莫言不僅對酒品質要求較高,而且對飲酒環境亦比較挑剔,而最重要的是要求有投緣的酒友。
可能是由于身體原因,莫言自己已經多年不喝白酒——白酒企業卻不會輕易放過莫言。
“莫言醉”
6年前,北京一位侯先生順手注冊了“莫言醉”的白酒商標,現在,“莫言醉”的商標據說已經高達千萬。盡管有爆料稱,有四川酒企愿意出這個價格買下,但截止目前,“莫言醉”并沒有真正被轉讓。
雖然有分析稱,當年侯先生注冊此商標時并沒有把商標中的“莫言”當成作家“莫言”,而是取了“不要說”這層意思——這也保證了“莫言醉”的商標的合法性,但客觀上莫言獲獎確實給這個商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商機。這位侯姓工程師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確認已有企業出600萬價格,但對于1000萬轉讓,侯先生表示并未確認。
“關于我名字的注冊,希望不要一窩蜂地上,人名不經過我同意就注冊不太妥當。”莫言說,“希望大家更加理智,世界上有很多很好的名字,不一定非要跟莫言捆綁在一起。”